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从孩子的提问中“生长”出来
- 中国教育报
- 2024-11-11 10:33:00
“为什么有时白天也能看见月亮,有时整晚却看不到月亮?”在北京市芳草地国际学校世纪小学的天文社团活动上,从孩子提出的问题出发,综合实践教师孔令娟带领学生一同研究如何自制望远镜、掌握观测技巧、进行天体观测。
在世纪小学,有师生科学梦想成长的沃土。近年来,学校科学课程完善、师生科创热情高涨、校园科技氛围浓厚,带动全校精神面貌更有活力,学校科技教育成效显著提升。
让科学课程“长”出来,激发学生科学兴趣
在天文社,孔令娟和学生们利用自制望远镜进行夜间观测。“我们看过超级月亮、罕见的超级月全食、中国空间站过境等。”孔令娟说。
照进现实的不仅是观星梦想。在天文社,学生们在合作探究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已成常态,社团多篇观测论文在市、区天文类比赛中斩获佳绩。从一个科学问题出发,师生同研共思,孵化出的“制作望远镜”课程成为科技校本课程。
从科技萌芽到郁郁葱葱,离不开体系的支撑。立足课堂主阵地,世纪小学全面开展科学探究、综合实践活动,壮大科技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同时在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等学科中,结合国家发展、科技进步进行融合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在非科学类学科中开展跨学科教学,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态度。
“科技教育是长期持久的教学活动,这是学校开展科学教育秉持的理念之一。学校聚焦学生兴趣研发科学课程,让学习项目从孩子的提问中‘生长’出来。从学习项目到一个校本课程,再变成课程群,科学课程体系就这样生长、完善。”校长吴建国说。
让全体教师动起来,形成科学教育合力
在开展科技教育之初,世纪小学也和很多学校一样面临师资短缺问题。为此,学校注重挖掘教师队伍潜力,从思想和保障上激发教师动力,推动他们广泛参与科技教育。
学校设立“双导师制”,科学教师张媛媛说:“在专业方面有我们科学、综合实践学科教师的指导,在实践方面发动其他学科教师为学生的研究项目提供帮助,营造‘每个教师都助力孩子搞项目’的良好环境。”
同时,学校注重构建评价激励机制,将教师参与科技工作纳入岗位设置和绩效考核,按劳分配,充分激发教师积极性。学校每学期组织专职科技教师积极参与市、区各类培训活动,还聘请有特长的家长担任班级兼职科技辅导员。
一系列措施下,学校教师参与科技教育成为主动性选择。教师李燕舒对历史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她自发地带着学生们研究国宝,并承担“国宝档案”校本课程的授课工作。
充足的师资力量,为科技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如今的世纪小学,单片机课程、特色种植课程、天文课程等以大单元、大主题的形式开展的科技教育丰富多元,天文社团、机器人社团、种植社团等平台多种多样。
让科学氛围弥漫开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不久前,世纪小学六年级学生聂高独立设计的牛顿反射式望远镜斩获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总决赛一等奖。
“在比赛中,我发现用望远镜要观测的字体比平时练习的小一号,就得迅速调整来适应这种变化。”聂高回忆起参赛过程中的小插曲,“学校社团训练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而且让我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了提升。”
在科学氛围的带动下,成长的不只有学生。
语文教师杨颖曾接手过一个四年级的班级,原本班级特色不突出。在与学科教师商议后,杨颖把班级发展的特色定为科技竞赛。经过不懈努力,班里学生的科学兴趣越来越浓厚,获得各类科技比赛奖项的人数越来越多。学生在六年级毕业时,班级已经成为全校典型的科技特色班。
在科技教育过程中,世纪小学的老师、孩子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学校德育主任王雪雁说:“在研究文献、搜集资料、研究探索、反思调整、撰写报告、发布报告的过程中,师生的科研意识和科学精神得以培养,真正让科技教育系列化、深入化,让科学创造持久化、严谨化。”
2022年,世纪小学获评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