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特殊儿童建一座温暖港湾
- 中国教育报
- 2024-11-11 10:23:00
依依(化名)是一位有着语言发育障碍和认知障碍的小女孩,在被驻马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幼儿园接收之前,家长在外地吃了几次“闭门羹”,最终带着依依回到了河南驻马店。如今,依依在学前融合教育扎实推进的驻马店幼专附幼已升入中班,享受着和其他孩子一样的无忧童年。
2014年开始,驻马店大力支持全市融合教育发展,并开创性地探索出了“医教结合、融合教育、特教提升”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康复、融合、提升”三位一体的健康成长闭环。2019年至2023年,驻马店市先后4年承办全国学前融合教育论坛,学前融合教育的“天中方案”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
近年来,驻马店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并投入资金2300万元设立了驻马店市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支持中心;市财政先后投入资金9076万元用于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在人、财、物上给予重点保障、全力支持。
“目前,我市共有适龄残障儿童少年6766人,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有1088人、普通学校(幼儿园)随班就读的有4015人、送教上门的有1028人。我们积极推广融合教育,帮助他们扣好属于他们的第一粒扣子。”驻马店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世杰告诉记者。
同时,驻马店市政府还将各县区融合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惠民工程和督查“17110”调度事项,建立督查台账,作为市政府督查室重点督导考核内容,实行月通报制。
此外,驻马店市教育局还联合市财政局、市卫健委等部门,多部门协同联动,为残障儿童建立早期的诊断、康复、治疗、教育“一条龙”服务。
目前,驻马店共认定了包括市中心医院在内的42家二级甲等以上的医院作为定点康复医疗机构,任何特殊需要儿童只要有本地居住证明都可以在不影响接受普通学前教育的前提下,到定点康复医疗机构免费接受医学治疗。
融合教育,难点在哪里?首先,难在硬件。记者走进驻马店幼专附幼,参观了专为特殊需要儿童设置的听觉训练区、视觉训练区等,握力球等符合融合教育教学需求的设施设备一应俱全。据介绍,像这样设施设备完善、教学用具齐全的融合教育幼儿园,全市共有22所。
其次,难在理念与师资,要靠集中培训与专家指导。为此,驻马店市教育局和市残联联合制定了培训方案,邀请知名专家前来把脉会诊;选派学前融合幼儿教师和康复教育人才参加各类系统专业化的培训;组织学前融合教育资源教师参加优质课比赛,提高教师专业技能。“近3年来,全市每年至少举办两次省市级学前融合教育培训班,5000余名专兼职融合教育教师参加了培训。”驻马店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吴淑英说。
最后,融合教育,真正相“融”要靠教师的辛勤付出。特殊需要儿童入园之后,极其考验教师的耐心、细心、责任心。“为了不影响普通幼儿正常学习,我们常常会在融合班级中安排‘影子教师’,时刻注意特殊需要儿童的状态。”平舆县直属第二幼儿园副园长夏永玲告诉记者,“为让残障幼儿与普通幼儿和谐相处,园所策划多样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破冰’‘相融’。”
驻马店市残联博爱幼儿园是一所位于市中心的特殊幼儿园,成立于2014年。“这里刚开始是我们的市残联及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后来随着对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研究及康复训练的需要,才组建了幼儿园。”博爱幼儿园园长徐春晓介绍。
博爱幼儿园并不大,由日常教室和康复中心两部分组成。上午上课、下午康复是不少特殊儿童的日常。这种教学场所与康复场所相结合的条件为博爱幼儿园探索融合教育新路径提供了便利。
基于博爱幼儿园的多年探索,驻马店在全市实施“目标化教学、个性化教育、开放式活动”三者相结合的融合教育教学模式。“我们会为每一名特殊需要儿童制定清晰明确、可量化的长期、中期、短期的教学目标,并对照目标清单逐项落实,注重目标和效果。”徐春晓说。
个别化教育计划(简称IEP),是为了落实个别化教育而拟定的为某名幼儿提供的最为合适、最为恰当的教育服务计划。全市融合教育试点幼儿园为每一名特殊需要儿童制定了完善的IEP。“我们收集个案信息、召开个别化教育计划会议、拟定IEP、开展教学与服务,同时还要评估、调整和改善IEP。”夏永玲介绍。
除此之外,驻马店市不少幼儿园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特教提升”上下功夫,探索了有自己特色的融合教育创新模式——平舆县直属第二幼儿园确立了生活、游戏、户外运动混龄化的融合教学模式;西平县直第二幼儿园每学期与特殊教育学校组成融合教育联合教研组,融合班级教师深入特殊教育学校跟岗学习……
“融合教育,最终目的是让特殊需要儿童融入社会。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全市已有8000余名特殊需要儿童接受了康复教育及学前融合教育,其中5000余名进入普通小学学习,完全融入社会。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秉持‘医教结合、融合教育、特教提升’的发展理念,为全国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提供‘天中方案’,为实现人人享有公平的教育作出贡献。”驻马店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牛清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