当前位置: 学生时代 >学生时代 >正文

国家精品课程新亮点

 

  指标体系做出大幅调整

  记者:08年的评审指标体系作了哪些修改?

  陈庚:应该说08年的指标体系做了很大幅度的调整。07年的网络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考虑到与普通精品课程应有一个对应关系,所以两者一级指标的数量是一样的。网络精品课程也有6个一级指标: 教师队伍、教学内容与学习资源、远程导学与学习活动、学习支持服务、教学效果、特色及政策支持。

  08年新增了一个一级指标,即教学理念与课程设计。因为远程教育是通过媒体把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的一种教育形式,因此网络课程的理念和总体设计是非常重要的。07年将教学理念与课程设计作为二级指标放在教学内容与学习资源这个一级指标中,这使很多专家误认为是内容和资源的设计,而没有把它看成是整体的课程设计。这次将教学设计和导学策略都放在教学理念与课程设计这个一级指标里,强调的是一门课程的总体设计和总体理念。

  经过调整,新的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 教学理念与课程设计、教师队伍、教学内容与学习资源、学习过程管理、学习支持服务、教学效果、特色及政策支持。

  另外,在08年的指标体系中还做了一个关联,即强调课程特色必须与教学理念与课程设计相呼应,要求该课程在学科、资源、内容、技术、服务、设计等方面都要体现课程整体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的特色。如果在前面的设计中体现了远程教育网络课程的特征或特有的属性,在后面的过程中又确实这样做了,那么,这就是特色,否则就不是特色。

  对指标体系的修改,使一些内容更加突出。比如在一级指标中的课程总体设计部分,要求能够根据专业特点及学生层次制定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目标及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选取学习内容、开发学习资源;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学习活动;合理运用多种学习评价方式。

  这四句话是层层深入、层层递进的。首先,要求课程的目标要定位在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层次上,因为远程教育学生的层次和全日制学校的学生层次是不一样的,远程教育的学生都是在职学生,他们的要求和全日制学生的要求也是不相同的。

  其次,学习的内容不能是本科生内容的照搬,要挑选那些适合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容。

  第三,网络课程学习一定要有学习活动。网络学习有两大支柱: 一是网上资源,二是学习活动。学生要通过互联网来完成学习过程,必须与教师产生互动。简单的如完成作业,复杂的如实践环节等,也就是说,不仅仅是通过资源的学习,而且要通过开展学习活动的方式提升学习效果,增强学生更多的学习能动性。

  第四,要利用多种方式来进行学习评价。对网上学习的评价,不仅仅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多时候要通过评价对学生起到促学作用。现在对网上学习要求的是两种考核方式: 笔试考核与形成性考核,后者就是要通过考核这样一个杠杆,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学习。这四条是一级指标中最核心的要求。

  理工类课程申报数目激增

  记者:08年的评审结果如何?

  陈庚:08年有54个试点高校参评,申报了158门网络教育课程,申报高校占试点高校的79%。在所有申报的课程中,财经政法类的课程44门,占27.8%;理工类的课程60门,占37.9%,文科类的课程42门,占26.7%,农林医药类的课程12门,占7.6%。

  这和07年相比稍微有些变化。07年是财经政法类占30.7%,理工类占30.7%,文科类占28%,农林医药类占10.6%。比较突出的是理工类的课程增加了近8个百分点,这是因为现在网络教育开设理工类专业的在逐渐增加,虽然文科类、财经政法类的课程占的比例仍然很高,但理工类的专业课程将逐步增加,这也可以看出网络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

  在08年最终评审出的50门精品课程中,中国传媒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申报的三门课程全部入选,而且,这三所学校07年也是如此,这说明三所学校的课程开发是比较稳定的,没有大起大落。另外,08年还有9所学校的两门课程入选。

  记者: 理工类课程所占比例增加,是不是因为对学科门类的申报有具体规定?

  陈庚:评审只规定申报数量,即试点高校每校申报课程最多不超过3门,对所有的学科门类都没有要求。因为网络精品课程刚刚评了两年,还处在发展和起步阶段,因此没有对学科做出限制。当评审到一定数量时候,有了一定的积累,可能会考虑到导向问题,因为建设了资源就要共享,也就是说在某一个学科门类已经很多的情况下,会压低一些学科申报的数量,把更多的名额留给其他的一些仍然空缺或者较少的门类,这样,就可以为其他学科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