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在深化联系服务群众中助推科学发展
- 学生时代
- 2009-10-21 20:07:52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联系服务群众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四大长效机制之一,也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所面临的改革、发展、维稳任务异常繁重,只有坚持根本路线,深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集中民智,凝心聚力,才能顺利完成“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联系服务群众
对群众的态度和感情问题,是衡量党员干部政治上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加强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最根本的是要解决观念、立场和感情问题。一是动之以情。要带着深厚的感情深入基层,走近群众,用“感恩”的心态和甘当“赤子”的情怀,与基层群众推心置腹,交心谈心,同甘共苦,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切实强化宗旨观念,把群众当亲人,经常牵挂;把群众当亲戚,经常走动;把群众当朋友,经常联系,真正成为广大基层群众的“贴心人”。二是晓之以理。要在消化吃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惠民政策的基础上,善于运用群众化、生活化的语言,充分宣传党的爱民、为民、富民和安民的好政策、好经验、好作法,以深入浅出的道理、潜移默化的比方、鲜活的实例来把政策讲清、讲透,从而赢得群众情感上的认同、心灵上共鸣和工作上的支持。三是感之以诚。忧民之所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所乐者,民亦乐其乐。要换位体验基层群众的生活疾苦,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说群众话,做群众事,过好“群众关”。设身处地的为群众释疑解惑,消除他们对各级党组织的误解,用党员干部的真诚来化解群众心头的“尖冰”,拉近党员干部与基层群众心灵的距离,使他们真正把广大党员干部当作自己发展和幸福的“主心骨”。四是示之以行。要以甘当学生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实实在在的行动,多做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重塑党员干部“亲民、为民、富民”的新形象。
二、要用创新的方式去联系服务群众
一是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增强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时代性。要在继承优良传统方式的基础上,着眼新的时代背景,立足党群干群关系现状,坚持求真务实,注重改革创新,强化人本理念,不断为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注入新的内涵,引入“源头活水”,切实增强工作的时代性。二是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增强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针对性。要完善活动载体,通过建立“民情日志”、开通“七一”关怀热线、开展“三联四问”、“信访接待日”活动等方式,畅通群众情感、利益诉求的表达渠道,深入了解基层群众的困难疾苦,真诚倾听基层群众的呼声,广泛采纳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让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真正做到决策源之于民、效果见之于民、监督来之于民,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三是突出解决实际问题,增强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实效性。在新形势下,广大基层群众盼的是致富,少的是门路,缺的是资金,差的是技术,迫切希望上级组织帮助解决这些实际困难。要紧扣发展主题,注重解决民生问题,积极搭建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平台,通过进村入户召开“扩大的支部会”、开展城乡党组织“两结对三互动”、困难群众结对帮扶等活动,整合组织资源优势,加强调查研究,设身处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尽心竭力帮助群众发展致富,真正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切实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三、要用务实的作风去联系服务群众
一是调整心态,放下架子,变“说教”为“求教”。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调整心态,带头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放下架子、俯下身子,“零距离”倾听民声、“零障碍”了解民情,虚心求教,真诚纳谏,做到问计于民,为发展献策;问需于民、为群众解困;问政于民、为机关除弊;问效于民、为落实助力,真正让广大基层群众的疾苦需求有人知晓、困难忧愁有人帮助、情感尊严有人呵护。二是量化指标,严肃纪律,变“宏观”为“具体”。要完善考评体系,量化工作指标,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设岗定责、述职评议、评先表彰的重要内容,把目标任务具体化,工作责任明细化,让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简便易行。严肃工作纪律,加大检查督办力度,严禁增加基层负担,确保这项工作不图形式,不走过场,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三是健全机制,巩固成果,变“短期”为“长效”。要克服“近视”效应,建立健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把联系服务群众成功的经验作法固定下来,形成制度,长久坚持,促进密切党群关系的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真正让联系服务群众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一种自觉行动,使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加深,各级党组织的亲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作者系中共湖北秭归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一、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联系服务群众
对群众的态度和感情问题,是衡量党员干部政治上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加强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最根本的是要解决观念、立场和感情问题。一是动之以情。要带着深厚的感情深入基层,走近群众,用“感恩”的心态和甘当“赤子”的情怀,与基层群众推心置腹,交心谈心,同甘共苦,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切实强化宗旨观念,把群众当亲人,经常牵挂;把群众当亲戚,经常走动;把群众当朋友,经常联系,真正成为广大基层群众的“贴心人”。二是晓之以理。要在消化吃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惠民政策的基础上,善于运用群众化、生活化的语言,充分宣传党的爱民、为民、富民和安民的好政策、好经验、好作法,以深入浅出的道理、潜移默化的比方、鲜活的实例来把政策讲清、讲透,从而赢得群众情感上的认同、心灵上共鸣和工作上的支持。三是感之以诚。忧民之所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所乐者,民亦乐其乐。要换位体验基层群众的生活疾苦,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说群众话,做群众事,过好“群众关”。设身处地的为群众释疑解惑,消除他们对各级党组织的误解,用党员干部的真诚来化解群众心头的“尖冰”,拉近党员干部与基层群众心灵的距离,使他们真正把广大党员干部当作自己发展和幸福的“主心骨”。四是示之以行。要以甘当学生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实实在在的行动,多做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重塑党员干部“亲民、为民、富民”的新形象。
二、要用创新的方式去联系服务群众
一是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增强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时代性。要在继承优良传统方式的基础上,着眼新的时代背景,立足党群干群关系现状,坚持求真务实,注重改革创新,强化人本理念,不断为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注入新的内涵,引入“源头活水”,切实增强工作的时代性。二是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增强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针对性。要完善活动载体,通过建立“民情日志”、开通“七一”关怀热线、开展“三联四问”、“信访接待日”活动等方式,畅通群众情感、利益诉求的表达渠道,深入了解基层群众的困难疾苦,真诚倾听基层群众的呼声,广泛采纳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让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真正做到决策源之于民、效果见之于民、监督来之于民,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三是突出解决实际问题,增强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实效性。在新形势下,广大基层群众盼的是致富,少的是门路,缺的是资金,差的是技术,迫切希望上级组织帮助解决这些实际困难。要紧扣发展主题,注重解决民生问题,积极搭建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平台,通过进村入户召开“扩大的支部会”、开展城乡党组织“两结对三互动”、困难群众结对帮扶等活动,整合组织资源优势,加强调查研究,设身处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尽心竭力帮助群众发展致富,真正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切实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三、要用务实的作风去联系服务群众
一是调整心态,放下架子,变“说教”为“求教”。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调整心态,带头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放下架子、俯下身子,“零距离”倾听民声、“零障碍”了解民情,虚心求教,真诚纳谏,做到问计于民,为发展献策;问需于民、为群众解困;问政于民、为机关除弊;问效于民、为落实助力,真正让广大基层群众的疾苦需求有人知晓、困难忧愁有人帮助、情感尊严有人呵护。二是量化指标,严肃纪律,变“宏观”为“具体”。要完善考评体系,量化工作指标,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设岗定责、述职评议、评先表彰的重要内容,把目标任务具体化,工作责任明细化,让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简便易行。严肃工作纪律,加大检查督办力度,严禁增加基层负担,确保这项工作不图形式,不走过场,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三是健全机制,巩固成果,变“短期”为“长效”。要克服“近视”效应,建立健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把联系服务群众成功的经验作法固定下来,形成制度,长久坚持,促进密切党群关系的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真正让联系服务群众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一种自觉行动,使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加深,各级党组织的亲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作者系中共湖北秭归县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