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生时代 >免费论文 >正文

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与科学发展观

  「摘  要」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艰巨性、复杂性、迫切性、改造面临的经济、社会体制转轨期现实环境约束以及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地位的重要性,要求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就是要注重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机制、注重转换经营管理机制、妥善解决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商业银行的历史遗留问题。

  「关键词」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的发展观,它是切合当代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国实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是我国金融业的一次全新改革实践,意义重大、举世瞩目, 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建设银行的改革实践,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和最终成功。

  一、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1、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目标的艰巨性要求改造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总目标是:紧紧抓住改革管理体制、完善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改善经营绩效这几个中心环节,将国有独资银行改造成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通过改革,使国有独资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和国际通行的财务指标方面,达到并保持国际排名前100家大银行中等以上的水平。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多年来为支持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与国外相比,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无论是在经营管理水平,还是业务品种,抑或是人才素质、科技水平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距。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同程度地存在资产质量差、资本充足率低、风险管理薄弱、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还没有建立起富有活力的经营机制,难以适应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潜在风险严重。国有商业银行的现状和股份制改造目标之间还存在较大距离,任务十分艰巨,只有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可能完成艰巨的改造目标。

  2、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复杂性要求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涉及人、财、物、组织机构等的全面重组与再造,涉及中国金融的稳定与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这场涉及金融体系每一个层面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正面临着一个“九连环”式的挑战:改革中的每一个部分都与其他部分紧紧相连,而每一个分目标的达成既受其他目标改革效果的限制,又直接影响着其他部分的改革进程。因此,股份制改造是一项兼具政策面、技术面、操作面的系统变革工程,各项关系错综复杂。为圆满完成股份制改造各项任务,必须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兼顾各项工作关系。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既要考虑改制方案的现实可行性, 解决现实问题,又要考虑未来的可持续长远发展,以人为本,统揽全局,把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与金融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要考虑改制后银行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只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 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国有银行的改革实践, 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看待和处理改造中遇到的问题,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改制方案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设计,方能统筹兼顾,既解决现实问题,又兼顾长远发展,使国有银行真正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

  3、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地位的重要性要求股份制改造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维系着国民经济命脉和经济安全。截至2003年末,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占银行业总资产的55%,吸收了65%的居民储蓄,承担着全社会80%的支付结算服务,贷款余额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56%,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供应者。在全部银行业资产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占近60%,在国有重点企业贷款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约占80%.作为中国银行业的主体,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改革搞得好坏,对其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乃至整个金融机构体制改革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全局。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银行业面临着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巨大压力,无论是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参与国际竞争,还是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都要求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同时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其能否稳健经营、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意义重大,涉及面广,几乎涉及全体中国公民的切身利益,影响深远,改制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唯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才能确保改革的最终成功。

  4、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迫切性要求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亟待提高。目前,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大势已不可逆转。根据我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协议,到2006年底我国将全面开放银行业,外资金融机构将享受与中资金融机构同等的国民待遇,外资银行将与中资银行在公平、对等的基础上展开竞争。如果不抓紧时间深化体制改革,消除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上的缺陷、改变经营管理落后的状况,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届时就有可能在新一轮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被淘汰,从而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重大影响。因此,无论是从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现实要求,还是从根本上防范金融风险来说,都必须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任务重、时间紧,唯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才能确保股份制改造不偏离方向,取得圆满的成功。

  5、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面临的经济、社会体制转轨期的现实环境约束要求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轨时期,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制面临较多的现实环境约束。从所面临的经营环境看,在转轨期,商业银行所处的经营环境十分复杂。在经济运行方面,由于市场调节功能还不充分,转轨期的经济机制使得投资的快速增长与低水平重复建设并行发展,导致经济运行呈现较明显的不均衡态势。在市场环境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正处于一个错综复杂、不断变化的市场之中,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政策风险相互交织,商业银行只有保持理性,规范运作、稳健经营,才不会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迷失方向。在信用环境方面,由于现阶段我国法制还不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借款人逃债现象屡有发生。面对这样的信用环境,商业银行如果不能保持足够清醒,审慎分析借款人的真实信用状况,盲目跟风,短期迅速膨胀起来的资产就很容易转化为不良资产。总之,由于处在经济转轨期,市场经

济体制还不完善,商业银行的发展仍存在诸多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还受到许多来自内外部因素的制约,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于现实,着眼于长远,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稳步推进,取得成功。

  6、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是我国金融领域近几十年来变革中积累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我国的金融体系一直处于不断的变革当中,多数变革取得了成功,推动了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但就中国的金融业改革整体而言,金融改革长期滞后于整体经济发展。像中国过去的每一次市场化改革一样,中国金融业的改革也并不是在一个设计周密的规划之下“按部就班”去执行,而是一次次的试错与经验积累中摸索前进。不少变革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少数变革措施甚至导致了惨痛的失败和昂贵的代价,无法弥补。反思失败的变革措施,一个深刻的教训就是没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忽视了整个金融体系的联动性、系统性,在对根本性问题未做大的触动的情况下,不时出台的一些修补措施并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变革措施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考虑,部分变革措施的出台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是非常关键和艰巨的全新改革实践,我们不能再沿袭传统的纠错式改革的思维模式,要总结我国金融领域近几十年来变革中积累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摒弃简单的、感性、盲目的改革冲动,树立改革理性,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过程中注重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机制

  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要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而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基础在于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因此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过程中要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健全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

  从国有银行的现状来说,治理有效结构的缺失已经使内部治理改革迫在眉睫。与规范的公司治理相比,我国国有商行的治理机制有很大的差异。国有商业银行区别于现代商业银行的根本点是产权主体机构的一元化和剩余索取权的不可交易性。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专业银行附属于国家所有,被赋予了行政机关的职能,因此国家专业银行的治理制度实际上被纳入了国家行政管理体系,银行的出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为国家与银行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这种行政性制度安排区别于市场化国家政企分开的治理体制。尽管近些年来商业银行的改革不断深化,但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代理链过长,导致约束机制弱化;产权关系单一化和代表主体缺位或混乱限制了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治理结构不健全,缺乏权力制衡,治理效率低下;高管人员的基础义务责任制度不健全,使公司治理中的约束激励机制作用有限。

  在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过程中要立足于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健全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

  首先,在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彻底打破原有的行政化运作方式,并实现银行管理人员的职业化,使其成为真正的银行家,从而有效解决高级管理人员与银行经营目标偏离的问题,切实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其次,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完善公司治理的组织体系,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对于母公司而言,不应参与上市银行的经营活动,主要职责是做好监督管理,并通过发挥董事的作用强化上市银行的内部控制,同时确保监事的独立性,进一步强化监事会的功能,以此来增强对银行董事会和经理阶层的监督和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同时,在上市银行大力引入独立董事,并实行董事责任追究制度,形成国家控股、独立董事充分发挥作用的机制,以弥补国家控股可能带来的效率损失。

  第三,要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以及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职责和权利,一方面确定董事的任职资格和构成,尤其是要大力引入独立董事,并实行董事责任追究制度,形成国家控股、独立董事充分发挥作用的机制,实现银行内部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之间的权利制衡,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率。

  第四,完善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由于对商业银行实施并购成本很高,所以通过控制权市场对商业银行进行外部约束一般来说难度较大。完善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与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化相适应,大力发展经理市场,促进银行管理人员之间的充分竞争,真正实现银行管理的职业化;二是强化资本市场的作用,努力发挥资本市场对于商业银行的约束作用;三是强化独立和外部审计机构的作用,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审计监督;四是完善有关的法律制度,对商业银行进行严格的法律约束。

  此外,还需特别强调的是,在构建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关联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是辨正地看待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的问题。引入战略投资者,通过外国战略投资者来形成改善公司治理的新生力量将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但在具体引进过程中要注意,中国要着重引进的是战略投资者,不是投机者。投机者对中国银行业的长远发展和金融稳定不利。此外是不是中国所有的国有银行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均一律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一窝蜂地全部去抢着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会使国有银行丧失主动的谈判条件,可能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是否考虑部分银行引进,部分银行不引进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妥善处理党委会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在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后,要妥善处理好党委会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关系,恰当地处理好党的领导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关系。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过程中注重转换经营管理机制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是积累性、深层次的,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必然矛盾。当前,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经营机制和经营理念上的问题。经营机制不到位,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就无法克服;经营理念不树立,就不能正确地指导经营管理实践,经营理念的滞后,势必影响到工作思路、发展规划、决策质量、市场开拓、风险控制等各个环节,进而影响到整个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是一次性设计,可以在短期内很快强制推行,是一种外在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但经营机制是内生性的,一般而言其形成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其作用具有长效性。银行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是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要立足机制的引进和营造。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不仅是要解决外在的体制问题,更关键地是促进内在经营机制的优化。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改革、发展与稳定,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速度、质量与效益,资本、规模与结构,资产、负债与中间业务,业务发展与队伍建设之间的关系。通过统筹兼顾各项工作关系,用新的发展思

路加快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谋求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首先,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要注重更新管理理念,确立和坚定成熟的经营管理理念。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商业银行成熟的经营管理理念应包括:(1)资本约束的管理理念和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理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和壮大的理念支撑,是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的内在要求。股份制改造过程中,伴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首先应牢固树立资本回报与约束的理念,增强各层级、各环节责任主体的市场经营意识,统筹兼顾,处理好业务扩展的速度、质量与效益,总量规模与内部结构的关系,这是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成功的关键和重要保证。价值最大化是充分将风险因素、资本成本、资金的时间价值等因素结合起来,着眼于可持续增长的经营理念。事实上,在商业银行的所有经营活动中,既要考虑个体的最优化,同时又要考虑全局的最优化,个体最优化目标必须服从于整体利益的最优化目标。不仅如此,既要考虑即期的最优化,更要考虑长期的最优化。追求银行价值最大化的实质,就是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正是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所在。(2)全面协调均衡的经营理念。商业银行通过向客户提供资金融通服务而发生资产负债业务,同时通过向客户提供资金清算、财务顾问、财富管理等服务而开展中间业务,而且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金融脱媒的加剧以及客户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内涵在迅速扩充,提升客户服务价值和对客户价值的最大挖掘,要求商业银行实现资产、负债与中间业务的统筹发展。另一方面,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规则,在负债业务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一定的前提下,资本金规模以及风险控制能力的高低将决定资产业务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而中间业务的发展则不受资本金约束,可弥补资产负债业务发展受到限制时对盈利的不得影响。协调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的发展,既是市场经济法则对商业银行的要求,也是商业银行经营规则的内在要求。(3)效益与效率并重的经营理念。如何在资源约束下通过调整经营结构来提高效益是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其核心在于如何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使其经营管理资源的配置满足于“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质量为根本、以效益为目的”的要求,进而推动业务结构、客户结构、区域结构的优化,提高发展的总体效益。同时,按照有利于客户价值创造和内部风险控制的原则重组和整合业务流程,以业务流程为依据调整组织机构,建立相互促进和相互制衡的业务拓展系统、风险控制系统和支持保障系统,从而提高发展的效率。(4)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使员工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秉承这一理念,银行积极实施人才兴行战略,加强人才资源的规划和开发,大力打造适应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求的管理岗位人才、专业技术岗位人才和经办岗位人才三支队伍,使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服务于业务的健康发展、服务于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增强、服务于经营效益的持续提高,最终形成人尽其才、才尽 其用、人才辈出的环境。坚持以人为本,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化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结合改革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建立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有效机制,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按照岗位责任、风险、贡献相称的原则,积极建立以岗位职务等级为核心、具有商业银行特色的内部等级体系,形成符合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求和经营管理需要的岗位职务架构,并对各类人才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使不同岗位职务与岗位责任和任职资格条件相匹配,为内部竞争机制的形成奠定基础、构筑平台。

  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除了需要观念的转变之外,还要从根本上建立健全包括资源配置,成本约束、科学激励以及内控约束在内的经营管理机制。

  一是资源配置机制。一方面要尽快建立并完善科学的资源分配方式,力求使资源投入与收益相对称,激励各分支机构努力增加收益;使资源投入与业务发展相对称,满足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稳步推行与绩效挂钩的标准预算,按照统一的标准来配置资源。同时加大各项资源配置与经营绩效挂钩的比重。

  二是全面成本约束机制。通过推行全面成本管理,实现由单一部门管理转向全行共同管理、由狭义的成本(财务成本)约束转向广义的成本(资本成本、财务成本、风险成本、管理成本等)约束、由事后核算转向全过程核算三个转变,加强对产品价值、客户价值的分析和管理,从而降低营运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三是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在考核指标权重的设计方面,适当降低部分总量规模性指标的权重,提高资产回报率、收入成本比、人均利润等价值量指标的权重,要借助经济资本分配制度,将短期盈利水平与长期盈利能力、质量与规模、收益与风险都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以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为核心的考核体系,从考核机制上抑制单纯规模扩张的经营行为,从制度上引导和规范银行各级管理者基于长期稳定的益从事经营管理。另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薪酬分配制度。通过岗位分析,推行岗位责任制,实现按岗位贡献和个人贡献度综合取酬,并根据政策条件探索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即期激励与预期激励相结合的多种激励方式。

  四是内控约束机制。一方面应推行全面的风险管理模式,由过去单一注重信用风险管理向包括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战略风险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转变;另一方面要充分应用新的风险管理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风险管理方法,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统一、独立的风险管理平台。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妥善解决股份制改造过程中的历史遗留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统筹兼顾的发展观。在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要统筹兼顾国有商业银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但股份制改造不能割裂历史,股份制改造过程中要统筹考虑商业银行的历史遗留问题并妥善解决。历史问题要有较长的时间来解决,而不是试图以赌博投机的手段在极短的时间内消除,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

  国有商业银行历史遗留的主要问题,一是不良资产规模较大,二是机构庞大、人员过多。

  关于不良资产问题,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首先要认真按照巴塞尔协议审慎性监管要求的实质,而不是简单套用巴塞尔协议的有关公式,对四大银行的资产损失有个正确的、比较彻底的计算,这是寻求解决历史包袱的最基本前提。计算银行的资产损失,应该包括信贷损失和非信贷损失,境内损失和境外损失,表内损失和表外损失,损失准备金拨备缺口的汇总计算。再也不能简单地把虚有的账面资本仍作为资本进行计算,必须考虑已形成的大量未核销的不良贷款预期损失额和非信贷资产损失额。在计算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时,应从账面资本中扣除信贷、非信贷资产损失额大于已拨备损失准备金的余数。当然,相应从风险资产中扣除与准备金缺口相当的资产。其次,对不良资产的处置要分析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不宜一刀切简单地采取剥离的方式甩掉包袱。根据中央银行的调查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历史形成主要来自于政府干预较多、

法律环境薄弱、国有商业银行客户群管理不善等原因。具体来看,在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中,约30%的不良贷款是由于受到各级政府干预,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干预所导致;约30%的不良贷款是对国有企业的信贷支持所形成的;约10%的不良贷款是由于国内法律环境不到位、法制观念薄弱以及一些地区执法力度较弱所导致;约有10%的不良贷款是政府通过关停并转部分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包括军工产业)所形成。总的来看,仅有20%的不良贷款是由于国有银行自身信贷经营不善所造成的。对于上述不同原因形成的不良资产要根据不同的形成原因,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宜一刀切简单地采取剥离的方式甩掉包袱。再次,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对不良资产的处置要对事对人结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处理储贷协会危机的时候,前后有 200多银行家进监狱。在安然丑闻中暴露出来的,也有不少银行家和企业家进监狱。我国银行的部分不良资产与银行工作人员的败德行为甚至犯罪行为有关,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处置不良资产时,要坚持对事和对人相结合,对造成银行损失的责任人要严格按照法律予以追究,切不可因为盲目加快推进股份制改革进程而放纵了有关责任人。

  关于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商业银行的富裕人员问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富余人员安置方案,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关怀。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国有银行在进行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国有银行辅业的剥离和富余人员的安置工作。在设计股份制改造方案时要把人员安置放在突出地位,在市场化的前提下,既坚持银行经营的商业性原则,又要考虑富裕人员产生和形成的特殊历史背景,制定切实可行的人员剥离和安置方案,对不适合原有工作岗位的人员,既要给他们适当的经济补偿,又要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同时要注意工作方法,讲究工作艺术,要避免采取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尽可能地减少社会震荡,为改制后的银行经营管理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余保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