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学生时代
- 2009-10-21 20:08:05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根据自己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深入理解,把握要义
科学发展观,既是发展的手段,更是发展的目的。要以当前的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不断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理论水平,提升综合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主要从四个方面:一是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积极的发展观。其第一要义是发展,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统筹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抓住发展机遇,坚持“好”字当头,做到又好又快地发展。为此,十七大报告在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同时,也强调“要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二是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求实的发展观。科学发展不是千篇一律的,它强调要从实际出发谋划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研究社会规律和人类思维规律,而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一个地方或部门想获得科学发展,就要根据实际,确定自己的科学发展道路。三是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它提出发展的基本主体和动力是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的宗旨和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而发展,而不是仅把广大群众看作是积极地调动对象。为此,十七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人为本,不但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且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四是科学发展观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观。它不但强调发展要全面协调可持续,而且强调要用系统辩证和统筹兼顾的思想方法来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中的各种关系。而不能用孤立片面的观点和方法去处理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为此,十七大报告强调,在发展中,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不但要做到原来所强调的“五个统筹”,而且还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既要总揽全局,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二、认清形势,把握机遇
目前,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快速的发展攻坚段,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要围绕建设“和谐文明美丽富饶新息县”这一目标,大胆解放思想,大胆突破;要紧密联系息县实际,着力推进思想上再解放、认识上再深化、措施上再强化、落实上再动员,推动息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一是要继续解放思想,增强科学发展的坚定性。解放思想是科学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把息县建设成为经济强县,最为紧迫的还是解放思想。要坚决消除“三种倾向”,即:消除对科学发展观缺乏深刻理解的“无识”倾向、只求保护资源环境不求发展进步的“无为”倾向、认为后发地区只讲加快发展不谈科学发展的“无关”倾向。要以解放思想、扎实作风的新成效打开跨越发展的新通道,引领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二是立足跨越发展,增强科学发展的紧迫性。科学发展实质是要求充分发展,发展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出路。特别是对于息县这样一个基础设施差、工业经济相对落后,区域发展既不够又不平衡的地区来讲,发展不够、发展不充分是当前最大的实际、最主要的矛盾。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们最主要的任务。任何人都不能懈怠、不能动摇、不能偏离。但科学发展不是孤立片面、不计代价、竭泽而渔,是好与快的辩证统一,绝不能将好与快对立起来,决不能人为放慢速度求好,更不能停滞不前求优,而要在发展中优化,在优化中加快,要坚持“努力于快,服从于好”,又好又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三是找准突出问题,掌握科学发展的规律性。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需要我们勇敢面对、认真解决,这也是科学发展观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阻碍科学发展的难题,就是要解决好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等各种矛盾,从中探索和积累对科学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才能真正推进科学发展。四是勇于开拓创新,发挥科学发展的创造性。要在“干”中“试”,在“破”中“立”,要“敢先、敢闯、敢试、敢冒、敢探”。少问合不合适,多去先行先试,少些观望等待,多些自我创造。在思想上先行一步,在行动上快人一着,在方案上胜人一筹,在先试上高人一招。真正在提高科学决策、统筹发展的能力上下功夫,在运用市场、改革、开放的办法化解矛盾、破解难题的能力上下功夫,在开拓创新、依法办事、促进和谐的能力上下功夫,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解决民生,促进发展。
三、结合实践,真抓实干
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以非凡的勇气率先在全国创办新农村特区,是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实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息县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
(一)确保粮食稳产增产,打造粮食核心产区。息县是多年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百强县,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2008年全县粮食总产量18亿斤,2009年预计可达到19.5亿斤,2020年目标25亿斤以上。在粮食增产上要实现“三个高于”,即增幅、人均粮食产量、商品粮率要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发挥粮食生产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的“稳压器”、“助推器”作用。一是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今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40万亩以上,其中,发展优质小麦129万亩,水稻74万亩,优质玉米40万亩。切实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依靠科技恢复和拓宽种植面积,提高土地产出率。二是把粮食增产作为一项工程来抓。大力实施以中低产田改造和加强灌溉农业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提高高标准农田比重。在已经完成开发面积26万亩的基础上,今年再争取完成开发面积10万亩,使高标准农田成为全县粮食增产的主力军。同时,成立粮食增产工程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进一步加大对粮食增产工程的投入。三是培育发展粮食种植大户。目前,全县共有种粮大户477户,总面积4万亩,占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的3.5%左右。今年,我们将继续对种粮大户倾斜扶持,培养一批像柳学友、项广永、张德等那样的种粮大户,力争发展百亩种粮大户100户、千亩种粮大户10户,并积极扶持发展万亩以上的种粮大户,促进规模种植,集约经营。四是建立粮食增产的投入引导机制。对优势粮食作物采取财政贴息办法,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如香稻丸,加强与国家杂交水稻中心合作,亩产提高20%以上。发动旱稻直播革命,在水源不足的地方推广旱稻直播,在去年已推广15万亩旱稻的基础上,力争用2-3年时间,使全县旱稻直播面积推广到50万亩以上。
(二)广开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抓住农民增收之“基”。根据耕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形成不同区域不同特色的专业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产业化经营。目前,已形成优质小麦、超级水稻、优质玉米等7大专业种植基地。突出以汪湖为基地带动坑塘、水库养殖的水产业发展。利用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发展饲料深加工业。进一步壮大标准化养殖小区规模,加快推进雨润誉昆公司投资3亿元的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建设步伐。二是加快工业化进程,打造农民增收之“源”。抓住我县工业集聚区被省政府首批纳入全省200个重点扶持的产业集聚区机遇,高标准完成产业集聚区规划。加快建设亚洲新能源化肥生产能量优化系统工程、40万吨醇氨尿素填平补齐工程和峰刚面粉系列食品深加工扩建等项目,确保总量扩张,质量提升。今年,力争引进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0个,总投资达到5亿元以上。三是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铺就农民增收之“路”。目前,全县已有农产品专业批发和集贸市场26个,下一步,将建立以息县火车站新区农产品物流中心为中心,城乡集贸市场和各种零售点为网点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积极组织各类农产品经营企业和组织参加各种招商会、贸易洽谈会、展销会,进一步拓展销地市场。四是有效抓好富余劳动力转移,打开农民增收之“门”。在向阿联酋、新加坡、韩国等6个亚洲国家输送劳动力基础上,下一步将争取向加拿大和欧洲一些国家进行拓展。同时,注重开辟国内劳务市场。目前,我县已在广东、东莞、深圳、北京和上海等地成立了8个劳务输出就业网点,今年力争拓展到10-15个。
(三)加快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一是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激活存款,大幅度提高存贷比,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三农”放贷。同时,加快农村信用联社改革步伐,成立商业银行,力争9月底以前挂牌。积极筹建农村土地银行,大力培育和发展村镇银行、农户资金互助组织、农业投资公司和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大力撬动民间资本。二是推进农村专业化合作组织建设。目前,我县共有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或合作社196个,已注册27个,会员达到7700人,遍及全县20个乡镇。今年努力再发展30-40个,力争用1-2年时间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或合作社达到250个。加强合作社人员培训,采取委托、招标等形式,引导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力量承担公益性农技推广等服务项目,用2-3年时间使我县的农业和农民专业合作化组织程度走在全市前列。三是加快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由江苏盐城投资6000万元的息县职业教育中心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今年秋季将投入使用,力争2-3年内在校人员达到8000人以上。整合全县职业教育资源,多方式、多渠道开展农业信息和技术服务,力争今年培训农民2万人以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400万亩次以上;借助县农广校、劳动技校、广厦技校等培训机构,加大“阳光工程”转岗就业培训力度,将农民培训与推进富余劳动力转移结合起来,与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实用技术推广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本领。四是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建立健全通过市场调节土地流转的长效机制,解决“我想转包土地,谁要”和“我想承包土地,谁有”的土地使用供求矛盾,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入有序的市场化轨道。(作者系河南省息县人民政府县长)
一、深入理解,把握要义
科学发展观,既是发展的手段,更是发展的目的。要以当前的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不断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理论水平,提升综合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主要从四个方面:一是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积极的发展观。其第一要义是发展,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统筹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抓住发展机遇,坚持“好”字当头,做到又好又快地发展。为此,十七大报告在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同时,也强调“要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二是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求实的发展观。科学发展不是千篇一律的,它强调要从实际出发谋划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研究社会规律和人类思维规律,而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一个地方或部门想获得科学发展,就要根据实际,确定自己的科学发展道路。三是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它提出发展的基本主体和动力是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的宗旨和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而发展,而不是仅把广大群众看作是积极地调动对象。为此,十七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人为本,不但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且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四是科学发展观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观。它不但强调发展要全面协调可持续,而且强调要用系统辩证和统筹兼顾的思想方法来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中的各种关系。而不能用孤立片面的观点和方法去处理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为此,十七大报告强调,在发展中,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不但要做到原来所强调的“五个统筹”,而且还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既要总揽全局,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二、认清形势,把握机遇
目前,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快速的发展攻坚段,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要围绕建设“和谐文明美丽富饶新息县”这一目标,大胆解放思想,大胆突破;要紧密联系息县实际,着力推进思想上再解放、认识上再深化、措施上再强化、落实上再动员,推动息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一是要继续解放思想,增强科学发展的坚定性。解放思想是科学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把息县建设成为经济强县,最为紧迫的还是解放思想。要坚决消除“三种倾向”,即:消除对科学发展观缺乏深刻理解的“无识”倾向、只求保护资源环境不求发展进步的“无为”倾向、认为后发地区只讲加快发展不谈科学发展的“无关”倾向。要以解放思想、扎实作风的新成效打开跨越发展的新通道,引领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二是立足跨越发展,增强科学发展的紧迫性。科学发展实质是要求充分发展,发展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出路。特别是对于息县这样一个基础设施差、工业经济相对落后,区域发展既不够又不平衡的地区来讲,发展不够、发展不充分是当前最大的实际、最主要的矛盾。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们最主要的任务。任何人都不能懈怠、不能动摇、不能偏离。但科学发展不是孤立片面、不计代价、竭泽而渔,是好与快的辩证统一,绝不能将好与快对立起来,决不能人为放慢速度求好,更不能停滞不前求优,而要在发展中优化,在优化中加快,要坚持“努力于快,服从于好”,又好又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三是找准突出问题,掌握科学发展的规律性。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需要我们勇敢面对、认真解决,这也是科学发展观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阻碍科学发展的难题,就是要解决好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等各种矛盾,从中探索和积累对科学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才能真正推进科学发展。四是勇于开拓创新,发挥科学发展的创造性。要在“干”中“试”,在“破”中“立”,要“敢先、敢闯、敢试、敢冒、敢探”。少问合不合适,多去先行先试,少些观望等待,多些自我创造。在思想上先行一步,在行动上快人一着,在方案上胜人一筹,在先试上高人一招。真正在提高科学决策、统筹发展的能力上下功夫,在运用市场、改革、开放的办法化解矛盾、破解难题的能力上下功夫,在开拓创新、依法办事、促进和谐的能力上下功夫,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解决民生,促进发展。
三、结合实践,真抓实干
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以非凡的勇气率先在全国创办新农村特区,是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实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息县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
(一)确保粮食稳产增产,打造粮食核心产区。息县是多年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百强县,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2008年全县粮食总产量18亿斤,2009年预计可达到19.5亿斤,2020年目标25亿斤以上。在粮食增产上要实现“三个高于”,即增幅、人均粮食产量、商品粮率要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发挥粮食生产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的“稳压器”、“助推器”作用。一是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今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40万亩以上,其中,发展优质小麦129万亩,水稻74万亩,优质玉米40万亩。切实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依靠科技恢复和拓宽种植面积,提高土地产出率。二是把粮食增产作为一项工程来抓。大力实施以中低产田改造和加强灌溉农业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提高高标准农田比重。在已经完成开发面积26万亩的基础上,今年再争取完成开发面积10万亩,使高标准农田成为全县粮食增产的主力军。同时,成立粮食增产工程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进一步加大对粮食增产工程的投入。三是培育发展粮食种植大户。目前,全县共有种粮大户477户,总面积4万亩,占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的3.5%左右。今年,我们将继续对种粮大户倾斜扶持,培养一批像柳学友、项广永、张德等那样的种粮大户,力争发展百亩种粮大户100户、千亩种粮大户10户,并积极扶持发展万亩以上的种粮大户,促进规模种植,集约经营。四是建立粮食增产的投入引导机制。对优势粮食作物采取财政贴息办法,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如香稻丸,加强与国家杂交水稻中心合作,亩产提高20%以上。发动旱稻直播革命,在水源不足的地方推广旱稻直播,在去年已推广15万亩旱稻的基础上,力争用2-3年时间,使全县旱稻直播面积推广到50万亩以上。
(二)广开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抓住农民增收之“基”。根据耕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形成不同区域不同特色的专业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产业化经营。目前,已形成优质小麦、超级水稻、优质玉米等7大专业种植基地。突出以汪湖为基地带动坑塘、水库养殖的水产业发展。利用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发展饲料深加工业。进一步壮大标准化养殖小区规模,加快推进雨润誉昆公司投资3亿元的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建设步伐。二是加快工业化进程,打造农民增收之“源”。抓住我县工业集聚区被省政府首批纳入全省200个重点扶持的产业集聚区机遇,高标准完成产业集聚区规划。加快建设亚洲新能源化肥生产能量优化系统工程、40万吨醇氨尿素填平补齐工程和峰刚面粉系列食品深加工扩建等项目,确保总量扩张,质量提升。今年,力争引进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0个,总投资达到5亿元以上。三是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铺就农民增收之“路”。目前,全县已有农产品专业批发和集贸市场26个,下一步,将建立以息县火车站新区农产品物流中心为中心,城乡集贸市场和各种零售点为网点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积极组织各类农产品经营企业和组织参加各种招商会、贸易洽谈会、展销会,进一步拓展销地市场。四是有效抓好富余劳动力转移,打开农民增收之“门”。在向阿联酋、新加坡、韩国等6个亚洲国家输送劳动力基础上,下一步将争取向加拿大和欧洲一些国家进行拓展。同时,注重开辟国内劳务市场。目前,我县已在广东、东莞、深圳、北京和上海等地成立了8个劳务输出就业网点,今年力争拓展到10-15个。
(三)加快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一是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激活存款,大幅度提高存贷比,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三农”放贷。同时,加快农村信用联社改革步伐,成立商业银行,力争9月底以前挂牌。积极筹建农村土地银行,大力培育和发展村镇银行、农户资金互助组织、农业投资公司和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大力撬动民间资本。二是推进农村专业化合作组织建设。目前,我县共有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或合作社196个,已注册27个,会员达到7700人,遍及全县20个乡镇。今年努力再发展30-40个,力争用1-2年时间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或合作社达到250个。加强合作社人员培训,采取委托、招标等形式,引导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力量承担公益性农技推广等服务项目,用2-3年时间使我县的农业和农民专业合作化组织程度走在全市前列。三是加快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由江苏盐城投资6000万元的息县职业教育中心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今年秋季将投入使用,力争2-3年内在校人员达到8000人以上。整合全县职业教育资源,多方式、多渠道开展农业信息和技术服务,力争今年培训农民2万人以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400万亩次以上;借助县农广校、劳动技校、广厦技校等培训机构,加大“阳光工程”转岗就业培训力度,将农民培训与推进富余劳动力转移结合起来,与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实用技术推广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本领。四是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建立健全通过市场调节土地流转的长效机制,解决“我想转包土地,谁要”和“我想承包土地,谁有”的土地使用供求矛盾,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入有序的市场化轨道。(作者系河南省息县人民政府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