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指导员地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 学生时代
- 2009-11-08 16:03:08
我叫雷家祥,今年56岁,是一名有着34年党龄的老党员。2007年4月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今年9月被组织上选聘为科学发展指导员。于是,我就有了“湘北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罗洲村的驻点镇干部”、“科学发展指导员”三重身份。
先学一步学深一层
作为科学发展指导员,首先自己要懂科学发展。自己不懂,指导就无从谈起!所以工作之初,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就是要比别人先学一步,学深一层。
学习上,我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习为基础。除了县委发的常规书目外,我自学了4本书,写了2本读书笔记,10篇心得体会。以先进地区的科学发展经验为重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取到先进地区发展蔬菜产业的真经,我自费到大棚蔬菜首创地山东寿光、“天下第一村”华西村考察高科技特色农业,去河北邢台、河南郑州考察蔬菜市场,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创新精神和工作方法,这对我指导所驻的单位进一步加快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同时,我又到我们市新农村建设搞得比较好的鼎城灌溪镇、津市灵泉镇,深入实地进行学习。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开拓了视野,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对照先进经验,从比较中寻找差距,在差距中谋划自身发展。除了理论学习和经验比较,我还上网查阅了其他地区科学发展指导员的做法,学习先进,不断加强自身修炼,增强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工作的能力。
没有想法哪有办法
一个村、一个企业要科学发展,就必须找出制约其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然后制定科学发展的长远规划,就是说做事之前要有想法,没有想法,哪来的办法?
罗洲村是一个传统的蔬菜种植村。从2002年起,一些村民就开始种菜,起初效益不错,但因为都是“跟风种”,结果栽了跟头。2005年,安乡县三岔河蔬菜协会成立,以前信息不畅、单打独斗的罗洲菜农从此有了靠山,地里的“菜”都变成了口袋里的“财”。2008年1月14日湘北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注册成立,管种还管卖的合作社成为了罗洲村民的一座致富桥,这点我深有体会。
随着时间推移,农民种菜收入和合作社产值始终原地踏步,前两年打下的市场份额也停滞不前,这样发展下去肯定会出问题。因此9月初,我联合镇村干部、合作社成员多次深入村组、合作社开展实地调研,走访了20名经纪人和10个种菜大户,在罗洲村召开了3场35人的群众座谈会,写出了《制约壮大罗洲村、湘北蔬菜合作社发展瓶颈的探索》调查报告。调研和走访使我充分认识到,罗洲村蔬菜产业和湘北蔬菜合作社要壮大发展,就必须解放党员干部思想,抛弃传统的生产、销售、管理模式,实行“合作伙伴+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形成一条“产、供、销、加”完整的蔬菜产业链条。在我的带领下,合作社适时提出了“打响一个品牌、延伸一根链条、发展两大基地、建好三个中心”的发展思路。找到了制约产业壮大发展的突出问题,确定了长远发展的目标,罗洲菜农和合作社成员都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有了前进的动力。
老手高手都是新手
在农村工作这么久,我始终认为,无论是经验老手,还是能力高手,在经济形势日益复杂、农村矛盾不断显现的当前,都只能算是新手,过去的经验和能力都不能成为轻视工作的资本。
前两年,合作社打开了市场销路,得到了一些发展,但这两年就落后了。为什么?就是品质上不去,科技拿不下。科技这个东西对合作社来说是个新课题,对罗洲菜农来说更是一个新天地。因此,我选择从零开始,一方面指导合作社开展社校合作,聘请高校院校专家常年指导农户生产、研发新品种。另一方面加大农业科技新品种、新技术、新项目的推广和使用。与此同时,我还带头搞科研,2009年4月至2009年9月,我领头完成了市级“黑皮冬瓜的引种与推广”科研课题。通过专家现场验收,被认定为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已申报常德市科技进步奖。2009年,合作社成功注册了“乡财”商标,获得了无公害产品认证,芫荽菜栽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现正积极申报外贸出口基地项目。
罗洲农民种蔬菜前些年火了一把,但现在全国各地都在种蔬菜,如何脱颖而出?经过不断探索,我得出一个结论,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实行三项革命。一是建立大棚骨架厂,推广塑料大棚生产,种植真正意义上的反季节蔬菜。二是建立智能化无土育苗工厂,实行先进技术、优良品种、先进生产模式的有机融合。三是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复合肥,实行无公害和绿色蔬菜的产品包装化、超市化、最大利润化。前不久我带着合作社的副经理彭武兵在河南郑州购进大棚骨架机械设备一套,准备今年下半年在罗洲村全面铺开塑料大棚搭架。新大棚、新品种、新技术的运用,明年罗洲5000亩的推广面积每亩可达10000元,其他可达5000元每亩。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这是我最喜爱的一首诗。我身患糖尿病已经多年,每天必须注射两次胰岛素,这样的身体状况使我随时都有可能倒下,但是对党和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又催我继续奋斗,这样的奋斗是快乐的,是光荣的,是值得的!(安乡县学习实践办)
先学一步学深一层
作为科学发展指导员,首先自己要懂科学发展。自己不懂,指导就无从谈起!所以工作之初,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就是要比别人先学一步,学深一层。
学习上,我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习为基础。除了县委发的常规书目外,我自学了4本书,写了2本读书笔记,10篇心得体会。以先进地区的科学发展经验为重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取到先进地区发展蔬菜产业的真经,我自费到大棚蔬菜首创地山东寿光、“天下第一村”华西村考察高科技特色农业,去河北邢台、河南郑州考察蔬菜市场,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创新精神和工作方法,这对我指导所驻的单位进一步加快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同时,我又到我们市新农村建设搞得比较好的鼎城灌溪镇、津市灵泉镇,深入实地进行学习。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开拓了视野,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对照先进经验,从比较中寻找差距,在差距中谋划自身发展。除了理论学习和经验比较,我还上网查阅了其他地区科学发展指导员的做法,学习先进,不断加强自身修炼,增强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工作的能力。
没有想法哪有办法
一个村、一个企业要科学发展,就必须找出制约其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然后制定科学发展的长远规划,就是说做事之前要有想法,没有想法,哪来的办法?
罗洲村是一个传统的蔬菜种植村。从2002年起,一些村民就开始种菜,起初效益不错,但因为都是“跟风种”,结果栽了跟头。2005年,安乡县三岔河蔬菜协会成立,以前信息不畅、单打独斗的罗洲菜农从此有了靠山,地里的“菜”都变成了口袋里的“财”。2008年1月14日湘北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注册成立,管种还管卖的合作社成为了罗洲村民的一座致富桥,这点我深有体会。
随着时间推移,农民种菜收入和合作社产值始终原地踏步,前两年打下的市场份额也停滞不前,这样发展下去肯定会出问题。因此9月初,我联合镇村干部、合作社成员多次深入村组、合作社开展实地调研,走访了20名经纪人和10个种菜大户,在罗洲村召开了3场35人的群众座谈会,写出了《制约壮大罗洲村、湘北蔬菜合作社发展瓶颈的探索》调查报告。调研和走访使我充分认识到,罗洲村蔬菜产业和湘北蔬菜合作社要壮大发展,就必须解放党员干部思想,抛弃传统的生产、销售、管理模式,实行“合作伙伴+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形成一条“产、供、销、加”完整的蔬菜产业链条。在我的带领下,合作社适时提出了“打响一个品牌、延伸一根链条、发展两大基地、建好三个中心”的发展思路。找到了制约产业壮大发展的突出问题,确定了长远发展的目标,罗洲菜农和合作社成员都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有了前进的动力。
老手高手都是新手
在农村工作这么久,我始终认为,无论是经验老手,还是能力高手,在经济形势日益复杂、农村矛盾不断显现的当前,都只能算是新手,过去的经验和能力都不能成为轻视工作的资本。
前两年,合作社打开了市场销路,得到了一些发展,但这两年就落后了。为什么?就是品质上不去,科技拿不下。科技这个东西对合作社来说是个新课题,对罗洲菜农来说更是一个新天地。因此,我选择从零开始,一方面指导合作社开展社校合作,聘请高校院校专家常年指导农户生产、研发新品种。另一方面加大农业科技新品种、新技术、新项目的推广和使用。与此同时,我还带头搞科研,2009年4月至2009年9月,我领头完成了市级“黑皮冬瓜的引种与推广”科研课题。通过专家现场验收,被认定为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已申报常德市科技进步奖。2009年,合作社成功注册了“乡财”商标,获得了无公害产品认证,芫荽菜栽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现正积极申报外贸出口基地项目。
罗洲农民种蔬菜前些年火了一把,但现在全国各地都在种蔬菜,如何脱颖而出?经过不断探索,我得出一个结论,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实行三项革命。一是建立大棚骨架厂,推广塑料大棚生产,种植真正意义上的反季节蔬菜。二是建立智能化无土育苗工厂,实行先进技术、优良品种、先进生产模式的有机融合。三是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复合肥,实行无公害和绿色蔬菜的产品包装化、超市化、最大利润化。前不久我带着合作社的副经理彭武兵在河南郑州购进大棚骨架机械设备一套,准备今年下半年在罗洲村全面铺开塑料大棚搭架。新大棚、新品种、新技术的运用,明年罗洲5000亩的推广面积每亩可达10000元,其他可达5000元每亩。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这是我最喜爱的一首诗。我身患糖尿病已经多年,每天必须注射两次胰岛素,这样的身体状况使我随时都有可能倒下,但是对党和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又催我继续奋斗,这样的奋斗是快乐的,是光荣的,是值得的!(安乡县学习实践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