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地基层党组织建设
- 学生时代
- 2010-03-15 19:35:31
摘要:以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号召为基础,对我国基层党组织如何准确把我科学发展观的实质要求和自身地区的党建工作特点,提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十七大 科学发展观 基层党组织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背后,很多人也随之在价值追求、文化理念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更加体现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基层党组织应该准确把握基层党建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使基层党建工作与时代要求和群众愿望相一致。
一、用科学发展观来把握全局
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类经济组织正突破原来的“条块”限制,按照市场规则重新整合,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状况,使传统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受到冲击。例如,农村传统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使农村党员的从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依然采用过去那种行政村只设党支部的办法,就会给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开展带来诸多矛盾和困难。
政党如果没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就难以维系政权。无产阶级政党作为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的代表,要巩固其执政地位,必须不断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
二、不断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
首先,针对新形势下党员思想观念的多元性,实现党员教育要紧密结合党员思想实际和时代特征。在3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绝大多数党员衷心拥护和支持改革,并积极参与改革。但也有少数党员流露出怀疑改革、惧怕和埋怨改革的不良心态。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新形势下广大基层党员认识不清或容易发生困惑的问题,重点帮助其从思想理论上弄清是非,从而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党性教育,引导党员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同时,还要着力进行党风党纪和法律法规知识教育,使党员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其次,要针对新形势下党员从业领域及活动范围的广泛性,对基层党员的管理工作要从静态封闭式管理转变为动态开放式管理。其一,在组织设置上,打破地区、行业和所有制限制,在建立新的经济组织时,同步设置党的基层组织,避免出现管理“空档”。其二,在组织管理上,以确保党员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为重点,分门别类地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管理规范。其三,在组织生活上,要注意贴近党员的思想和生产工作实际,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
再次,要由过去只注重党务干部的使用转变到使用与培养相结合上。目前一些地方和单位出现了党务工作者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现象,有的地方把党务工作作为一种安置性的工作,党务干部力量配得不强,党务干部的知识、年龄结构不尽合理,难以有效地开展工作。因此,尽快壮大党务工作力量,加速建设一支既懂党务、又懂经济的复合型党务干部队伍是当务之急。
三、持续创新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工作机制
首先,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应服务于经济工作。但这并不是要求基层党委如同行政或生产部门那样直接去抓生产经营和内部管理,而是要从实施思想政治领导的高度,发现和解决党员和干部在改革和经营管理中的思想作风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通过扎实有效的思想工作,保证本单位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的顺利推进。
其次,基层党的工作应以渗透式为主。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党的自身建设的规律要求基层党的工作与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相结合。这种结合大多是外在的、拼凑式的。而在新时期,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结合则必须是融合式的渗透,并将其贯通到所在单位改革和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每个阶段中去。
再次,基层党组织对所在单位的思想政治领导,应以依靠自身的影响力和间接的引导为主。党组织这种工作方式的转变,不仅有利于改善和加强党对群众的思想政治领导,而且对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均有重要意义。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组织必须彻底摈弃依靠某种行政权力去强迫群众执行某种决定的做法,转为依靠自己亲切的态度和细致有效的工作,特别是广大党员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表率作用,带领群众去实现党的领导。
四、对科学发展观进行正确的学以致用
首先,在学习层面上,一是基层党员队伍兴趣不够浓厚,内在动力还不够强;二是没有抓住学习重点,该掌握的没有真正掌握;三是学习的组织形式不够科学.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一味用在学文件、听辅导、搞配合活动上。
因此,要针对基层党员队伍的理论水平和认知能力差异较大的实际,本着“要准确、要实用”的原则,采取适合基层党员队伍特点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的实效。
其次,在运用层面上,一是学用脱节;二是习惯于把科学发展观当口号喊,工作中还是按老一套;三是对制约本地区发展的矛盾问题以及发展思路不清楚。
因此,在运用上要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通过学习,引导基层党员队伍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各种矛盾,自觉抵制和防范不良信息和错误思潮的侵蚀影响,加深对党的感情,增强听党指挥的自觉性坚定性,真正使科学发展观成为知党、信党、爱党的活水源头;二是要引导各级干部认真学习和掌握蕴含其中的科学理念、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思维层次。改进工作方法,正确处理中心工作与其他工作、全面建与重点抓、打基础与创特色、经常建与突击抓等辩证关系,促进基层建设持续和健康发展;三是着力提高综合素质,既要下大力培养基层党员队伍的政治素质,又要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既要注重教育引导,又要坚持严格管理;四是基层党组织领导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群众观、利益观,使科学发展观成为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动力和行为准则。
参考文献:
[1]江金权.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人民出版社,2007,3.
[2]《科学发展观理论和实践》编写组.科学发展观:理论与实践[M].中国社会文献出版社,2008
关键词:十七大 科学发展观 基层党组织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背后,很多人也随之在价值追求、文化理念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更加体现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基层党组织应该准确把握基层党建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使基层党建工作与时代要求和群众愿望相一致。
一、用科学发展观来把握全局
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类经济组织正突破原来的“条块”限制,按照市场规则重新整合,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状况,使传统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受到冲击。例如,农村传统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使农村党员的从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依然采用过去那种行政村只设党支部的办法,就会给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开展带来诸多矛盾和困难。
政党如果没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就难以维系政权。无产阶级政党作为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的代表,要巩固其执政地位,必须不断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
二、不断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
首先,针对新形势下党员思想观念的多元性,实现党员教育要紧密结合党员思想实际和时代特征。在3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绝大多数党员衷心拥护和支持改革,并积极参与改革。但也有少数党员流露出怀疑改革、惧怕和埋怨改革的不良心态。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新形势下广大基层党员认识不清或容易发生困惑的问题,重点帮助其从思想理论上弄清是非,从而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党性教育,引导党员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同时,还要着力进行党风党纪和法律法规知识教育,使党员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其次,要针对新形势下党员从业领域及活动范围的广泛性,对基层党员的管理工作要从静态封闭式管理转变为动态开放式管理。其一,在组织设置上,打破地区、行业和所有制限制,在建立新的经济组织时,同步设置党的基层组织,避免出现管理“空档”。其二,在组织管理上,以确保党员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为重点,分门别类地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管理规范。其三,在组织生活上,要注意贴近党员的思想和生产工作实际,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
再次,要由过去只注重党务干部的使用转变到使用与培养相结合上。目前一些地方和单位出现了党务工作者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现象,有的地方把党务工作作为一种安置性的工作,党务干部力量配得不强,党务干部的知识、年龄结构不尽合理,难以有效地开展工作。因此,尽快壮大党务工作力量,加速建设一支既懂党务、又懂经济的复合型党务干部队伍是当务之急。
三、持续创新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工作机制
首先,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应服务于经济工作。但这并不是要求基层党委如同行政或生产部门那样直接去抓生产经营和内部管理,而是要从实施思想政治领导的高度,发现和解决党员和干部在改革和经营管理中的思想作风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通过扎实有效的思想工作,保证本单位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的顺利推进。
其次,基层党的工作应以渗透式为主。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党的自身建设的规律要求基层党的工作与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相结合。这种结合大多是外在的、拼凑式的。而在新时期,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结合则必须是融合式的渗透,并将其贯通到所在单位改革和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每个阶段中去。
再次,基层党组织对所在单位的思想政治领导,应以依靠自身的影响力和间接的引导为主。党组织这种工作方式的转变,不仅有利于改善和加强党对群众的思想政治领导,而且对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均有重要意义。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组织必须彻底摈弃依靠某种行政权力去强迫群众执行某种决定的做法,转为依靠自己亲切的态度和细致有效的工作,特别是广大党员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表率作用,带领群众去实现党的领导。
四、对科学发展观进行正确的学以致用
首先,在学习层面上,一是基层党员队伍兴趣不够浓厚,内在动力还不够强;二是没有抓住学习重点,该掌握的没有真正掌握;三是学习的组织形式不够科学.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一味用在学文件、听辅导、搞配合活动上。
因此,要针对基层党员队伍的理论水平和认知能力差异较大的实际,本着“要准确、要实用”的原则,采取适合基层党员队伍特点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的实效。
其次,在运用层面上,一是学用脱节;二是习惯于把科学发展观当口号喊,工作中还是按老一套;三是对制约本地区发展的矛盾问题以及发展思路不清楚。
因此,在运用上要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通过学习,引导基层党员队伍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各种矛盾,自觉抵制和防范不良信息和错误思潮的侵蚀影响,加深对党的感情,增强听党指挥的自觉性坚定性,真正使科学发展观成为知党、信党、爱党的活水源头;二是要引导各级干部认真学习和掌握蕴含其中的科学理念、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思维层次。改进工作方法,正确处理中心工作与其他工作、全面建与重点抓、打基础与创特色、经常建与突击抓等辩证关系,促进基层建设持续和健康发展;三是着力提高综合素质,既要下大力培养基层党员队伍的政治素质,又要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既要注重教育引导,又要坚持严格管理;四是基层党组织领导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群众观、利益观,使科学发展观成为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动力和行为准则。
参考文献:
[1]江金权.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人民出版社,2007,3.
[2]《科学发展观理论和实践》编写组.科学发展观:理论与实践[M].中国社会文献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