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五种“水性思维”
- 学生时代
- 2009-10-21 20:07:55
春秋齐国管仲赞水之用“水万物之本源也 ”;孔子言水之好“智者乐水”,老子爱水之德“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苏轼直接指出众人的水之恋“天壤之间,水居其多。人之往来,如鹈在河”,而我更慕水之思。水性之思,优在于原则性、灵活性、探索性、包容性、长效性五者兼备。笔者认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也应该具备这五种“水性思维”。
无常形——原则性。《孙子兵法》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数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然水之“趋高而避下,因地而制流”,均坚守水之本,故能成其远;兵之“避实而击虚,因敌而制”,均固守兵之本,故能百战胜。任何实践也必然会因为时间、地域、行业等不同而具化为不同形态,在工作中践行好科学发展观,也必须如水,如战,守住本性,守住原则。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笔者觉得要把握好这几个原则性的东西:一是把握好发展这个党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把握好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失去了这个核心,就失去了立党之本,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方向;三是把握好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我们只有更加自觉地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化解对我国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更好推动我国发展进程,确保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四是把握好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统筹兼顾是我们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治国理政的重要历史经验,是我们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也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
善迂回——灵活性。水之灵外在于柔而能变形,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盆中是杯盆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水之灵内在于柔而能克刚,善于迂回,知迂回则无损,在一派忍让、融通、渗透的柔弱之中,选择自己的动作,攻克一块块巨石、一条条罅缝、一座座山峰,实现自己入海的目标。“用无常道,事无轨度,动静屈伸,唯变所适”,灵活性思维是随天、地、人之变化而具化为不同表现的科学发展观实践的必然要求。灵活运用科学发展观,应长期坚持练好三项基本功。一是练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功。达·芬奇讲“理论脱离实践是最大的不幸”,列宁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只有当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越好,科学发展观的作用才会越大,效果才会越好。二是练好科学发展观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基本功。社会主义事业是船,专业知识是桨,科学发展观是航海灯。无桨,船不动;无灯,船亦不能动;灯不明,桨无力,则船行慢。把科学发展观学透,把专业知识学精,方能把工作做优。三是练好处理当前问题与实现长远目标相结合的基本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看不远,则伤于明;“鹅毛满天飞,必有落地时”,只看远,则伤于今。“做人要厚道,办事要活套”,只有灵活统筹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好渗透——探索性。爱因斯坦说“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而水,用一生的行动对这一真理做了完美的阐释。你用土湮没它,它就慢慢的钻过去;你用石块挡住它,它就一次次跟你比拼,直到冲过去;无论你多强大,它总能耐心的用弱小的身躯跟你磨,滴水也穿石!没有豪言壮语,只怀揣入海的梦想!没有喋喋不休的争论,只有不停探索的脚步!科学发展观实践对象的多样性、复杂性、艰巨性客观要求实践者必须具有水一样不断探索的品质。我认为,一是要有肯钻的劲头。实践千差万别、不断变化的特性让真理运用的过程变得不可简单复制,朱熹云“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实践者只有不断的钻研,不断地摸索总结才能真正拿好科学发展观这把“金钥匙”,才能开启各项事业、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二是要有勇拼的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道路和任何别的伟大实践一样不可能是一帆风顺,没有阻挠,没有困难,没有诱惑的,探索一直是勇敢者的游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做科学发展观的优秀实践者,勇于和一切困难拼搏是必备的素质。三是要有勤磨的意志,“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一帆风顺,在遇到一时难以克服的困难的时候,必须要有“滴水穿石,金石可镂”的功夫,“铁杵磨成针”的意志!
处卑下——包容性。老子言:“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谦下”作为古人推崇之美德,也很值得我们当今党员干部学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只有善谦下,拥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才能真正“知民情、汇民意、集民智”。在工作中,一是要拥有不满足的心态,“积沙成塔,积水成渊”,坚持不断地积累是成长的必然过程。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成爆炸式增长,实践活动也随着实践环境而不断变化,我们的学习也必须与时俱进,才不会被时代抛下。二是要学会包容不同的观点,包容新的观点,如同在血液中输进了新的血液,增加生命的活力。《诗经》中也有“先民有言,询于刍荛”之论,我们要像先贤那样勇于向不同的人学习,了解不同的观点。“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只有当我们能包容不同的观点,才能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让各种不同的观念碰撞,才容易孕育出新的引领时代发展的观念。三是要学会包容不同的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要学会能够不以地位识人;“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要学会能够不以好恶待人;“近不失亲,远不失举”,要学会能够不以亲疏用人。“川泽纳污,所以成其深;山岳藏疾,所以就其大”,学会包容,我们才能让天下各类人才为我所用,干出一番事业!
永流动——长效性。“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不断运动是水永葆活力,生生不息的本性所在!《老子》说“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谚语云:“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工作学习中,人性懒惰的弱点常常让我们松懈,往往让我们功败垂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也必须解决好克服人之惰性的课题,树立长期学习实践的水性意识,建立起科学长效的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勤学意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开篇就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业精于勤,荒于嬉”,科学发展观践行者必须要勤学科学发展观知识,勤学专业知识,勤学社会知识等各种知识并使之相互融合。二是树立善思的意识。“学而不思则罔”,只有善于思考,才能将专业知识、社会知识、实践知识科学统一在科学发展观旗帜之下,才能真正灵活的将它们科学的运用于科学发展观的各项具体实践。三是培养创新意识。水处流动,流水不腐。水的运动哲学启示我们吐故纳新,新陈代谢,才能保持活力之源,知识要时常更新,观念要时常更新,体制要时常更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实践环境。保持开放的心态,唯有开放才能让内与外在不断交换与流动中不断融合、不断碰撞出新的观念、体制、经营方式。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只要不惜挥洒辛勤的汗水,始终高举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大旗,像水一样坚定而又灵活,爱探索,有胸怀且有毫不松懈的意志,就一定会在社会主义的大道上阔步前行,不断开启各项工作、各项事业的新局面!(作者系中共阆中市委组织部部长)
无常形——原则性。《孙子兵法》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数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然水之“趋高而避下,因地而制流”,均坚守水之本,故能成其远;兵之“避实而击虚,因敌而制”,均固守兵之本,故能百战胜。任何实践也必然会因为时间、地域、行业等不同而具化为不同形态,在工作中践行好科学发展观,也必须如水,如战,守住本性,守住原则。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笔者觉得要把握好这几个原则性的东西:一是把握好发展这个党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把握好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失去了这个核心,就失去了立党之本,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方向;三是把握好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我们只有更加自觉地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化解对我国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更好推动我国发展进程,确保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四是把握好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统筹兼顾是我们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治国理政的重要历史经验,是我们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也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
善迂回——灵活性。水之灵外在于柔而能变形,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盆中是杯盆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水之灵内在于柔而能克刚,善于迂回,知迂回则无损,在一派忍让、融通、渗透的柔弱之中,选择自己的动作,攻克一块块巨石、一条条罅缝、一座座山峰,实现自己入海的目标。“用无常道,事无轨度,动静屈伸,唯变所适”,灵活性思维是随天、地、人之变化而具化为不同表现的科学发展观实践的必然要求。灵活运用科学发展观,应长期坚持练好三项基本功。一是练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功。达·芬奇讲“理论脱离实践是最大的不幸”,列宁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只有当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越好,科学发展观的作用才会越大,效果才会越好。二是练好科学发展观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基本功。社会主义事业是船,专业知识是桨,科学发展观是航海灯。无桨,船不动;无灯,船亦不能动;灯不明,桨无力,则船行慢。把科学发展观学透,把专业知识学精,方能把工作做优。三是练好处理当前问题与实现长远目标相结合的基本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看不远,则伤于明;“鹅毛满天飞,必有落地时”,只看远,则伤于今。“做人要厚道,办事要活套”,只有灵活统筹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好渗透——探索性。爱因斯坦说“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而水,用一生的行动对这一真理做了完美的阐释。你用土湮没它,它就慢慢的钻过去;你用石块挡住它,它就一次次跟你比拼,直到冲过去;无论你多强大,它总能耐心的用弱小的身躯跟你磨,滴水也穿石!没有豪言壮语,只怀揣入海的梦想!没有喋喋不休的争论,只有不停探索的脚步!科学发展观实践对象的多样性、复杂性、艰巨性客观要求实践者必须具有水一样不断探索的品质。我认为,一是要有肯钻的劲头。实践千差万别、不断变化的特性让真理运用的过程变得不可简单复制,朱熹云“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实践者只有不断的钻研,不断地摸索总结才能真正拿好科学发展观这把“金钥匙”,才能开启各项事业、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二是要有勇拼的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道路和任何别的伟大实践一样不可能是一帆风顺,没有阻挠,没有困难,没有诱惑的,探索一直是勇敢者的游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做科学发展观的优秀实践者,勇于和一切困难拼搏是必备的素质。三是要有勤磨的意志,“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一帆风顺,在遇到一时难以克服的困难的时候,必须要有“滴水穿石,金石可镂”的功夫,“铁杵磨成针”的意志!
处卑下——包容性。老子言:“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谦下”作为古人推崇之美德,也很值得我们当今党员干部学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只有善谦下,拥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才能真正“知民情、汇民意、集民智”。在工作中,一是要拥有不满足的心态,“积沙成塔,积水成渊”,坚持不断地积累是成长的必然过程。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成爆炸式增长,实践活动也随着实践环境而不断变化,我们的学习也必须与时俱进,才不会被时代抛下。二是要学会包容不同的观点,包容新的观点,如同在血液中输进了新的血液,增加生命的活力。《诗经》中也有“先民有言,询于刍荛”之论,我们要像先贤那样勇于向不同的人学习,了解不同的观点。“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只有当我们能包容不同的观点,才能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让各种不同的观念碰撞,才容易孕育出新的引领时代发展的观念。三是要学会包容不同的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要学会能够不以地位识人;“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要学会能够不以好恶待人;“近不失亲,远不失举”,要学会能够不以亲疏用人。“川泽纳污,所以成其深;山岳藏疾,所以就其大”,学会包容,我们才能让天下各类人才为我所用,干出一番事业!
永流动——长效性。“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不断运动是水永葆活力,生生不息的本性所在!《老子》说“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谚语云:“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工作学习中,人性懒惰的弱点常常让我们松懈,往往让我们功败垂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也必须解决好克服人之惰性的课题,树立长期学习实践的水性意识,建立起科学长效的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勤学意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开篇就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业精于勤,荒于嬉”,科学发展观践行者必须要勤学科学发展观知识,勤学专业知识,勤学社会知识等各种知识并使之相互融合。二是树立善思的意识。“学而不思则罔”,只有善于思考,才能将专业知识、社会知识、实践知识科学统一在科学发展观旗帜之下,才能真正灵活的将它们科学的运用于科学发展观的各项具体实践。三是培养创新意识。水处流动,流水不腐。水的运动哲学启示我们吐故纳新,新陈代谢,才能保持活力之源,知识要时常更新,观念要时常更新,体制要时常更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实践环境。保持开放的心态,唯有开放才能让内与外在不断交换与流动中不断融合、不断碰撞出新的观念、体制、经营方式。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只要不惜挥洒辛勤的汗水,始终高举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大旗,像水一样坚定而又灵活,爱探索,有胸怀且有毫不松懈的意志,就一定会在社会主义的大道上阔步前行,不断开启各项工作、各项事业的新局面!(作者系中共阆中市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