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生时代 >免费论文 >正文

哲学作用地双重性分析(0)-中国哲学

,哲学在人生存生活的作用就是目的与手段的对立统一。总起来说,两者在人的生存生活中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都具有同等的巨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不分伯仲,不可厚此薄彼,更不可偏废。人的生存生活,既离不开哲学的直接性作用、精神作用,同时又离不开哲学的间接性作用、物质作用,两者缺一不可,密不可分,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既相辅相成,又相反相成,彼此既对立又统一,构成了哲学认识作用的矛盾体。所以,马列哲学认为,哲学是人们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学说,这无疑是对的。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对立统一。没有世界观,也就谈不上什么方法论。反之亦然,没有方法论,也谈不上什么世界观。这是因为一方面,人活着不是“猪”活着。人活着不仅要吃饭,要活着,而且还要活得有尊严,有品位,有情趣,要高质量更长久地活着,而“猪”之类与人比起来就显得无所谓。另一方面,人活着虽不是“猪”活着,但做人也不是当“神仙”,不食人间烟火。人活着毕竟要吃饭,要解决和满足人生存生活所面临的衣食住行的问题、物质需求问题。由这两方面构成了人对哲学的全部需要。
    五、哲学的直接性作用与间接性作用是对立的
    哲学在人生存生活中的作用是直接性作用与间接性作用的对立与统一,也就是目的与手段的对立与统一。从相对意义上来说,直接性不是间接性,间接性也不是直接性,目的不是手段,手段也不是目的。两者是对立的,是有差别的,是不一样的。哲学作用的直接性可以表述为为学而学,是为了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磨练人的品质和意志,提升人的鉴别能力和欣赏水平,使人生富有浪漫气息和美的感受、体验,增强人生存生活的内涵和魅力,也就是所谓的内在修养问题。哲学的直接性作用带有享受、娱乐和消遣的特点,所以更容易被多数人所发现、所认可。而哲学作用的间接性则可以表述为学以致用,是为了尽最大程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性,提升人与物、人与人的竞争力和进取精神,强化人生存生活的外延和魄力,赋予人生存生活具体的、现实的形式,使人的生存生活富有理智和务实,也就是所谓的能力问题。哲学的间接性作用是一种具体的特殊的劳动,即人们常说的脑力劳动。既然是一种具体的特殊的劳动,它的挖掘和发挥往往给人以枯燥、艰难和辛酸的感觉,所以更容易被多数人反感、排斥。因此,一般情况下,哲学的直接性作用为文学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前提和土壤,而哲学的间接性作用则为科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前提和土壤,然而就其普及性而言,一定程度上后者远不如前者更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因为前者比较形象、生动,后者比较抽象、深刻。 
    六、哲学的直接性作用与间接性作用又是统一的
    虽然从相对意义说,哲学的直接性作用与间接性作用两者是对立的,是有差别的,是不一样的,但从绝对意义说,两者又是密切相连的,彼此又是统一的。如果哲学的直接性作用是核的话,那么它的间接性作用就是壳,如果哲学的直接性作用是里,那么它的间接性作用就是表,核、里离不开壳、表,壳、表也离不开核、里,没有核、里也不存在壳、表的问题,没有壳、表也无法反映核、里的问题,两者缺一不可。因为所谓哲学的直接性作用和间接性作用都是相对而言的。一种意义上的直接性作用又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间接性作用的具体表现,同样一种意义上的间接性作用又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直接性作用。比如说,一个人思维心态良好,解决处理问题时就会更容易找到解决处理问题的最好办法,而找到了解决处理问题的最好办法,问题也就越容易得到解决和处理,那么,这个人的自信心也就越强。否则,人的自信心也就越弱。人们常说“将军头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为什么这样说?原因就在于能力强、本事大的人,其胸怀一般就宽广、开明;相反,心胸宽广、开明的人,其能力、本事一般会大。“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也包含着这个道理。在市场经济生活中竞争愈来愈激烈的情况下,认识到哲学的直接性作用与间接性作用的相对性,学会自我排解,正确处理压力与动力之间的关系,不仅有着巨大的现实的精神意义,而且更有着巨大的现实的物质意义。因此,哲学作用是直接性和间接性的统一,是通过两者的对立表现出来的,是必须的,更是必然的,也是不依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七、哲学的直接性作用与间接性作用必须同时承认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哲学作用的认识往往存在着两种极端不同的看法。一种是承认哲学的直接性作用,极力否认和扭曲哲学的间接性作用。这种看法认为“哲学思考的唯一目的是寻求生活的真谛,而不是为了金钱、地位、权势等这些世俗的物质利益。”如果“为了谋生,为了挣钱,”就是“出卖自己的学问”等等。另一种与此相反,只承认思维(哲学)的间接性作用,将思维简单地当成“耍聪明”、“玩阴谋权术”,而看不起它的直接性作用,把哲学看成是无用之学、抽象之学、庙堂之学、贵族之学、悠闲之学,把哲学当成诡辩之术、谶纬之学、箴言戒语、玄思遐想,以及“古怪之人的古怪之论”、“用常人最不懂的语言表达常人都明白的道理”等等。其实,这两种看法都是片面的、不正确的看法,是当前人们思想不成熟的具体表现。哲学不是咬文嚼字,不是语言游戏,更不是精神胜利法,不是自我陶醉和自娱自乐,因而单纯地承认哲学的直接性作用而否认它的间接性作用,就割裂了哲学与现实生活的具体联系,将使哲学探讨研究引向虚无缥缈和空洞无物,导致神秘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