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找苦吃”精神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示
- <A HREF="//txs.youth.cn/xw/202410/t20241021_15594257.htm" TARGET="_BLANK"> 中国青年网 </A>
- 2024-10-21 16:49:00
通过解读“自找苦吃”精神的时代内涵和历史传承,明确青年人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培养“自找苦吃”精神的必要性;通过剖析“自找苦吃”精神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过程逐一对照联系的内在逻辑,明确了将“自找苦吃”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的理论依据;通过理论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实际情况相结合,给予具体的融入路径启示。
一、“自找苦吃”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历史传承
(一)“自找苦吃”精神是时代的号召。
为什么“自找苦吃”精神成为了对青年人新时代的号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方向。然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会是自然而然的历史过程,会有更多的难关、险滩和硬骨头。青年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见证者、参与者与关键力量,因此要鼓励青年以这股精气神持续地奋斗,过难关、跨险滩、啃下硬骨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自找苦吃”精神是历史的传承
“自找苦吃”精神何以成为历史传承的选择?一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吃苦”奉献精神涵养。从神农尝百草、卧薪尝胆、愚公移山,到孔子主张“发愤忘食”、孟子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主动迎难而上、不畏艰难险阻的“自找吃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要素之一,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二是与马克思主义的艰苦奋斗思想一脉相承。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写道,一个人如果敢于“自找苦吃”,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在面对任何困难时,这种伟大的理想以及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会给予他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信心,苦难的重担就压不倒他,苦尽甘来的幸福也将属于千百万人。
二、“自找苦吃”精神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联系的内在逻辑
深刻领悟“自找苦吃”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历史传承,会发现其中“明晰价值观”的核心要点,发现“探索与实践”的基本路径。这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紧密契合——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更好地完成18-22岁的聚焦职业方向的人生议题,能够更好地正确认知自我、发掘个人潜力,也能逐步认识职业世界和社会现实,在大学期间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探索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的路径。
在系统生涯规划法把生涯规划分为六大步骤: 觉知与承诺、自我探索、探索工作世界、决策、求职行动与生涯再评估。从职业生涯规划角度剖析“自找苦吃”精神,能发现其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联系的内在逻辑。
(一)“自”——“自找苦吃”精神的主观能动属性。
“自找苦吃”精神的“自”强调主体的主观能动力,不是盲目随大流的,更不是被迫不自愿的,而是围绕主体,关照自我,自觉自愿地开展。这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觉知与承诺密切对照。大学生只有在生涯规划意识被唤醒后,才能“觉知”: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树立生涯目标,才有“承诺”:愿意去为自己的生涯目标做出规划、付出行动,主体“大学生”才能发挥好职业生涯规划过程的“主观能动性”。
(二)“找”——“自找苦吃”精神的持续探索属性
“自找苦吃”精神的“找”强调过程中持续探索,不是家庭学校给到的,不是社会生活强加的,而是通过自己的探索,逐步明晰的。这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二、三步自我探索、探索工作世界密切对照。大学生要通过探索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本质上是“家里想让我以后从事某种职业”的学生在规划过程中会缺少向目标靠近的动力和执行力;职业生涯规划还指明了探索的两个方向,向内自我探索和向外探索工作世界,这两个方面没有绝对的先后顺序,而是相互交融持续推进。
(三)“苦”——“自找苦吃”精神的价值观引领属性
“自找苦吃”精神的“苦”是本词中的唯一宾语和名词,找的是什么“苦”,吃的是什么“苦”,体现了“自找苦吃”精神里的价值观引领属性。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及其对自己行为结果的意义的总看法,什么“苦”更有意义?符合我们倡导的价值观的是践行“自找苦吃”精神,否则可能沦为“没苦硬吃”。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对于大学生这定群体和阶段,职业价值观最终决定了大学生是否愿意从事某种职业,比起更为宽泛的职业兴趣和可以培养的职业能力,是确定职业目标的决策中更为重要的因素。所以“自找苦吃”精神的“苦”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决策一步密切对照。
(四)“吃”——“自找苦吃”精神的实践属性
“自找苦吃”精神的“吃”强调最终要通过实践来锤炼精神,要把思路和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而非仅仅停留于空想和认识。这与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最后一步求职行动与生涯再评估密切对照。由于大学生刚刚成年,心理正处于快速发展趋于成熟的关键阶段,他们对自我和世界的探索和认知一般不能一步到位,通过对决策内容的实践,大学生能很快修订对自我和对职业世界的认知,决策的职业目标也会很快改变,职业生涯规划往往要重复几次探索-决策-实践-探索的循环,这更加体现了求职行动与生涯再评估这一阶段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三、“自找苦吃”精神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示
“自找苦吃”精神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密切联系,提示我们青年人,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可以把“自找苦吃”精神融入个人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在“自找苦吃”精神的引领下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明晰将“小我”融入“大我”的有效路径。
(一)唤醒规划意识,以人本主义视角,把大学生转化为规划的第一责任人。大学生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不能只依靠几节线上或者线下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也不能只在参与学校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类比赛时临时突击。要从进入大学开始,加强学院和学校的唤醒规划意识的新生教育,增强专业教育中的职业发展方向教育,通过主题班会、主题活动等营造出浓厚的职业生涯规划氛围,让大学生常常谈人生,人人找目标。以人本主义角度树立大学生自己才是规划的第一责任人意识,可以每学期完成一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报告书,进行班级内分享互促,学院内评优奖先,利用“自我实现”的原始动能激发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动性。
(二)搭建多元平台,以第二课堂锻炼,推动大学生在规划中多行动多实践。大学生除了在专业学习中掌握知识,从专业角度认识职业世界,更重要的是通过第二课堂里多元化的平台,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培养职业能力。比如在各类型的社团队伍中了解自己在专业意外的兴趣点是否有长期热爱坚持;在学生组织中了解自己适合事务性岗位还是创意性岗位;在团队中了解自己是更擅长组织协调的领导力,还是默默奉献的合作力;在寒暑假社会实践和校园志愿服务中真实地走向社会岗位……走出宿舍,人人都能找到平台去行动和实践,既可以为探索阶段提供认识自我的实践机会,也可以为生涯再评估提供实践经验,为求职行动锻炼所需技能。
(三)强调价值引领,以三全思政育人,激励大学生规划时统一自我和社会价值。美国教育家博伊曾指出,“如果学生只是局限于太狭窄、太技术化的知识就很难具有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以及人道主义精神”。大学生们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思政育人的教育下,通过“自找苦吃”精神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领,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择业价值观,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坚定为人类的幸福生活而奋斗的价值立场,把“三支一扶”计划、西部计划、乡村振兴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当成大学生大展拳脚,增长才干,服务人民的淬炼炉,激励大学生面对“时艰”挺身而出,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基层去,融入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勇敢承担起民族复兴大任。(陈潇,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团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