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生时代 >学生时代 >正文

国家精品课程新亮点

 

  2008年度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

  申报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

  多媒体技术

  (课程负责人 李小平)

  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

  (课程负责人 高飞)

  2008年,北京理工大学《多媒体技术》获得了精品课程的称号,该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专科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研究生培养计划的选修课程。

  全面服务体制

  北京理工大学非常重视教育部开展的精品课程项目,在校领导和学院领导的指导下,在相关专业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该门课程的设计与制作。主讲教师、北京理工大学李小平教授介绍说: “加强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媒体制作能力的培养,强化导学和助学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定位点。”

  该课程由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学科多媒体网络通信方向带头人、教育技术学学科带头人、北京理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李小平教授于1997年在北京理工大学首次开设。发展11年来,他带领他的学科团队经历了从本科层次到研究生层次、从校园范围发展到远程教育全国范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一个大规模、多层次、多类型的综合教学体系。《多媒体技术》教学团队的成员都是在多媒体应用领域有着突出成果、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媒体制作与开发经验的专家学者,强大的师资力量为本课程提供了核心质量保证。另外,本课程的各位助教都是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软件学院的优秀硕士和博士,保证了教学辅导和学习支持的质量。

  该课程坚持严把教学管理、服务质量关的基本思路,在教学团队的努力下,通过学生学习过程监控与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校外学习中心评估、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估体系,建立形成性考核制度。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学稳定为基础,以学科需求为牵引,以资源建设为保障,强化过程管理和过程追踪,设计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估体系。

  正是在这样一个全面的服务体制和强大的人员团队的通力合作下,《多媒体技术》具备了鲜明的特色,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反馈及时有效,并有服务记录。用李小平教授的话说,就是“通过强大的媒体资源的表现力,展示了多媒体学科技术的潜在内涵”。

  像《百家讲坛》一样讲出“彩”来

  在《多媒体技术》课程中,专家们根据远程学习的特点,进行了完整化的教学设计和网络资源匹配。他们综合考虑了媒体资源的多种类型、不同风格、不同手段、不同表现形式,结合学生们的特点和要求,运用了各种媒体资源并发挥其各自的优势,形成了媒体间的互动,形成了完善的网上课程教学环境。

  点击北理工现代远程教育学院的网站,首先看到的是舒朗大气的蓝色界面,在框架设计和图像运用上给人以前卫抽象的感觉。李小平教授说: “这是牛津600号蓝色,给人以深邃的视觉感,而且很震撼。在网站和课件的设计上,我们大量地采用了这种欧洲风格。”

  打开课件,屏幕中的他也如同给研究生上课一般激扬顿挫、底气十足。对于相对枯燥的工科课程,他有自己的见解: “现在央视的《百家讲坛》火得很,工科的课程也完全能够像《百家讲坛》一样讲出‘彩’来。”

  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大量引入教学视频、三维成像技术、虚拟扣像技术、实时三维场景建造技术等表现形式,突出了远程学习的交互性。为使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为学生创造课堂的学习氛围,课程根据认知心理学,知觉和注意的理论,专门设计了“代理形象”伴随着老师讲课的声音为学生指示所讲授的内容,并且添加了各种有趣的卡通形象的教鞭。

  《多媒体技术》提供了多种虚拟实验,这些实验模拟真实的环境,使学生直接感受操作过程,达到良好的远程交互式学习效果。这些实验包括音频对比实验、视频赏析、虚拟仪器实验、多媒体工具观摩实验、网页制作教学实验、动画制作实验、多媒体编程技术和后期制作等约200多个,并对各类实验提供了实验指导书。指导书对实验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就可以一步步完成各种实验,从而充分体现了课程的教学实验特征。

  该课程还设立了有100多个案例的资源库,包括虚拟演播室、远程教学、异步传输模式ATM、局域网仿真协议模型、IP Over SDH技术等。在媒体展示区,有图片品质、声音品质、视频品质、3D动画等多媒体各种设备的图片介绍,以及各种品质文件的介绍说明。设备展示区则对多媒体计算机、光存储设备、输出设备、输入设备、设备接口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附有学生的作品展示。

  为方便学生学习,《多媒体技术》提供了远程学生专用的图书,并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这不但照顾到全国各种层次的学生的需要,也兼顾了多媒体学科技术的内涵。此外,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资源,如专业英语、电子杂志、参考书目、学科网站、数字图书馆等,仅学科网站就有30多个,其中包括很多国外网站。

  导演制与蒙太奇

  李小平教授认为,与文科类专业相比,工科类专业的课程体系相对严密,课程内外之间的关联性强。因此在工科远程教学中,课程教学思想体现和学习过程控制比文科课程要求更高,更需要注重对课程进行周密的教学设计。多媒体课程的表现力必须高过其他工科课程,这样才能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引入学科频道的概念,要有类似蒙太奇的网络教育手法”,李小平教授建议,网上教学的表现形式要比现实教学的更加丰富,要像电视节目一样,要建立导演制,要有类似蒙太奇的网络教育手法;要以频道为中心,学科为引领,进行小片段知识点的架构;还要通过多渠道,如智能搜索引擎等,对原知识点进行重组和升华,产生新的节目。

  专家学者的精心设计,使各种媒体资源真正“动”了起来,它们融入到《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实验、互动等各个环节,使学生方便顺利地完成学习过程,并从中掌握了《多媒体技术》的精髓。

  在《多媒体技术》的设计中,引入了大量的教学设计和媒体素材来构架本课程,该架构是教育技术学科建设的结晶,是教学和科研的综合成果,也是国内外教学成果的综合体现,首次提出了“软总线”的架构概念。李小平教授说: “要提高网络课程的质量,就必须研究教育技术加媒体表现力和远程控制力的问题。现在,我国的精品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我们应该再进一步,应该出版精品课程的外文版,到国外去和同行进行交流。”

  北京师范大学——学科带头人引领“精品制造”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网络教育部主任亓俊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