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心得体会
- 学生时代
- 2009-11-08 16:02:41
参加第三批学习实践单位行业类型多,党组织情况差异较大,党员数量多,行业分布、职业构成比较复杂。如何统筹不同单位、不同类型党员均衡推进学习实践活动是必解的一大难题。笔者结合实践,认为应当下足“六个功夫”,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在效果。
要在学习调研上下功夫,必须把情况搞清楚。一是要把非公企业底子搞清楚,摸清所属(所辖)规模以上、规模以下企业的数量,分类登记造册建立信息库。二是要把企业法人代表或企业经营者政治面貌搞清楚,明确哪些是中共党员、哪些是非中共党员。三是要把组织设置情况搞清楚,弄清哪些已设置党组织,哪些未设置,哪些具备设置条件,哪些不具备设置条件。四是要把行业分类搞清楚,摸清哪些属于经贸系统企业,哪些是供销系统企业,哪些是城建、交通、旅游等部门下属企业,哪些是纳入工商联管理企业,等等。五是把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怨搞清楚,摸清基层党员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怕什么,进一步掌握民情。六是把流动党员情况搞清楚,摸清外出流动党员流出地址、联系方式、从业和参加组织活动情况,以及是否纳入当地党组织学习实践活动;摸清流入党员是否参加属地管理党组织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摸清底子、找准原因、理清思路,为分析检查打下坚实基础。
要在简便易行上下功夫,必须坚持工作标准。中央要求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要求简便易行,但是不等于简化程序、降低标准、放松要求。一是时间上不能缩短。中央要求,农村、社区、“两新”组织和中小学校学习实践活动不少于四个月,其余两个月用于准备和巩固提高,并不是这些单位整个活动只用四个月时间。乡镇(办事处)机关和虽未设基层党委但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的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校、基层医院等单位,仍然按6个月时间安排。二是程序不能减少。所有参学单位三阶段六项工作都不能减少,各地要分别排出各类参学单位名单,农村、社区、“两新”组织不要求搞调查研究但必须进行走访,不写多少理论文章、不要求做多少学习笔记但必须理清工作思路,不写分析检查报告但要写发言提纲,不写整改措施但必须明确工作打算。三是质量不能降低。要严格按照学习实践活动规定的方法步骤开展,对规定的学习时间、内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谈心谈话、征求意见、分析检查报告等都必须严格要求,保证学习实践质量,决不能降低标准、搞形式主义、走过场,确保每一阶段、每个环节、每项工作符合程序、符合标准、符合要求。
要在分类指导上下功夫,必须贴近基层实际。要把强制性要求与适应性需要、统一标准与区别对待、主观判断与客观情况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共性要求,凸显个性差异,增强指导针对性。一是要掌握基层特点。科学区别参学对象文化程度、社会分工、权责分配的差异性,区别办公单位和社会组织、领导干部和一般党员干部、已建党组织和未建党组织的不同情况,准确把握行业类型多难统一、人员分散难集中、文化参差不齐难衡量的这一特点,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单位、不同层次人员特点因地制宜提不同要求,防止出现活动主题“一个调”、学习培训“一锅煮”、活动要求“一刀切”、督促检查“一把尺”等现象。二是要把握基层工作规律。农村、社区、“两新”组织生产季节、生活习惯、作息时间、服务对象、工作任务都不同,学校还有寒假,农村党员正处于农忙高峰期,农闲时间较少,如果“一把尺子量到底”不切合实际,也会导致顾此失彼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所以必须时事变化结合起来,使工作指导与实际生活同步合拍、产生共鸣。三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对于农村、社区、“两新”组织不要求写多深的剖析材料,但要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对文化层次较低的党员可以书面形式写干条条谈认识,也可以由党员口述、党组织委派专人记录,重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解决问题、促进发展。四是要加强指导检查。市委各巡回检查组要及时传达市委有关会议精神和重要指示,不定期深入基层检查指导活动开展情况。检查的重点是乡镇机关和农村、社区,但也要兼顾到中小学校、基层医院和“两新”组织,努力实现工作全覆盖。
要在组织设置上下功夫,必须取得新突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对照这一要求,按照“无组织抓组建、有组织抓规范、已规范抓创新、软弱涣散抓整顿”的思路,各地要切实掌握规模以上企业和社团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新社会组织机构设置、层级数量、从业人员构成情况,逐个研判,看哪些具备组建条件、哪些不具备组建条件,哪些具备条件而没有组建、哪些需要联合组建等。对于具备组建党组织的,尽快理顺关系建立党组织,由业务主管单位组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对于规模以下企业和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生产经营较为稳定、符合组建条件但尚未建立的,业务主管单位应抓紧督促指导建立或成立临时党组织,组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对仅有个别党员或虽有3名正式党员但不具备组建条件的,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挂靠或选派军转干部、退休干部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全覆盖。
要在实践特色上下功夫,必须解决突出问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本质属性是实践性,根本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科学发展。按照中央提出的“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各县区都要把解决党员干部群众最关心、上级党组织最关注的突出问题作为根本出发点,按照“放下架子听民声、扑下身子解民忧、理清路子帮民富、真心实意促和谐”的要求,集中时间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宣讲、乡村干部大培训、基层和农户大走访、各类矛盾和问题大排查、查找问题大调处、产业发展与和谐稳定大问计的“六大活动”,切实摸清社情民意,商讨增收良策,破解发展难题,汇集和谐大计,进一步充实实践特色,形成抓党建、保稳定、促和谐的长效机制。
要在宣传引导上下功夫,必须推出一批先进典型。俗话说:“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典型示范是党的重要工作方法,也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广大基层群众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听不进多少理论,说不出多少理论,就看身边的人干多少实事,所以运用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进行学习教育,无疑是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具体化、形象化的重要途径。一是要增强典型意识。各县区要多发现、多培养、多宣传、多鼓励、多支持先进典型,着力推出一批树得起、站得稳、传得开、叫得响的先进典型,努力使不同类型单位、不同层面党员学有榜样、赶有方向。二是要加强推动典型的力量。要切实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培育先进典型有专人负责策划,有专精心撰稿,有专人审定把关,有专人沟通协调,积极推荐,切实形成发现、把关、培养、推荐的良好工作机制。三是要畅通典型宣传的渠道。要主动与中省新闻媒体的联系,建立友好工作关系,切实整合全市媒体资源,充分发挥全市各乡镇(办事处)信息联络员的作用,鼓励积极写稿投稿。各新闻媒体要多组织记者“沉下”身去、“心入”群众、“做活”典型,确定小角度反映大主题,注重用典型事例和群众语言编稿、写稿,努力把特色挖掘出来、反映上去,树立学习实践活动“品牌”,增强宣传穿透力、辐射力、影响力。(作者系中共安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要在学习调研上下功夫,必须把情况搞清楚。一是要把非公企业底子搞清楚,摸清所属(所辖)规模以上、规模以下企业的数量,分类登记造册建立信息库。二是要把企业法人代表或企业经营者政治面貌搞清楚,明确哪些是中共党员、哪些是非中共党员。三是要把组织设置情况搞清楚,弄清哪些已设置党组织,哪些未设置,哪些具备设置条件,哪些不具备设置条件。四是要把行业分类搞清楚,摸清哪些属于经贸系统企业,哪些是供销系统企业,哪些是城建、交通、旅游等部门下属企业,哪些是纳入工商联管理企业,等等。五是把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怨搞清楚,摸清基层党员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怕什么,进一步掌握民情。六是把流动党员情况搞清楚,摸清外出流动党员流出地址、联系方式、从业和参加组织活动情况,以及是否纳入当地党组织学习实践活动;摸清流入党员是否参加属地管理党组织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摸清底子、找准原因、理清思路,为分析检查打下坚实基础。
要在简便易行上下功夫,必须坚持工作标准。中央要求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要求简便易行,但是不等于简化程序、降低标准、放松要求。一是时间上不能缩短。中央要求,农村、社区、“两新”组织和中小学校学习实践活动不少于四个月,其余两个月用于准备和巩固提高,并不是这些单位整个活动只用四个月时间。乡镇(办事处)机关和虽未设基层党委但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的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校、基层医院等单位,仍然按6个月时间安排。二是程序不能减少。所有参学单位三阶段六项工作都不能减少,各地要分别排出各类参学单位名单,农村、社区、“两新”组织不要求搞调查研究但必须进行走访,不写多少理论文章、不要求做多少学习笔记但必须理清工作思路,不写分析检查报告但要写发言提纲,不写整改措施但必须明确工作打算。三是质量不能降低。要严格按照学习实践活动规定的方法步骤开展,对规定的学习时间、内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谈心谈话、征求意见、分析检查报告等都必须严格要求,保证学习实践质量,决不能降低标准、搞形式主义、走过场,确保每一阶段、每个环节、每项工作符合程序、符合标准、符合要求。
要在分类指导上下功夫,必须贴近基层实际。要把强制性要求与适应性需要、统一标准与区别对待、主观判断与客观情况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共性要求,凸显个性差异,增强指导针对性。一是要掌握基层特点。科学区别参学对象文化程度、社会分工、权责分配的差异性,区别办公单位和社会组织、领导干部和一般党员干部、已建党组织和未建党组织的不同情况,准确把握行业类型多难统一、人员分散难集中、文化参差不齐难衡量的这一特点,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单位、不同层次人员特点因地制宜提不同要求,防止出现活动主题“一个调”、学习培训“一锅煮”、活动要求“一刀切”、督促检查“一把尺”等现象。二是要把握基层工作规律。农村、社区、“两新”组织生产季节、生活习惯、作息时间、服务对象、工作任务都不同,学校还有寒假,农村党员正处于农忙高峰期,农闲时间较少,如果“一把尺子量到底”不切合实际,也会导致顾此失彼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所以必须时事变化结合起来,使工作指导与实际生活同步合拍、产生共鸣。三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对于农村、社区、“两新”组织不要求写多深的剖析材料,但要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对文化层次较低的党员可以书面形式写干条条谈认识,也可以由党员口述、党组织委派专人记录,重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解决问题、促进发展。四是要加强指导检查。市委各巡回检查组要及时传达市委有关会议精神和重要指示,不定期深入基层检查指导活动开展情况。检查的重点是乡镇机关和农村、社区,但也要兼顾到中小学校、基层医院和“两新”组织,努力实现工作全覆盖。
要在组织设置上下功夫,必须取得新突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对照这一要求,按照“无组织抓组建、有组织抓规范、已规范抓创新、软弱涣散抓整顿”的思路,各地要切实掌握规模以上企业和社团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新社会组织机构设置、层级数量、从业人员构成情况,逐个研判,看哪些具备组建条件、哪些不具备组建条件,哪些具备条件而没有组建、哪些需要联合组建等。对于具备组建党组织的,尽快理顺关系建立党组织,由业务主管单位组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对于规模以下企业和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生产经营较为稳定、符合组建条件但尚未建立的,业务主管单位应抓紧督促指导建立或成立临时党组织,组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对仅有个别党员或虽有3名正式党员但不具备组建条件的,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挂靠或选派军转干部、退休干部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全覆盖。
要在实践特色上下功夫,必须解决突出问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本质属性是实践性,根本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科学发展。按照中央提出的“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各县区都要把解决党员干部群众最关心、上级党组织最关注的突出问题作为根本出发点,按照“放下架子听民声、扑下身子解民忧、理清路子帮民富、真心实意促和谐”的要求,集中时间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宣讲、乡村干部大培训、基层和农户大走访、各类矛盾和问题大排查、查找问题大调处、产业发展与和谐稳定大问计的“六大活动”,切实摸清社情民意,商讨增收良策,破解发展难题,汇集和谐大计,进一步充实实践特色,形成抓党建、保稳定、促和谐的长效机制。
要在宣传引导上下功夫,必须推出一批先进典型。俗话说:“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典型示范是党的重要工作方法,也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广大基层群众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听不进多少理论,说不出多少理论,就看身边的人干多少实事,所以运用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进行学习教育,无疑是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具体化、形象化的重要途径。一是要增强典型意识。各县区要多发现、多培养、多宣传、多鼓励、多支持先进典型,着力推出一批树得起、站得稳、传得开、叫得响的先进典型,努力使不同类型单位、不同层面党员学有榜样、赶有方向。二是要加强推动典型的力量。要切实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培育先进典型有专人负责策划,有专精心撰稿,有专人审定把关,有专人沟通协调,积极推荐,切实形成发现、把关、培养、推荐的良好工作机制。三是要畅通典型宣传的渠道。要主动与中省新闻媒体的联系,建立友好工作关系,切实整合全市媒体资源,充分发挥全市各乡镇(办事处)信息联络员的作用,鼓励积极写稿投稿。各新闻媒体要多组织记者“沉下”身去、“心入”群众、“做活”典型,确定小角度反映大主题,注重用典型事例和群众语言编稿、写稿,努力把特色挖掘出来、反映上去,树立学习实践活动“品牌”,增强宣传穿透力、辐射力、影响力。(作者系中共安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