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生时代 >免费论文 >正文

浅析人地自身和谐


  论文关键词:社会和谐;人;自身和谐
  ??
  论文摘要:
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我党的重要任务和奋斗目标,内涵相当丰富。构建人的自身和谐对实现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真正的自身和谐,就要力求使人成为真善美统一的个体。?

  和谐社会作为中华民族乃至人类永恒的思想主题和价值追求,是一种信仰、一种理论,也是一种社会实践。其内容归纳起来大体有五个方面:一是人与人和谐,二是人与社会和谐,三是人的自身和谐,四是人与自然和谐,五是世界的和谐。但总的来说,实现了人的自身和谐,就能较好处理人与外在世界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和谐。人的自身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和终极目标。只有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健康向上、稳定和谐的心理特征,提高自身文明素质,使自身成为真善美统一的个体,才能真正实现和享有社会和谐。?
  
  一、构建人的自身和谐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意义
  ?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中国古代就注重和谐,并十分关注人的自身和谐。儒家强调通过正心、诚意、修身来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以“仁爱”为核心,推演出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作为社会稳定和谐的根基。道家主张以谦下不争、清静无为的方式来达到人的身心和谐。?
  世纪之初,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新理念,尤其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深刻阐述,提出加强制度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同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等内在手段构建人的自身和谐。
  从现实来看,社会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是社会不和谐的表现,同时也是社会不和谐的结果。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反过来又会加剧社会的不和谐,而引发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自身不和谐。人组成社会,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如果人本身不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就会是一句空话。如果把社会和谐比喻成金字塔的顶端,那么人的自身和谐则是金字塔的基石。?
  
  二、人的自身和谐的内容
  ?
  人的自身和谐体现在哪些方面?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因此,在构建人的自身和谐的过程中,相应地包含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指自然意义上的人自身的和谐;二是指社会意义上的人自身的和谐。作为自然属性的人,首先面对的是人本身,要达到和谐,主要是解决人的生存问题,俗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满足了吃穿住用行等基本生存需要,人才具有自身和谐的基础。如果这些最基本的因素达不到和谐状态,作为人来说也就不可能以和谐姿态去处理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人有了较低层次的和谐,才会有更高的追求,才会去努力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去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从而达到人的外在与内在的真正和谐。构建人的自身和谐,必须更加注重人在社会意义上的自身和谐。正如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人的素质高低,人的全面发展程度决定人的自身和谐程度。人的素质越高,道德水准越高,文明化速度越快,就越能促进人的自身和谐。社会意义上的人的自身和谐要求人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既能够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又能够有效的改造主观世界,以友好的姿态融入自然和社会,以爱心呵护善待自然,以真诚和信誉构筑社会,以良好的心态创造世界的和谐与美丽。?
  总的来说,人的自身和谐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完善自身,使自己成为与外在世界和谐相处的个体。为构建和共享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三、努力构建人的自身和谐的途径
  ?
  1、构建人的自身和谐,应该不断“求真”。?
  真即真实(与假相对),就是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形态,就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追求“真”,就要自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研究和探寻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顺应潮流,把握趋势;就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重实际、求实效,少说空话,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就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引导自己走正确的道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摆正位置,以真实的眼光看待自己。既不要抬高自己,也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使自己的内心始终保持平静和谐状态。?
  2、构建人的自身和谐,应该努力“至善”。?
  善是指各种客观事物以及人的实践活动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即对社会和人民有直接或间接的功利。构建人的自身和谐,除了不断“求真”,还需努力“至善”。追求“善”,就要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价值取向,以个人对国家、对社会及对人类的责任感为主导,调节人类、社会、自然和世界的和谐。我为人人与人人为我的价值取向是相辅相成的,相互联系的,强调先做好我为人人,才能实现人人为我,排除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反对利己主义价值思想。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处处为广大人民群众着想,以爱心温暖人心,以善心赢得尊敬。?
  3、构建人的自身和谐,应该追求“至美”。?
  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曾提出美是“和谐”与“协调”,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认为美是“和谐”。美是真与善相统一的客观事物所感性显现出来的出类形象或合律形式,是在真和善的基础上达到的自由境界。构建人的自身和谐,应该追求“至美”。既要注重外在美,更要创造内在美。外在美也是自身和谐的重要因素,如良好的外在形象,让人觉得爽心悦目,同时也创造出“清水出芙蓉”的和谐美。交往中的文明用语不仅能展示出自身的良好性格,也让人觉得如沐春风,同时也营造出其乐融融的和谐氛围。通过外在美与内在美的有机统一,就能真正构建人的自身和谐,从而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至美”是和谐的归宿。?
  真是美的基础,善是美的前提,美是真与善的有机结合,人要实现自身的和谐,就必须真正成为真、善、美的化身。??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3] 刘仁荣,刘学兰.美学原理纲要[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12).

  论文关键词:社会和谐;人;自身和谐
  ??
  论文摘要:
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我党的重要任务和奋斗目标,内涵相当丰富。构建人的自身和谐对实现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真正的自身和谐,就要力求使人成为真善美统一的个体。?

  和谐社会作为中华民族乃至人类永恒的思想主题和价值追求,是一种信仰、一种理论,也是一种社会实践。其内容归纳起来大体有五个方面:一是人与人和谐,二是人与社会和谐,三是人的自身和谐,四是人与自然和谐,五是世界的和谐。但总的来说,实现了人的自身和谐,就能较好处理人与外在世界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和谐。人的自身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和终极目标。只有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健康向上、稳定和谐的心理特征,提高自身文明素质,使自身成为真善美统一的个体,才能真正实现和享有社会和谐。?
  
  一、构建人的自身和谐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意义
  ?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中国古代就注重和谐,并十分关注人的自身和谐。儒家强调通过正心、诚意、修身来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以“仁爱”为核心,推演出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作为社会稳定和谐的根基。道家主张以谦下不争、清静无为的方式来达到人的身心和谐。?
  世纪之初,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新理念,尤其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深刻阐述,提出加强制度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同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等内在手段构建人的自身和谐。
  从现实来看,社会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是社会不和谐的表现,同时也是社会不和谐的结果。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反过来又会加剧社会的不和谐,而引发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自身不和谐。人组成社会,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如果人本身不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就会是一句空话。如果把社会和谐比喻成金字塔的顶端,那么人的自身和谐则是金字塔的基石。?
  
  二、人的自身和谐的内容
  ?
  人的自身和谐体现在哪些方面?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因此,在构建人的自身和谐的过程中,相应地包含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指自然意义上的人自身的和谐;二是指社会意义上的人自身的和谐。作为自然属性的人,首先面对的是人本身,要达到和谐,主要是解决人的生存问题,俗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满足了吃穿住用行等基本生存需要,人才具有自身和谐的基础。如果这些最基本的因素达不到和谐状态,作为人来说也就不可能以和谐姿态去处理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人有了较低层次的和谐,才会有更高的追求,才会去努力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去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从而达到人的外在与内在的真正和谐。构建人的自身和谐,必须更加注重人在社会意义上的自身和谐。正如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人的素质高低,人的全面发展程度决定人的自身和谐程度。人的素质越高,道德水准越高,文明化速度越快,就越能促进人的自身和谐。社会意义上的人的自身和谐要求人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既能够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又能够有效的改造主观世界,以友好的姿态融入自然和社会,以爱心呵护善待自然,以真诚和信誉构筑社会,以良好的心态创造世界的和谐与美丽。?
  总的来说,人的自身和谐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完善自身,使自己成为与外在世界和谐相处的个体。为构建和共享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三、努力构建人的自身和谐的途径
  ?
  1、构建人的自身和谐,应该不断“求真”。?
  真即真实(与假相对),就是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形态,就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追求“真”,就要自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研究和探寻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顺应潮流,把握趋势;就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重实际、求实效,少说空话,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就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引导自己走正确的道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摆正位置,以真实的眼光看待自己。既不要抬高自己,也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使自己的内心始终保持平静和谐状态。?
  2、构建人的自身和谐,应该努力“至善”。?
  善是指各种客观事物以及人的实践活动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即对社会和人民有直接或间接的功利。构建人的自身和谐,除了不断“求真”,还需努力“至善”。追求“善”,就要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价值取向,以个人对国家、对社会及对人类的责任感为主导,调节人类、社会、自然和世界的和谐。我为人人与人人为我的价值取向是相辅相成的,相互联系的,强调先做好我为人人,才能实现人人为我,排除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反对利己主义价值思想。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处处为广大人民群众着想,以爱心温暖人心,以善心赢得尊敬。?
  3、构建人的自身和谐,应该追求“至美”。?
  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曾提出美是“和谐”与“协调”,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认为美是“和谐”。美是真与善相统一的客观事物所感性显现出来的出类形象或合律形式,是在真和善的基础上达到的自由境界。构建人的自身和谐,应该追求“至美”。既要注重外在美,更要创造内在美。外在美也是自身和谐的重要因素,如良好的外在形象,让人觉得爽心悦目,同时也创造出“清水出芙蓉”的和谐美。交往中的文明用语不仅能展示出自身的良好性格,也让人觉得如沐春风,同时也营造出其乐融融的和谐氛围。通过外在美与内在美的有机统一,就能真正构建人的自身和谐,从而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至美”是和谐的归宿。?
  真是美的基础,善是美的前提,美是真与善的有机结合,人要实现自身的和谐,就必须真正成为真、善、美的化身。??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3] 刘仁荣,刘学兰.美学原理纲要[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12).

  论文关键词:社会和谐;人;自身和谐
  ??
  论文摘要:
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我党的重要任务和奋斗目标,内涵相当丰富。构建人的自身和谐对实现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真正的自身和谐,就要力求使人成为真善美统一的个体。?

  和谐社会作为中华民族乃至人类永恒的思想主题和价值追求,是一种信仰、一种理论,也是一种社会实践。其内容归纳起来大体有五个方面:一是人与人和谐,二是人与社会和谐,三是人的自身和谐,四是人与自然和谐,五是世界的和谐。但总的来说,实现了人的自身和谐,就能较好处理人与外在世界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和谐。人的自身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和终极目标。只有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健康向上、稳定和谐的心理特征,提高自身文明素质,使自身成为真善美统一的个体,才能真正实现和享有社会和谐。?
  
  一、构建人的自身和谐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意义
  ?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中国古代就注重和谐,并十分关注人的自身和谐。儒家强调通过正心、诚意、修身来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以“仁爱”为核心,推演出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作为社会稳定和谐的根基。道家主张以谦下不争、清静无为的方式来达到人的身心和谐。?
  世纪之初,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新理念,尤其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深刻阐述,提出加强制度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同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等内在手段构建人的自身和谐。
  从现实来看,社会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是社会不和谐的表现,同时也是社会不和谐的结果。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反过来又会加剧社会的不和谐,而引发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自身不和谐。人组成社会,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如果人本身不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就会是一句空话。如果把社会和谐比喻成金字塔的顶端,那么人的自身和谐则是金字塔的基石。?
  
  二、人的自身和谐的内容
  ?
  人的自身和谐体现在哪些方面?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因此,在构建人的自身和谐的过程中,相应地包含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指自然意义上的人自身的和谐;二是指社会意义上的人自身的和谐。作为自然属性的人,首先面对的是人本身,要达到和谐,主要是解决人的生存问题,俗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满足了吃穿住用行等基本生存需要,人才具有自身和谐的基础。如果这些最基本的因素达不到和谐状态,作为人来说也就不可能以和谐姿态去处理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人有了较低层次的和谐,才会有更高的追求,才会去努力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去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从而达到人的外在与内在的真正和谐。构建人的自身和谐,必须更加注重人在社会意义上的自身和谐。正如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人的素质高低,人的全面发展程度决定人的自身和谐程度。人的素质越高,道德水准越高,文明化速度越快,就越能促进人的自身和谐。社会意义上的人的自身和谐要求人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既能够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又能够有效的改造主观世界,以友好的姿态融入自然和社会,以爱心呵护善待自然,以真诚和信誉构筑社会,以良好的心态创造世界的和谐与美丽。?
  总的来说,人的自身和谐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完善自身,使自己成为与外在世界和谐相处的个体。为构建和共享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三、努力构建人的自身和谐的途径
  ?
  1、构建人的自身和谐,应该不断“求真”。?
  真即真实(与假相对),就是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形态,就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追求“真”,就要自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研究和探寻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顺应潮流,把握趋势;就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重实际、求实效,少说空话,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就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引导自己走正确的道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摆正位置,以真实的眼光看待自己。既不要抬高自己,也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使自己的内心始终保持平静和谐状态。?
  2、构建人的自身和谐,应该努力“至善”。?
  善是指各种客观事物以及人的实践活动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即对社会和人民有直接或间接的功利。构建人的自身和谐,除了不断“求真”,还需努力“至善”。追求“善”,就要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价值取向,以个人对国家、对社会及对人类的责任感为主导,调节人类、社会、自然和世界的和谐。我为人人与人人为我的价值取向是相辅相成的,相互联系的,强调先做好我为人人,才能实现人人为我,排除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反对利己主义价值思想。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处处为广大人民群众着想,以爱心温暖人心,以善心赢得尊敬。?
  3、构建人的自身和谐,应该追求“至美”。?
  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曾提出美是“和谐”与“协调”,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认为美是“和谐”。美是真与善相统一的客观事物所感性显现出来的出类形象或合律形式,是在真和善的基础上达到的自由境界。构建人的自身和谐,应该追求“至美”。既要注重外在美,更要创造内在美。外在美也是自身和谐的重要因素,如良好的外在形象,让人觉得爽心悦目,同时也创造出“清水出芙蓉”的和谐美。交往中的文明用语不仅能展示出自身的良好性格,也让人觉得如沐春风,同时也营造出其乐融融的和谐氛围。通过外在美与内在美的有机统一,就能真正构建人的自身和谐,从而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至美”是和谐的归宿。?
  真是美的基础,善是美的前提,美是真与善的有机结合,人要实现自身的和谐,就必须真正成为真、善、美的化身。??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3] 刘仁荣,刘学兰.美学原理纲要[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1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