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观地继承和创新
- 学生时代
- 2010-01-15 19:52:14
[摘 要]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极为丰富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新实践的启示,创造性地将我们党的发展思想创新概括为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目标、发展方法、发展主体等方面继承和创新了邓小平发展观,并提升到指导全局的战略思想的高度,实现了我们党在发展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它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发展观;继承和创新;科学发展观
[ Abstract ] enters the new century new stage, Hu Jintao as general secretary's Central Party Committee develops the enterprising spirit and asks the really practical attitude, thoroughly will ponder the future China the development path and the development goal, In our party about in the development question extremely rich theory achievement foundation, according to our country socialism modernization newest practice enlightenment, creatively summarizes our party's development thought innovation for science development view, in aspect and so on development goal, development method, development main body inherited and innovates Deng Xiaoping develops view, and promoted to to instruct the overall situation the strategic concept altitude, realized our party in the development theoretically significant innovation. It constructs to us constructs the harmonious society, realizes artificially by this, the comprehensive coordination may continue to develop has the extremely profou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 Key word ] Deng Xiaoping developing view; Inherits and innovation; Science developing view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和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发展的内涵作了更全面的概括,在邓小平发展观一脉相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对发展问题的认识,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把握了当今时代脉搏,回答了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它在继承和创新邓小平发展观做出新的贡献。主要突出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一、 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
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观的共同点是,它们都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发展理论,是在全面继承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提升,也正是这种全面继承,使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理论具有深刻的有机联系和内在统一性。
1、科学发展观继承了邓小平的“全面发展观”
“全面发展观是从发展的要素构成的角度来规定的,发展是多种要素构成的统一体。”⑴邓小平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理论。特别是提出“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台阶式”发展的渐进式改革模式,强调以农业、能源、教育、科学为发展重点,“两个大局”思想等一系列的发展观,准确地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科学发展观的“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坚持邓小平发展观基础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决不是单指经济的增长,也不限于经济的发展,而是要在坚持经济建设中心地位的同时,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作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统一整体,加以通盘规划,实行全面推进,以形成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同时并举的发展格局。它丰富了发展的内涵,开阔了发展的领域,不仅体现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要求,更是群众利益观认识上的一次升华。
2、科学发展观继承了邓小平的“协调发展观”
“协调发展是从发展的空间角度来规定的。......协调发展所反映的就是这种均衡与非均衡的统一,使各种要素按照系统发展要求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从而达到发展的最佳效果。”⑵邓小平注重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整体协调性,特别注重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的协调。他经常强调现代化一定要有两只手,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惩治腐败和打击犯罪;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教育等。面对中国的实际,邓小平这一发展观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而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创新了这一优良理论成果。它把整个社会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完整系统,强调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同时,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一个前后相关的过程,强调要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持续发展。它较好地实现全面性和重点性的统一,目标和手段的统一,现实性和长远性的统一,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在引领我们不断调整发展布局,完善发展规划,开辟发展空间,提高发展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 科学发展观继承了邓小平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所反映的就是这种发展与再发展的统一,既要从现实的发展去规定未来的发展,又要按照未来的发展要求来规定现实的发展,既要注重以现实的发展去展示‘未来’的再发展,又要善于用未来的再发展目标来‘扬弃’现实的发展,使发展的持续效应得以充分体现。”[3]邓小平发展观正是遵循了这一规律。邓小平提出了“经济发展台阶论”的渐进式改革发展模式,就是把握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的重要体现。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指出:“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的搞快点,只要是讲效益,讲质量,搞外向型经济,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邓小平注重了速度和效益的统一,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具有远见性。
科学发展观正是基于邓小平发展观理论成果的丰富基础,通过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认识到经济增长只是社会发展的手段,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最终目标。它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的基本准则,强调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一发展观的提出,表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和新的高度,是我国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巨大跃迁。
4、科学发展观继承了邓小平发展观的“人本观”
邓小平十分尊重群众,提出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党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基于这一原理,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来衡量其实践没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正是邓小平人民本位论的具体表现。
科学发展观继承了邓小平人民本位论思想,结合新时期新形势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强调人民是发展的主体,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党和政府的一切方针政策和具体工作都要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目的论,既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又把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表达得更全面、更具体,更富于时代特征。新一届党中央将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纳入社会主义发展目的,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正是对邓小平发展观的新贡献。
二、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观的发展和创新
客观世界是发展变化的,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邓小平发展观也需要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只有这样,邓小平的发展观才能永远保持生命力和战斗力。十六大报告中谈到:“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4]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对邓小平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和运用,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 发展主体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发展的主体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说到底,就是强调人的重要性。人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实践主体,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到,“要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为人才的成长,为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的制度、体制环境;要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6],这是我们党在重要文件里第一次响亮地提出这样的要求,第一次把以人为本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去认识和研究。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更是我们党重大的理论创新。它既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长远指导思想,也是当前实际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要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
2、发展目标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目标,其实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代中国人民共同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观念,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人类社会实践,它包含着人的劳动生存能力、人的自身素质及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三个层面的内涵,全面性、发展性和自由性是其要义。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发展目标,无疑是邓小平发展观的又一次升华。它要求我们要用全面可持续的观点看问题。要注重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就要理顺发展中各方面的关系,把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要把全国发展作为一个大的系统工程,立足全局,实行全国一盘棋,统筹兼顾,同时把地方、部门和产业的发展作为全国发展系统工程的子系统;就要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一发展观的提出,更加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政治优势,使社会主义优越性得到进一步彰显和升华。
3、发展方法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注重科学的发展方法,提出要总揽全局,统筹兼顾,求真务实,
执政为民。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特别提到“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7]这是对邓小平统筹兼顾思想的发展和创新。讲话中第一次把把统筹和发展联系起来,提升统筹发展思想到指导方针和战略的最高层,成为落实新科学发展观的最根本的措施保证;进一步扩展统筹的范围与覆盖面,把整个经济社会包括人自身在内的发展作为一个系统对待;明确提出“五统筹”作为统筹发展的主要内容。要破解“三农” 难题,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要缩小地区差距,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要克服“一腿长一腿短”的问题, 提升社会全面发展指标;要克服人口资源和环境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转变重物轻人观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拓宽国内外发展空间,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结论:在取得20世纪总体小康伟大成就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及时做出了再用20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站在社会主义制度文明的高远境界,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它以新的视野审视世界各国的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以新的理论概括凝炼我们党半个多世纪对中国发展认识的一切重要成果,把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和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模式融会贯通,并注入了鲜活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理论,从而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系统而明晰的坐标。
参考文献:
[1] [2] [3]《论科学发展观的新构想》《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杂志 2004年第6期
[4]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5]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研究出版社,2004
[6] [7]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的问题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