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 学生时代
- 2009-10-22 20:47:40
江苏新沂是东陇海产业带的中心节点城市、江北唯一的“三级一类城市”。近年来,新沂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锁定加快建设“东陇海线上第三大城市、第三大工业城市”的目标定位,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最强有力抓手和危中求机的根本之策。积极引导项目、资本、人才、政策、环境等要素向企业集聚,大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金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在科技创新的强势推动下,全市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发展转型升级成效凸显,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超过全省和徐州市平均水平,正在走出一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之路。今年1-6月,全市GDP、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4.5%、18.4%、30.5%。
第一,突出规划先行,科学引领科技创新。市委、市政府聘请有关专家,并从市相关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门工作班子,按照建设“东陇海线上第三大城市、第三大工业城市”的目标要求,紧密结合全市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认真制定《新沂市科技创新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前不久,又根据对接江苏沿海开发、苏北全面纳入长三角、国家十大产业振兴、江苏出台十二大产业发展以及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等需要,对规划进行科学修订和完善,使规划能够充分体现国际化的视野、产业化的理念、区域化的特色,具有较强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
第二,强化组织领导,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市委、市政府调整充实了市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市有关部门、新沂经济开发区、无锡—新沂工业园和各镇建立科技创新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市各规模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市四套班子领导分头包挂全市41家重点企业。把科技创新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内容,层层建立责任制,严格考核,形成市镇联动、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企业主动参与,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合力推进科技创新的良好格局。充分利用各种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科技创新对促进企业发展、加快全市经济转型升级重大意义,及时宣传市委、市政府扶持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措施。从2008年起,市委、市政府每年都要选取一批企业科技创新的典型,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积极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企业自觉加入到科技创新的大潮中。
第三,狠抓载体建设,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抢抓江苏省人才特区试点的契机,充分整合新沂经济开发区、无锡—新沂工业园等基础资源,设立了东陇海人才市场、无锡—新沂工业园留学生创业园,建立新沂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及时发布科技成果及企业技术需求,举办科技成果展示洽谈交易会及各类科技培训班,实施产学研合作,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优质服务。建立了省级孵化器——新沂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帮助科技企业低成本创业。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共建技术中心。徐州斯尔克差别化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江苏八达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江苏恒盛化肥有限公司、江苏华信塑业发展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成立了省级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为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永诚化工还牵头成立了新沂市农用化工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为全市精细化工企业大力开发生态农化产品、形成以产品为纽带的规模农化与精细化工产业链条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服务保障。目前,全市已建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的徐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徐州市企业技术中心7家、产学研合作基地4个,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第四,加速产业集群,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新沂市以做好“春华”和“秋实”两篇文章为主线,围绕五大新型工业集群化发展,突出招商选资的核心地位,按照“三个一批”的思路,加快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大力引进一批。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制造业基地”的思路,强力推进招商选资。不遗余力地引进带动性强、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的重大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重点引进与五大工业体系关联度大的高新技术项目、资金密集型项目以及资金、技术和管理人才,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良性互动,加速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切实做大一批。大力实施大企业梯队培植工程,对32家骨干企业进行分类排队,以支持企业上市为抓手,鼓励企业靠大联强,实施战略性重组,加快科技创新步伐,重点培育一批在同行业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旗舰型、龙头骨干型企业。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形成纳税销售超5亿、10亿、20亿、50亿、100亿的梯次发展格局。着力提升一批。对于中小型科技企业,加大培育孵化力度,加速企业成长步伐。
第五,搞好扶持服务,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在政策扶持上。市委、市政府以实施“品牌立市”战略为重点,出台了《新沂市推进名牌战略暨质量兴市活动意见》、《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规定》等政策措施,全力支持科技创新。市政府专门设立了工业规模企业培育发展资金、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以及名牌产品和商标奖励资金。市财政牵头成立了新沂市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新沂市银联信用担保公司、苏鑫信用担保公司等担保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大力推进“官产学研金”合作。在人才引进上,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载体的功能作用,健全完善人才引进使用与柔性流动的政策措施,制定实施引进海内外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计划,引进一批拥有高新技术成果、取得较高学术成就的高端人才,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目前,全市拥有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2名,市以上优秀专家、拔尖人才300多名,成功组建了苏北地区首创的新沂市专家咨询委员会。
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把创新要素高度集中,使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和科技要素有机融合起来,为企业发展增添了活力之源,加速了优势产业集聚,促进了新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加快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教授、东华大学院长俞建勇教授利用徐州斯尔克差别化纤维科技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的载体优势,同企业一道研制出了“一步法特种复合纤维纺丝”新技术,不仅使生产能耗、土地占用和产品成本大大降低,而且还获得了10多项国家专利。这些新技术的开发与产业化应用,不仅增强了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而且为企业跨越发展赢得了新的机遇,更为重要的是有效带动了全市纺织服装产业的提档升级。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以精细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新型能源等五大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6.3%。
二是缓解了产业结构偏重化趋势。新沂市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为优势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腾出了空间,为生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有效增强对重大项目和高效技术项目的吸引力。今年4月8日,在首届新沂生态旅游文化节上,50个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隆重奠基,总投资120亿元。今年1-6月,全市共落实千万元以上项目312个,投资总额348亿元;开工建设千万元以上项目242个,投资总额224.27亿元。这些重大项目涉及五大新型工业、现代旅游、商贸物流及城市建设等,为加快全市经济结构“变轻变高”、推进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推进了科技型特色园区建设。通过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有效促进新沂经济开发区、无锡—新沂工业园建设由形态开发向功能开发转变,加快科技型园区的形成和发展。今年上半年,新沂经济开发区、无锡—新沂工业园分别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65亿元和1.73亿元,园区品味得到有效提升,铸造了重大项目入驻的“强磁场”。1-6月,新沂经济开发区新开工建设5000万元以上项目19个,新竣工达产项目13个;无锡—新沂工业园新引进项目9个,新开工项目15个。江阴华宏科技工业园、台湾工业园、浙商科技工业园、节能减排产业园等一批科技型“区中园”初具规模。
发展是第一要务,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随着生态新沂建设的强力推进,新沂市将咬定科技创新不放松,进一步细化战略规划,搞好各种要素的整合与协同,深入持久抓好科技投入,把这面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科技创新大旗高高擎起,科学发展的航向将愈加明确,前行的步伐将愈加稳健,建设“东陇海线上第三大城市、第三大工业城市”的目标将会越来越近………(作者系江苏新沂市委常委)
第一,突出规划先行,科学引领科技创新。市委、市政府聘请有关专家,并从市相关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门工作班子,按照建设“东陇海线上第三大城市、第三大工业城市”的目标要求,紧密结合全市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认真制定《新沂市科技创新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前不久,又根据对接江苏沿海开发、苏北全面纳入长三角、国家十大产业振兴、江苏出台十二大产业发展以及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等需要,对规划进行科学修订和完善,使规划能够充分体现国际化的视野、产业化的理念、区域化的特色,具有较强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
第二,强化组织领导,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市委、市政府调整充实了市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市有关部门、新沂经济开发区、无锡—新沂工业园和各镇建立科技创新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市各规模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市四套班子领导分头包挂全市41家重点企业。把科技创新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内容,层层建立责任制,严格考核,形成市镇联动、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企业主动参与,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合力推进科技创新的良好格局。充分利用各种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科技创新对促进企业发展、加快全市经济转型升级重大意义,及时宣传市委、市政府扶持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措施。从2008年起,市委、市政府每年都要选取一批企业科技创新的典型,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积极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企业自觉加入到科技创新的大潮中。
第三,狠抓载体建设,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抢抓江苏省人才特区试点的契机,充分整合新沂经济开发区、无锡—新沂工业园等基础资源,设立了东陇海人才市场、无锡—新沂工业园留学生创业园,建立新沂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及时发布科技成果及企业技术需求,举办科技成果展示洽谈交易会及各类科技培训班,实施产学研合作,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优质服务。建立了省级孵化器——新沂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帮助科技企业低成本创业。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共建技术中心。徐州斯尔克差别化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江苏八达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江苏恒盛化肥有限公司、江苏华信塑业发展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成立了省级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为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永诚化工还牵头成立了新沂市农用化工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为全市精细化工企业大力开发生态农化产品、形成以产品为纽带的规模农化与精细化工产业链条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服务保障。目前,全市已建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的徐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徐州市企业技术中心7家、产学研合作基地4个,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第四,加速产业集群,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新沂市以做好“春华”和“秋实”两篇文章为主线,围绕五大新型工业集群化发展,突出招商选资的核心地位,按照“三个一批”的思路,加快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大力引进一批。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制造业基地”的思路,强力推进招商选资。不遗余力地引进带动性强、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的重大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重点引进与五大工业体系关联度大的高新技术项目、资金密集型项目以及资金、技术和管理人才,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良性互动,加速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切实做大一批。大力实施大企业梯队培植工程,对32家骨干企业进行分类排队,以支持企业上市为抓手,鼓励企业靠大联强,实施战略性重组,加快科技创新步伐,重点培育一批在同行业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旗舰型、龙头骨干型企业。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形成纳税销售超5亿、10亿、20亿、50亿、100亿的梯次发展格局。着力提升一批。对于中小型科技企业,加大培育孵化力度,加速企业成长步伐。
第五,搞好扶持服务,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在政策扶持上。市委、市政府以实施“品牌立市”战略为重点,出台了《新沂市推进名牌战略暨质量兴市活动意见》、《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规定》等政策措施,全力支持科技创新。市政府专门设立了工业规模企业培育发展资金、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以及名牌产品和商标奖励资金。市财政牵头成立了新沂市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新沂市银联信用担保公司、苏鑫信用担保公司等担保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大力推进“官产学研金”合作。在人才引进上,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载体的功能作用,健全完善人才引进使用与柔性流动的政策措施,制定实施引进海内外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计划,引进一批拥有高新技术成果、取得较高学术成就的高端人才,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目前,全市拥有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2名,市以上优秀专家、拔尖人才300多名,成功组建了苏北地区首创的新沂市专家咨询委员会。
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把创新要素高度集中,使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和科技要素有机融合起来,为企业发展增添了活力之源,加速了优势产业集聚,促进了新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加快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教授、东华大学院长俞建勇教授利用徐州斯尔克差别化纤维科技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的载体优势,同企业一道研制出了“一步法特种复合纤维纺丝”新技术,不仅使生产能耗、土地占用和产品成本大大降低,而且还获得了10多项国家专利。这些新技术的开发与产业化应用,不仅增强了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而且为企业跨越发展赢得了新的机遇,更为重要的是有效带动了全市纺织服装产业的提档升级。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以精细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新型能源等五大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6.3%。
二是缓解了产业结构偏重化趋势。新沂市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为优势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腾出了空间,为生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有效增强对重大项目和高效技术项目的吸引力。今年4月8日,在首届新沂生态旅游文化节上,50个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隆重奠基,总投资120亿元。今年1-6月,全市共落实千万元以上项目312个,投资总额348亿元;开工建设千万元以上项目242个,投资总额224.27亿元。这些重大项目涉及五大新型工业、现代旅游、商贸物流及城市建设等,为加快全市经济结构“变轻变高”、推进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推进了科技型特色园区建设。通过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有效促进新沂经济开发区、无锡—新沂工业园建设由形态开发向功能开发转变,加快科技型园区的形成和发展。今年上半年,新沂经济开发区、无锡—新沂工业园分别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65亿元和1.73亿元,园区品味得到有效提升,铸造了重大项目入驻的“强磁场”。1-6月,新沂经济开发区新开工建设5000万元以上项目19个,新竣工达产项目13个;无锡—新沂工业园新引进项目9个,新开工项目15个。江阴华宏科技工业园、台湾工业园、浙商科技工业园、节能减排产业园等一批科技型“区中园”初具规模。
发展是第一要务,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随着生态新沂建设的强力推进,新沂市将咬定科技创新不放松,进一步细化战略规划,搞好各种要素的整合与协同,深入持久抓好科技投入,把这面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科技创新大旗高高擎起,科学发展的航向将愈加明确,前行的步伐将愈加稳健,建设“东陇海线上第三大城市、第三大工业城市”的目标将会越来越近………(作者系江苏新沂市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