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思想体系探析
- 学生时代
- 2009-06-02 18:29:12
特别警惕犯错误,特别注意搞好党风,始终保持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把自己看作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历史工具。其次,就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需要,改革党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他认为,改革党的领导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解决党内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要切实实行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关于改革党的领导方式,邓小平认为,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党对国家事务实行政治领导的主要方式是: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通过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改革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必须划清党组织和国家政权的职能,理顺党组织与国家政权机关、司法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各种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做到各司其职,并且逐步走向制度化。他还强调,政治体制改革首先要使“党政分开”。因为只有党政职能分开,才能解决党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更好地实现党的领导作用;党政职能分开,才能使党驾驭矛盾,总揽全局,真正发挥协调各方的作用。
>
(四)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
针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邓小平提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是:首先,党政要分开,“真正建立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政府从上到下的强有力的工作系统”(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9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党组织不干预政府职权范围内的工作。其次,各级领导机关要向企事业单位下放权力,扩大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权限,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调动基层积极性。政府不直接管 企业 ,主要是为企业提供服务和营造市场环境。再次,中央政府要向地方政府放权,划清中央和地方的职责,做到地方的事情地方管,中央的责任是提出大政方针和进行指导监督,搞好宏观管理。当然,下放权力的同时,也必须保证中央的权威,在宏观管理上“中央说话能够算数”(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8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机构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邓小平指出,精简机构是对体制的革命。如果不搞这场革命,让党和政府机构中的许多弊端继续存在下去,我们就不可能得到人民的赞同和谅解。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和要求是:第一,机构改革“必须抓住转变职能这个关键”,进一步下放权力,贯彻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政企分开的要求。第二,机构改革一定要注重提高工作效率和办事效率,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调整人员结构,提高素质,增强活力,端正作风。第三,健全行政法规和制度,建立行政管理岗位责任制,严格依法办事,使机关工作逐步制度化、法律化。第四,加强党和国家的监察工作,从各个方面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第五,实行决策的 科学 化、民主化。机构改革应和这些方面的制度建设结合进行。
(五)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
邓小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0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政治路线的实现、组织机构的运作,都要靠人。而中国的领导权承接方式和干部人事制度有待于完善,必须“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26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逐步制定完善的干部制度,选贤任能。邓小平还明确提出了“集体接班”的战略思想。“集体接班”意味着要依靠集体智慧和集体力量选拔接班人,成千上万地选拔接班人,搞好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他认为,选人的标准是把德才素质标准、政绩要求和人民公认结合起来,要特别重视人的思想政治状况;要从大局、从党和人民利益出发选择人。党和国家各级领导权承接方式的改进和完善,是中国社会政治文明的巨大进步,是邓小平及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政治发展做出的一个历史性贡献。
总结和思考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存在的种种弊端和制度建设问题,邓小平指出:“干部缺少正常的录用、奖惩、退休、退职、淘汰办法,反正好坏都是铁饭碗,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这种情况,必然造成机构臃肿,层次多,副职多,闲职多,而机构臃肿又必然造成官僚主义的发展。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制度”(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28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关键是要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制度”,还要建立任期制和离退休制,建立干部交流、监督、培训制度,实行干部分类管理制度和引入竞争机制等。党的十三大贯彻了邓小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思想,明确提出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对国家公务员依法进行科学管理。
邓小平还指出:要真正解决交接班问题、年轻人上来的问题,不能只靠顾问制度,重要的是要建立退休制度。过去搞领导职务终身制,夸大领导者个人的作用,实际上是受了封建主义的影响,而且会引发许多政治上的错误和危险。邓小平强调:“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领袖终身制的问题,我们这代人活着的时候,非解决不可。”(注:《邓小平思想年谱》,第159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在邓小平的倡导下,党中央和国务院建立了老干部离退休和退居二线的制度。总之,就是要通过改革,建立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实现领导权承接和干部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六)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邓小平认为,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下,权力必须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和制约。他指出:“我们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当然也要有监督,有制约。”(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6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执政党“有监督比没有监督好”。(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73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邓小平总结了社会主义国家权力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权力监督制约的形式和途径。(1)制度制约权力。同思想作风相比,制度问题更重要。要从体制层次和制度建设的角度考虑权力制约问题,从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设计对权力的制约。(2)法律制约权力。要以法制权,必须树立法律的最高权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
(四)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
针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邓小平提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是:首先,党政要分开,“真正建立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政府从上到下的强有力的工作系统”(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9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党组织不干预政府职权范围内的工作。其次,各级领导机关要向企事业单位下放权力,扩大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权限,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调动基层积极性。政府不直接管 企业 ,主要是为企业提供服务和营造市场环境。再次,中央政府要向地方政府放权,划清中央和地方的职责,做到地方的事情地方管,中央的责任是提出大政方针和进行指导监督,搞好宏观管理。当然,下放权力的同时,也必须保证中央的权威,在宏观管理上“中央说话能够算数”(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8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机构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邓小平指出,精简机构是对体制的革命。如果不搞这场革命,让党和政府机构中的许多弊端继续存在下去,我们就不可能得到人民的赞同和谅解。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和要求是:第一,机构改革“必须抓住转变职能这个关键”,进一步下放权力,贯彻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政企分开的要求。第二,机构改革一定要注重提高工作效率和办事效率,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调整人员结构,提高素质,增强活力,端正作风。第三,健全行政法规和制度,建立行政管理岗位责任制,严格依法办事,使机关工作逐步制度化、法律化。第四,加强党和国家的监察工作,从各个方面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第五,实行决策的 科学 化、民主化。机构改革应和这些方面的制度建设结合进行。
(五)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
邓小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0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政治路线的实现、组织机构的运作,都要靠人。而中国的领导权承接方式和干部人事制度有待于完善,必须“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26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逐步制定完善的干部制度,选贤任能。邓小平还明确提出了“集体接班”的战略思想。“集体接班”意味着要依靠集体智慧和集体力量选拔接班人,成千上万地选拔接班人,搞好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他认为,选人的标准是把德才素质标准、政绩要求和人民公认结合起来,要特别重视人的思想政治状况;要从大局、从党和人民利益出发选择人。党和国家各级领导权承接方式的改进和完善,是中国社会政治文明的巨大进步,是邓小平及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政治发展做出的一个历史性贡献。
总结和思考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存在的种种弊端和制度建设问题,邓小平指出:“干部缺少正常的录用、奖惩、退休、退职、淘汰办法,反正好坏都是铁饭碗,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这种情况,必然造成机构臃肿,层次多,副职多,闲职多,而机构臃肿又必然造成官僚主义的发展。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制度”(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28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关键是要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制度”,还要建立任期制和离退休制,建立干部交流、监督、培训制度,实行干部分类管理制度和引入竞争机制等。党的十三大贯彻了邓小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思想,明确提出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对国家公务员依法进行科学管理。
邓小平还指出:要真正解决交接班问题、年轻人上来的问题,不能只靠顾问制度,重要的是要建立退休制度。过去搞领导职务终身制,夸大领导者个人的作用,实际上是受了封建主义的影响,而且会引发许多政治上的错误和危险。邓小平强调:“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领袖终身制的问题,我们这代人活着的时候,非解决不可。”(注:《邓小平思想年谱》,第159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在邓小平的倡导下,党中央和国务院建立了老干部离退休和退居二线的制度。总之,就是要通过改革,建立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实现领导权承接和干部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六)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邓小平认为,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下,权力必须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和制约。他指出:“我们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当然也要有监督,有制约。”(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6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执政党“有监督比没有监督好”。(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73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邓小平总结了社会主义国家权力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权力监督制约的形式和途径。(1)制度制约权力。同思想作风相比,制度问题更重要。要从体制层次和制度建设的角度考虑权力制约问题,从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设计对权力的制约。(2)法律制约权力。要以法制权,必须树立法律的最高权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