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发展观光农业地几点思考
- 学生时代
- 2009-12-15 15:49:48
观光农业是一种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具有旅游、休闲、示范、求知、教育功能的生态旅游农业产业。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需求不断更新换代,加上政府的积极引导,及时推出了“黄金周”节假日,为城乡居民休闲消费提供时间保障,许多工商企业纷纷响应,加大投资力度,抓紧投资生态观光农业资源,增加城乡居民可以选择的旅游空间,同时也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北碚地处渝州之北,是重庆市北面的一座卫星城。这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常年绿树成荫,俗称重庆后花园。北碚区由于其独有的地理、文化、旅游资源,非常适宜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本文通过对北碚区发展观光农业的优、劣势分析来提出发展北碚区观光农业的几点建议。
一、北碚区基本情况
北碚区乡镇幅员面积747.48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754.96 平方公里的99.01%。2003年有17个镇119个村2225个生产合作社,乡村总户数12.25万户,乡村人口数35.35万人。2003年末实有耕地面积23.83万亩,粮食耕地面积19.51万亩。2004年末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83.1亿元,增长38.5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含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87亿元,增长27.12%;农业增加值5.65亿元,同比增长5.2%。全年实现乡镇企业增加值17.9亿元,增长17%,实现利润1.3亿元,增长16%,实交税金2.6亿元,增长20%。城镇化率超过40%。
北碚区于1997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社会发展综合试验区,在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受到中央、地方各级政府的充分重视,当地政府、农民、企业、科教单位之间在开创高效城郊农业、推进产业化进程等方面早己形成共识并已有行动。区委、区府鼓励各行各业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区内农民技术素质较高,对农业新技术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有较高的积极性,有关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工作活跃。
二、重庆市北碚区观光农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一)自然资源优势
北碚区属深丘浅山地貌,以山地为主,分布有丘陵、河谷和平坝,海拨高度在200~100米之间,属沿江河谷地带冲积土,养分丰富,理化性好,易耕作宜种广,产量稳而较高。北碚区属典型的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农业气候资源好,年平均气温18.4度,夏热冬暖,春长秋短,四季分明,森林覆盖率26.95%,城市绿化面积40%以上。
(二)积淀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
北碚地方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积淀丰厚,具有突出的地方特色。由唐至当代李白、李商隐、朱德、郭沫若等100多位诗人留下了赞誉北碚醉人景致、风物人情的诗词近600首。抗战时期成为国民政府的迁建区,复旦大学等高等学府,中央研究员等科研机构和文化单位云集北碚,被赞誉为“陪都的陪都”。
(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
北碚拥有国家A级景区的数量居全市第一。有缙云山、北温泉两个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金刀峡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金果园国家2A级旅游风景区及其它景点、名胜185处。
(四)区位及市场优势
北碚区交通运输己形成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于一体的立体交叉网络。区、乡级公路相互联接至所有村镇。渝合高速公路北碚段26公里将成为重庆的二环路,北碚距市中心的距离缩短为25公里,不足半小时行程。北碚区观光农业开发的客源市场是以重庆市民为主。重庆市2002年末非农业人口1130.95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94元,2004年重庆市旅游总人数为5279.04万,发展观光农业的前景非常看好。
(五)科技优势
全国重点高等院校西南大学、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等均在北碚区,农业部柑桔及苗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及重庆市园艺良种作物繁育推广中心也建在北碚。这些科教单位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拥有多项优势科技成果,多年来己与当地有关部门和生产基地建立起各种形式的紧密的合作关系,这是西南其他地区无法相比的。
(六) 农业产业优势
北碚区农业自“九五”计划以来,农村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2004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83.1亿元,农村人平纯收入3280元。主导产业日益明显,花卉、水果、种苗、畜禽、蔬菜(均具有比较优势)业已成为北碚区农业的支柱。二是产业基地初具规模,以静观、复兴、水土为主的“花卉业”,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品种800个,年经营收入 1.6亿元以上;以歇马、施家、澄江为主的“水果业”,有柑橘1.3万亩,年产量7240吨,其他水果0.9万亩, 年产量4000吨;现有育苗基地2000余亩,出苗圃1000余亩,年销售果苗800万株以上,销售收入1200余万元;以东阳为主的“畜禽业”,年出栏生猪28万头,猪肉1.9万吨,出栏小家禽2.2万只,禽肉0.3万吨;以龙凤、东阳为主的“蔬菜业”,有蔬菜基地1.5万亩,全区全社会蔬菜年栽培面积10万亩,产量14万吨。三是品牌效益日益突出,“静观花卉”、“歇马果苗”、“槽上蔬菜”、“东尼猪”、“绿康水果”、“嘉陵江名优鱼”逐步增加了市场份额。
三、重庆市北碚区生态观光农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一)模式单一,特色不明显
北碚区大部分农业观光园项目大同小异,一般都是参观奇花、品尝佳果、垂钓等。旅游项目趋同导致旅游功能近距离趋同,缺乏独立完整性,旅游吸引力不强。如北碚晋云山风景区里的农家乐多达上百家,且都是以户为单位,经营的项目不外是吃农家饭,住家庭旅馆,打麻将等项目,项目单调,服务质量差,收费不统一,难以吸引大量的回游客源。
(二)盲目开发,投入大收益小
北碚区每年招商引资开发观光农业的项目多,由于投资者缺乏对项目周密的市场论证和发展规划,导致许多项目的投资方盲目开发却难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2005年北碚区开发生态园区,直接和间接发展观光农业的投资项目多达12个,投资金额从百万到上亿,不少投资项目开发的品种都是以花卉、采摘为主,开发品种的重复、雷同造成资源浪费,给价格战埋下隐患。按国际惯例,农业旅游区半径大于9.5公里的区域(面积)时,才能发挥最佳经济效益,而北碚区观光农业的开发大多小于这个数字,由此造成市场范围狭小、客源不足。
; (三)缺少科学定位,难以深度开发
北碚区观光农业的开发层面较低,大部分的观光农业只停留在农家乐、果园采摘等几个单一项目上,没有做到一产和三产的结合,生态与科技的结合,教育功能和市场功能的结合,开发上市的精品不多,品牌意识单薄。开发的项目单一,导致园区对季节依赖性增强。如正在招商投资的静关腊梅基地,腊梅只在冬季开花,所以对腊梅基地的投资大部分只能依赖于冬季游客的数量,而春、夏、秋 三季腊梅基地产生效益就要依赖对腊梅相关产业的开发和利用。能否避免因为这三季腊梅基地土地闲置所造成资源浪费,能否保证腊梅相关产业在投入市场后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都是投资方在投资前必须要科学论证和合理规划的。有些投资者没有把观光农业园看作是在农业经营基础上的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产物,而是单纯依靠旅游或门票的收入来维持园区发展,许多当地居民看到投资观光农业收效大,在缺乏科学规划和市场定位的情况下,盲目上马,造成后期农业旅游经营和管理的困难,更难以进行深度开发。
(四)缺乏政府有效的宏观控制和指导
观光农业虽然是北碚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相应的配套政策,管理条例滞后,对鼓励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企业、投资农业旅游的政策不够明确,缺少相应的优惠政策。对北碚区观光农业的整体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观光农业经营户各自为政,资源和资金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
四、发展北碚区观光农业的对策研究
(一)更新策划理念,科学定位
北碚区要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及区内所拥有的有利条件,在主导产业上选择了花卉、蔬菜和水果的设施生产,在策划的理念上注入旅游、休闲、示范、教学、培训、商贸的概念,把差异为最好的旅游资源加以开发,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的不同显示出其差异,达到开发市场的目的。如北碚区金果园是目前重庆市惟一一家获AA级别景区认证的农业生态园区,那里依山傍水,面积1500多亩,先后兴建了葡萄、桃园、柑橘等17个优质果园,基本形成了四季有鲜花、鲜果的特色。1999年,金果园开始启动农业观光旅游,每年接待游客约20多万人次。金果园吸引游客的主要项目就是采摘业,游客在付一定的费用后可以随意采摘新鲜水果,任意品尝,体验回归大自然的乐趣。金果园在水果采摘培育方面是成功的,但在企业策划,市场化上有所欠缺。经营者在开发中应当不仅仅注重旅游,休闲,更应当利用自身的优势参与示范、教学、培训项目的开发,建立科技示范园,让市民在享受到回归大自然的乐趣的同时,增长现代农业知识,提高劳动能力。在市场策划中,不光要吸引游客来到金果园品尝鲜果,更要把金果园的水果推向市场,形成具有金果园特色的名牌水果。在树立金牌水果的同时,也宣传了金牌的生态园区。
(二)发挥科技优势,科学发展
一方面要使开发的观光园区自身就是一个农业科技研发、产业化拓展的孵化器。通过其示范、推广和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产业圈。另一方面,也要积极的与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开发高新技术。北碚区在开发观光农业项目时,要注意可以和全国重点高等院校西南大学合作。西南大学所属的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农业部柑桔及苗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及重庆市园艺良种作物繁育推广中心也建在北碚。这些科教单位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拥有多项优势科技成果,可以帮助园区搞好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引进、繁育、试验和示范,并且从发展观光旅游农业的角度,加快引进、培育一些观赏性、游乐性强的农业新品种。
(三)与大旅游相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北碚区特有的历史、地理、文化条件为区内观光农业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共同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区内大旅游的带动下,北碚区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观光农业产业。
北碚区拟在两年之内建成的生态农业示范区,将与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金刀峡、胜天湖、偏岩古镇、塔坪古寺、王朴烈士墓、嘉华农场等景点融为一体。依托北碚的旅游大环境,形成以农业园区为背景,和两湖(规划中)、寺庙、山脉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相结合的一道黄金旅游线,并带动以吃、住、行、游、购、娱带动北碚本地的经济发展。
(四)政府政策扶持,加大投入,促进发展
政府要从政策、资金、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贴息补助和直接投资,吸引外来资本、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投资;用地方面调整土地利用规划转为一般用地,满足生态农业观光项目建设用地;享受国家农业税费方面的优惠政策;生态园区道路建设给予扶持;交通给予照顾;通讯方面要设置计算机宽带网;供水供点逐渐城市化,降低经营成本。政府应当依照北碚区实际情况和有利条件,结合旅游和农业发展的需要,编制观光农业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安排;用规划引导观光农业的发展。组建综合协调机构管理观光农业,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加大投资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吸引投资者投资开发;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实行联合经营,以群体的力量形成规模效应,创立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道路,实现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文军,唐代剑.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农村经济,2003,(10).
[2]李同升,马庆斌.观光农业景观结构与功能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2,(2).
[3]郭焕成.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2).
[4]卢云亭,等.观光农业[M].北京出版社,1995
北碚地处渝州之北,是重庆市北面的一座卫星城。这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常年绿树成荫,俗称重庆后花园。北碚区由于其独有的地理、文化、旅游资源,非常适宜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本文通过对北碚区发展观光农业的优、劣势分析来提出发展北碚区观光农业的几点建议。
一、北碚区基本情况
北碚区乡镇幅员面积747.48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754.96 平方公里的99.01%。2003年有17个镇119个村2225个生产合作社,乡村总户数12.25万户,乡村人口数35.35万人。2003年末实有耕地面积23.83万亩,粮食耕地面积19.51万亩。2004年末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83.1亿元,增长38.5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含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87亿元,增长27.12%;农业增加值5.65亿元,同比增长5.2%。全年实现乡镇企业增加值17.9亿元,增长17%,实现利润1.3亿元,增长16%,实交税金2.6亿元,增长20%。城镇化率超过40%。
北碚区于1997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社会发展综合试验区,在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受到中央、地方各级政府的充分重视,当地政府、农民、企业、科教单位之间在开创高效城郊农业、推进产业化进程等方面早己形成共识并已有行动。区委、区府鼓励各行各业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区内农民技术素质较高,对农业新技术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有较高的积极性,有关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工作活跃。
二、重庆市北碚区观光农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一)自然资源优势
北碚区属深丘浅山地貌,以山地为主,分布有丘陵、河谷和平坝,海拨高度在200~100米之间,属沿江河谷地带冲积土,养分丰富,理化性好,易耕作宜种广,产量稳而较高。北碚区属典型的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农业气候资源好,年平均气温18.4度,夏热冬暖,春长秋短,四季分明,森林覆盖率26.95%,城市绿化面积40%以上。
(二)积淀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
北碚地方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积淀丰厚,具有突出的地方特色。由唐至当代李白、李商隐、朱德、郭沫若等100多位诗人留下了赞誉北碚醉人景致、风物人情的诗词近600首。抗战时期成为国民政府的迁建区,复旦大学等高等学府,中央研究员等科研机构和文化单位云集北碚,被赞誉为“陪都的陪都”。
(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
北碚拥有国家A级景区的数量居全市第一。有缙云山、北温泉两个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金刀峡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金果园国家2A级旅游风景区及其它景点、名胜185处。
(四)区位及市场优势
北碚区交通运输己形成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于一体的立体交叉网络。区、乡级公路相互联接至所有村镇。渝合高速公路北碚段26公里将成为重庆的二环路,北碚距市中心的距离缩短为25公里,不足半小时行程。北碚区观光农业开发的客源市场是以重庆市民为主。重庆市2002年末非农业人口1130.95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94元,2004年重庆市旅游总人数为5279.04万,发展观光农业的前景非常看好。
(五)科技优势
全国重点高等院校西南大学、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等均在北碚区,农业部柑桔及苗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及重庆市园艺良种作物繁育推广中心也建在北碚。这些科教单位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拥有多项优势科技成果,多年来己与当地有关部门和生产基地建立起各种形式的紧密的合作关系,这是西南其他地区无法相比的。
(六) 农业产业优势
北碚区农业自“九五”计划以来,农村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2004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83.1亿元,农村人平纯收入3280元。主导产业日益明显,花卉、水果、种苗、畜禽、蔬菜(均具有比较优势)业已成为北碚区农业的支柱。二是产业基地初具规模,以静观、复兴、水土为主的“花卉业”,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品种800个,年经营收入 1.6亿元以上;以歇马、施家、澄江为主的“水果业”,有柑橘1.3万亩,年产量7240吨,其他水果0.9万亩, 年产量4000吨;现有育苗基地2000余亩,出苗圃1000余亩,年销售果苗800万株以上,销售收入1200余万元;以东阳为主的“畜禽业”,年出栏生猪28万头,猪肉1.9万吨,出栏小家禽2.2万只,禽肉0.3万吨;以龙凤、东阳为主的“蔬菜业”,有蔬菜基地1.5万亩,全区全社会蔬菜年栽培面积10万亩,产量14万吨。三是品牌效益日益突出,“静观花卉”、“歇马果苗”、“槽上蔬菜”、“东尼猪”、“绿康水果”、“嘉陵江名优鱼”逐步增加了市场份额。
三、重庆市北碚区生态观光农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一)模式单一,特色不明显
北碚区大部分农业观光园项目大同小异,一般都是参观奇花、品尝佳果、垂钓等。旅游项目趋同导致旅游功能近距离趋同,缺乏独立完整性,旅游吸引力不强。如北碚晋云山风景区里的农家乐多达上百家,且都是以户为单位,经营的项目不外是吃农家饭,住家庭旅馆,打麻将等项目,项目单调,服务质量差,收费不统一,难以吸引大量的回游客源。
(二)盲目开发,投入大收益小
北碚区每年招商引资开发观光农业的项目多,由于投资者缺乏对项目周密的市场论证和发展规划,导致许多项目的投资方盲目开发却难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2005年北碚区开发生态园区,直接和间接发展观光农业的投资项目多达12个,投资金额从百万到上亿,不少投资项目开发的品种都是以花卉、采摘为主,开发品种的重复、雷同造成资源浪费,给价格战埋下隐患。按国际惯例,农业旅游区半径大于9.5公里的区域(面积)时,才能发挥最佳经济效益,而北碚区观光农业的开发大多小于这个数字,由此造成市场范围狭小、客源不足。
; (三)缺少科学定位,难以深度开发
北碚区观光农业的开发层面较低,大部分的观光农业只停留在农家乐、果园采摘等几个单一项目上,没有做到一产和三产的结合,生态与科技的结合,教育功能和市场功能的结合,开发上市的精品不多,品牌意识单薄。开发的项目单一,导致园区对季节依赖性增强。如正在招商投资的静关腊梅基地,腊梅只在冬季开花,所以对腊梅基地的投资大部分只能依赖于冬季游客的数量,而春、夏、秋 三季腊梅基地产生效益就要依赖对腊梅相关产业的开发和利用。能否避免因为这三季腊梅基地土地闲置所造成资源浪费,能否保证腊梅相关产业在投入市场后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都是投资方在投资前必须要科学论证和合理规划的。有些投资者没有把观光农业园看作是在农业经营基础上的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产物,而是单纯依靠旅游或门票的收入来维持园区发展,许多当地居民看到投资观光农业收效大,在缺乏科学规划和市场定位的情况下,盲目上马,造成后期农业旅游经营和管理的困难,更难以进行深度开发。
(四)缺乏政府有效的宏观控制和指导
观光农业虽然是北碚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相应的配套政策,管理条例滞后,对鼓励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企业、投资农业旅游的政策不够明确,缺少相应的优惠政策。对北碚区观光农业的整体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观光农业经营户各自为政,资源和资金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
四、发展北碚区观光农业的对策研究
(一)更新策划理念,科学定位
北碚区要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及区内所拥有的有利条件,在主导产业上选择了花卉、蔬菜和水果的设施生产,在策划的理念上注入旅游、休闲、示范、教学、培训、商贸的概念,把差异为最好的旅游资源加以开发,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的不同显示出其差异,达到开发市场的目的。如北碚区金果园是目前重庆市惟一一家获AA级别景区认证的农业生态园区,那里依山傍水,面积1500多亩,先后兴建了葡萄、桃园、柑橘等17个优质果园,基本形成了四季有鲜花、鲜果的特色。1999年,金果园开始启动农业观光旅游,每年接待游客约20多万人次。金果园吸引游客的主要项目就是采摘业,游客在付一定的费用后可以随意采摘新鲜水果,任意品尝,体验回归大自然的乐趣。金果园在水果采摘培育方面是成功的,但在企业策划,市场化上有所欠缺。经营者在开发中应当不仅仅注重旅游,休闲,更应当利用自身的优势参与示范、教学、培训项目的开发,建立科技示范园,让市民在享受到回归大自然的乐趣的同时,增长现代农业知识,提高劳动能力。在市场策划中,不光要吸引游客来到金果园品尝鲜果,更要把金果园的水果推向市场,形成具有金果园特色的名牌水果。在树立金牌水果的同时,也宣传了金牌的生态园区。
(二)发挥科技优势,科学发展
一方面要使开发的观光园区自身就是一个农业科技研发、产业化拓展的孵化器。通过其示范、推广和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产业圈。另一方面,也要积极的与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开发高新技术。北碚区在开发观光农业项目时,要注意可以和全国重点高等院校西南大学合作。西南大学所属的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农业部柑桔及苗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及重庆市园艺良种作物繁育推广中心也建在北碚。这些科教单位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拥有多项优势科技成果,可以帮助园区搞好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引进、繁育、试验和示范,并且从发展观光旅游农业的角度,加快引进、培育一些观赏性、游乐性强的农业新品种。
(三)与大旅游相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北碚区特有的历史、地理、文化条件为区内观光农业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共同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区内大旅游的带动下,北碚区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观光农业产业。
北碚区拟在两年之内建成的生态农业示范区,将与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金刀峡、胜天湖、偏岩古镇、塔坪古寺、王朴烈士墓、嘉华农场等景点融为一体。依托北碚的旅游大环境,形成以农业园区为背景,和两湖(规划中)、寺庙、山脉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相结合的一道黄金旅游线,并带动以吃、住、行、游、购、娱带动北碚本地的经济发展。
(四)政府政策扶持,加大投入,促进发展
政府要从政策、资金、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贴息补助和直接投资,吸引外来资本、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投资;用地方面调整土地利用规划转为一般用地,满足生态农业观光项目建设用地;享受国家农业税费方面的优惠政策;生态园区道路建设给予扶持;交通给予照顾;通讯方面要设置计算机宽带网;供水供点逐渐城市化,降低经营成本。政府应当依照北碚区实际情况和有利条件,结合旅游和农业发展的需要,编制观光农业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安排;用规划引导观光农业的发展。组建综合协调机构管理观光农业,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加大投资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吸引投资者投资开发;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实行联合经营,以群体的力量形成规模效应,创立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道路,实现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文军,唐代剑.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农村经济,2003,(10).
[2]李同升,马庆斌.观光农业景观结构与功能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2,(2).
[3]郭焕成.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2).
[4]卢云亭,等.观光农业[M].北京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