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道路世纪梦—社会民主主义在中国地历史回顾
- 学生时代
- 2009-05-31 19:07:37
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Market Socialism, Oxford: Clarendon, 1989; R. Blackburn, After the Fall: the Failure of Communism and the Future of Socialism, London: Verso, 1991; J. A. Yunker, Socialism Revised and Modernized: the Case for Pragmatic Market Socialism, London: Praeger, 1992; C. Pierson, Socialism After Communism: The New Market Socialism,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95.
28 J. Kornai, The Socialist System: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s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2.
29 关于社会民主主义在西方的历史,参阅D. Sassoon, One Hundred Years of Socialism: The West European Lef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London: I. B. Tauris Publishers, 1996. 社会党国际1951年曾通过决议用「民主社会主义」(democratic socialism)概念替代「社会民主主义」(social democracy)概念,以强调他们与共产主义专制政治的区别。东欧和原苏联在80年代末的改革过程中也曾经打出「民主社会主义」这面旗帜,或被人冠以「民主社会主义」。但社会民主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这两个概念实际上早就不存在实质性的差别。
30 徐崇温:《民主社会主义评析》(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年),页2。
31 代表性的著作有黄范章:《瑞典「福利国家」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李兴耕编:《当代西欧社会党的理论与实践》(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黄安森、张小劲编:《瑞典模式初探》(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
32 最有代表性的成果参阅宫达非主编:《苏联剧变新探》(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
33 参阅向文华对殷叔彝、黄安森的访谈,载向文华主编:《世纪末的思考》(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页153-181。
34 参阅王学东、陈林等:《九十年代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的变革》(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王振华、刘绯、陈志端主编:《重塑英国:布莱尔主义与「第三条道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陈林、林德山主编:《第三条道路:世纪之交的西方政治变革》(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杨雪冬、薛晓源主编:《「第三条道路」与新的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35 参阅许纪霖、刘擎、罗岗、薛毅:<寻求「第三条道路」──关于「自由主义」与「新左翼」的对话>,载许纪霖:《另一种启蒙》(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年),页276-302;李世涛编:《自由主义之争与中国思想界的分化》(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袁伟时:<自由主义论争管窥>,载《开放时代》(广州)2000年第2期。
36 秦晖:〈「第三条道路」,还是共同的底线──读吉登斯着(第三条道路),兼论中国的社会民主主义问题>,载《二十一世纪》(香港)2000年第10号;秦晖:<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与当代中国「问题」〉,载《战略与管理》(北京)2000年第5期。
37 Willy Wo-Lap Lam, 'Appealing to the Modern Comrad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 November 2000.
38 <江总传批转政改方案>,载《香港经济日报》,2001年2月22日。
39 未经证实的全文见潘岳:<对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思考>,载《开放杂志》(香港)2001年7月号, 第28-38页。
>
40 F. Fukuyama, 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 London: Penguin Books, 1992, particularly 'Part V The Last Man'.
41 Z. Brzezinski, The Grand Failure: The Birth and Dead of Communism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1989; Z. Brzezinski, Out of Control: Global Turmoil on the Eve of the Twentieth-first Century,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993.
42 F. Hayek, The Road to Serfdom, London: Routledge and Kehan Paul, 1944; F. Hayek, 'The Uses of Knowledge in Socie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September 1945.
43 A. Giddens, The Third Way: The Renewal of Social Democracy,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98; A. Giddens, The Third Way and Its Critics, Cambridge; Polity Press, 2000.
(作者系历史学博士,悉尼科技大学高级讲师,南开大学兼职教授)
28 J. Kornai, The Socialist System: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s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2.
29 关于社会民主主义在西方的历史,参阅D. Sassoon, One Hundred Years of Socialism: The West European Lef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London: I. B. Tauris Publishers, 1996. 社会党国际1951年曾通过决议用「民主社会主义」(democratic socialism)概念替代「社会民主主义」(social democracy)概念,以强调他们与共产主义专制政治的区别。东欧和原苏联在80年代末的改革过程中也曾经打出「民主社会主义」这面旗帜,或被人冠以「民主社会主义」。但社会民主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这两个概念实际上早就不存在实质性的差别。
30 徐崇温:《民主社会主义评析》(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年),页2。
31 代表性的著作有黄范章:《瑞典「福利国家」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李兴耕编:《当代西欧社会党的理论与实践》(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黄安森、张小劲编:《瑞典模式初探》(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
32 最有代表性的成果参阅宫达非主编:《苏联剧变新探》(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
33 参阅向文华对殷叔彝、黄安森的访谈,载向文华主编:《世纪末的思考》(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页153-181。
34 参阅王学东、陈林等:《九十年代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的变革》(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王振华、刘绯、陈志端主编:《重塑英国:布莱尔主义与「第三条道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陈林、林德山主编:《第三条道路:世纪之交的西方政治变革》(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杨雪冬、薛晓源主编:《「第三条道路」与新的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35 参阅许纪霖、刘擎、罗岗、薛毅:<寻求「第三条道路」──关于「自由主义」与「新左翼」的对话>,载许纪霖:《另一种启蒙》(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年),页276-302;李世涛编:《自由主义之争与中国思想界的分化》(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袁伟时:<自由主义论争管窥>,载《开放时代》(广州)2000年第2期。
36 秦晖:〈「第三条道路」,还是共同的底线──读吉登斯着(第三条道路),兼论中国的社会民主主义问题>,载《二十一世纪》(香港)2000年第10号;秦晖:<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与当代中国「问题」〉,载《战略与管理》(北京)2000年第5期。
37 Willy Wo-Lap Lam, 'Appealing to the Modern Comrad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 November 2000.
38 <江总传批转政改方案>,载《香港经济日报》,2001年2月22日。
39 未经证实的全文见潘岳:<对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思考>,载《开放杂志》(香港)2001年7月号, 第28-38页。
>
40 F. Fukuyama, 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 London: Penguin Books, 1992, particularly 'Part V The Last Man'.
41 Z. Brzezinski, The Grand Failure: The Birth and Dead of Communism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1989; Z. Brzezinski, Out of Control: Global Turmoil on the Eve of the Twentieth-first Century,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993.
42 F. Hayek, The Road to Serfdom, London: Routledge and Kehan Paul, 1944; F. Hayek, 'The Uses of Knowledge in Socie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September 1945.
43 A. Giddens, The Third Way: The Renewal of Social Democracy,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98; A. Giddens, The Third Way and Its Critics, Cambridge; Polity Press, 2000.
(作者系历史学博士,悉尼科技大学高级讲师,南开大学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