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三农”思想地丰富和发展
- 学生时代
- 2009-06-02 18:44:39
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28]他还强调要抓好农业科研、 教育 和推广工作,走“科教兴农”之路。经济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这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是实施“科教兴农”的三个方面。邓小平指出:“要大力加强农业科学 研究 和人才培养,切实组织农业重点项目的攻关。”[29]
江泽民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依靠科技振兴农业的思想,主持制定和实施了“科教兴农”战略。在1998年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必然要求农业科技有一个大的发展,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我国是农业大国,要把农业科技作为整个科技工作的一个重点,努力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推进农业科技革命,要在广泛应用农业机械、化肥、农膜等工业技术成果的基础上,依靠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使我国农业科技和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逐步建立起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通过试验示范,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突出抓好‘种子工程’和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要“实行农科教结合,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注重人才培养,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30]
>
(三)进一步阐明了发展乡镇 企业 、建设小城镇是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乡镇企业是中国亿万农民的又一个伟大创造。“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乡镇企业发展,主要是工业,还包括其他行业,解决了占农村剩余劳动力百分之五十的人的出路问题,农民不往城市跑,而是建设大批小型乡镇。”[31]邓小平及时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和农村小城镇发展的新鲜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我国农村工业化与农村城市化同步发展的思想,他的这一思想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江泽民同志充分肯定了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在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他在199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在稳步发展农业的同时,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搞好小城镇建设,必须大力推动农业集约化经营,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加速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继续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一个战略重点,尤其要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的乡镇企业,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适当集中,使小城镇成为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在1998年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指出:“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立足农村,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发展二、三产业,建设小城镇。”“乡镇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新高涨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和开拓国内外市场等方面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更大规模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32]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进一步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33]
江泽民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依靠科技振兴农业的思想,主持制定和实施了“科教兴农”战略。在1998年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必然要求农业科技有一个大的发展,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我国是农业大国,要把农业科技作为整个科技工作的一个重点,努力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推进农业科技革命,要在广泛应用农业机械、化肥、农膜等工业技术成果的基础上,依靠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使我国农业科技和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逐步建立起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通过试验示范,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突出抓好‘种子工程’和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要“实行农科教结合,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注重人才培养,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30]
>
(三)进一步阐明了发展乡镇 企业 、建设小城镇是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乡镇企业是中国亿万农民的又一个伟大创造。“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乡镇企业发展,主要是工业,还包括其他行业,解决了占农村剩余劳动力百分之五十的人的出路问题,农民不往城市跑,而是建设大批小型乡镇。”[31]邓小平及时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和农村小城镇发展的新鲜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我国农村工业化与农村城市化同步发展的思想,他的这一思想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江泽民同志充分肯定了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在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他在199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在稳步发展农业的同时,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搞好小城镇建设,必须大力推动农业集约化经营,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加速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继续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一个战略重点,尤其要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的乡镇企业,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适当集中,使小城镇成为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在1998年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指出:“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立足农村,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发展二、三产业,建设小城镇。”“乡镇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新高涨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和开拓国内外市场等方面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更大规模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32]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进一步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