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部门心得体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审计工作
- 学生时代
- 2009-08-25 12:51:49
[摘要]本文从科学发展观四要素有机结合的角度,回顾了审计事业发展历程;总结了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实践审计工作的基本做法;阐述了对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和审计“跟进”要求的认识,提出了新时期新阶段的审计“免疫”和审计“跟进”的四项主要工作。
[关键词]科学发展 审计“免疫” 审计“跟进”
一、科学发展观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和指南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需求提出来的,也是在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顺应时代潮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更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从而成为我们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方针,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在在当今新的时代条件下,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审计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就是科学发展观的例证。审计机关成立26年来的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计制度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审计制度,又不同于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审计制度,而现阶段隶属于政府审计的行政体制和双重领导的管理模式就更具中国特色。26年来,从“边组建边工作”到“抓重点,打基础”,再到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二十字审计工作方针的实践和提炼,充分反映了发展的全过程。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审计事业发展的核心也是以人为本,离开了人,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础。我个人认为,以人为本,首先应做到两点:一是抓班子,班子成员素质的高与低,决定着审计事业的成与败。班长既要注重个人品性的修养又要注重班子其他成员素质的提高,简单依赖其个人的素养来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远远不够的。班子成员之间既要有明确的分工,又要做到分工不分家,分工不分心,通过合作促进和谐。二是带队伍,目前我县审计队伍人员年龄严重老化,知识结构失衡,专业背景缺乏,思想观念陈旧,这是致命的弱点,而这些弱点中也有其优项,那就是老同志作风扎实,责任心强,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职业使命感。充分调动老同志的积极性,关心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思想,关爱他们的家庭,就可以弥补一些损失,或许会增添一点战斗力,还能创造出审计成果甚至审计精品来。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如何学习实践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审计事业发展,成为审计人的新课题。我个人认为,应在审计工作指导思想上换思维:从以往单纯的审计监督转变为经济发展服务,从过去单一的微观认识转变为大局意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在审计项目计划安排上定重点:优先授权审计,突出经济责任审计,深化预算执行审计,加强专项资金审计,抓好民生民利审计,扩大审计调查覆盖面,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在审计资源配置上调结构:结合现有人员状况,打破各科室管辖范围,重新调整分管职责,确保审计任务完成;在审计工作方式方法上变角度: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试行绩效审计转变,从重点查处收缴向督促整改转变,从单纯的完成审计任务向多出审计成果、多出审计精品转变,抓好服务,推进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胡锦涛同志强调:“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有续发展”。通过学习胡锦涛同志的的重要论述,再结合我县审计工作实际,我认为审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做到如下二点:
第一,加强人事协调。应与县人事编制部门协调审计编制紧缺问题,不能退休一个,减编一个,使审计队伍编制缩减,年龄老化;而应退休一个,保编一个,为队伍的年轻化留出空余,增加新鲜血液,让审计干部队伍告别老龄,告别黄昏。
第二,加强知识培训。结合年龄老化的队伍状况特点,采用集中灌输的方式加强知识培训,仍是一种有效的办法。老龄人不爱学习是一种惰性,得过且过是一种惯性,等待退休是一种心性。面对这样的干部队伍结构,放任自流不是办法,严管也不是唯一办法,根本的出路在哪里?我觉得还是用民主的方法、教育的方法、关爱的方法让他们感知自己的责任、自己的权力、自己的义务、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使命。使每个审计干部的自觉性成为审计事业发展的推动力。
二、“免疫系统”功能观点和“跟进”要求是审计工作的科学理念
根据本人的初步学习,我肤浅的认为,刘家义审计长2008年12月29日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再次阐述的“免疫系统”功能的观点是审计工作的科学理念。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现代国家审计的政治定位。即:现代国家审计是国家政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民主法治的产物和推进民主法治的手段,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工具。二是现代国家审计的重要内容。它由审计工作指导思想、审计工作根本目标、审计工作首要任务、审计工作基本方针、审计工作作用方式、审计工作重要原则等6项组成。“免疫系统”功能的观点,揭示了国家审计的本质;指出了国家审计所具有的预防功能、揭露功能和抵御功能;强调了维护人民利益、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终极目的。
温总理在2009年3月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落实到哪里,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的要求,是对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精辟解读,是新时期人民的重托,是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需要,是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必然,是党和国家对审计的信赖,是对审计工作的又一次明确和强化。审计“跟进”的要求与“免疫系统”功能的观点在精神上是一致的,只有及时“跟进”才能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只有认真“跟进”才能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审计“跟进”的要求反映了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体现了审计“跟进”的要求。如何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和做好审计“跟进”工作,体现审计科学理念,我认为应首先做好以下四件事:
第一件,强化经济责任审计。权力的设立和运行要建立在法治、规范、透明和全面监督的基础上。不受法律约束的权力,必然是私欲恶性膨胀的结果,也是人性沉沦的结局,更是政治生命的结尾。作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接受审计监督是法治中之事,任期中常事。通过审计监督,还领导干部一个清白,给人民群众一个明白,充分发挥审计的预防性和抵御性功能,使监督成为一种惯例,成为一种制度,成为一种法制,成为一种体制。
第二件,强化财政资金审计。审计“跟进”是全过程的审计监督和“实时”的审计监督。无论是税收性财政资金还是非税收性财政资金,特别是财政拨付的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和效益情况都与地方经济密切相关,影响或主导着地方经济总量。因此,审计作为人民的受托人,必须对财政资金实行全程跟踪审计,发挥审计的批判性和建设性作用,这既是宪法赋予的的神圣使命,又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意。
第三件,强化项目建设审计。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非常时期,审计机关担负着非常使命,那就是对中央逐次下拨的4万亿扩大内需的民生民利项目资金实行审计,要重点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在组织领导上深入开展调研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强化工作作风,提高审计效能;二是在跟踪服务上审计关口前移,及时发现问题,减少损失浪费;三是在审计内容上,力争突出六个重点,即:重点规范项目建设程序,重点规范项目资金到位、使用及流转程序,重点规范项目内部监督程序,重点关注项目运行质量,重点关注项目建设社会经济效益,重点关注项目问题整改达到的目的,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实现审计“跟进”的殷切期望,让审计科学理念绽放绚丽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第四件,强化管理控制审计。我们在审计实践中会发现同一单位或不同单位重复发生同样性质的问题,在这样的问题背后,很可能就存在着体制性障碍,机制性僵化,制度性缺陷等深层次问题。如果发现这些问题,我们要面对现实,敢于承认,勇于改进,善于提高。为了避免发生类似的问题,我们就应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切入点,以管理控制审计为重点,查找经营管理和决策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如同体检大夫一样,针对不同“受检者”提出增强免疫力、不断产生抗体、抵御病毒侵袭、保证健康体魄的建设性意见,为“受检者”提供最佳决策时机和最佳决策依据,从根本上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
(作者单位:吉林省永吉县审计局)
参考文献:
1、《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中央宣传部编,学习出版社2008年10月第一次印刷
2、《中国审计2009年第7期卷首语
3、《中国审计》2009年第8期卷首语
4、《中国审计》2009年第8期第9页(审计署2008年大事记)
5、《中国审计》2009年第8期14页(本刊编辑部“非常时期非常使命—做好审计“跟进”大文章)
6、《中国审计》2009年第7期15页转56页(杨肃昌《制约行政权力运行,监督财政资金运用》)
[关键词]科学发展 审计“免疫” 审计“跟进”
一、科学发展观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和指南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需求提出来的,也是在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顺应时代潮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更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从而成为我们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方针,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在在当今新的时代条件下,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审计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就是科学发展观的例证。审计机关成立26年来的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计制度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审计制度,又不同于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审计制度,而现阶段隶属于政府审计的行政体制和双重领导的管理模式就更具中国特色。26年来,从“边组建边工作”到“抓重点,打基础”,再到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二十字审计工作方针的实践和提炼,充分反映了发展的全过程。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审计事业发展的核心也是以人为本,离开了人,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础。我个人认为,以人为本,首先应做到两点:一是抓班子,班子成员素质的高与低,决定着审计事业的成与败。班长既要注重个人品性的修养又要注重班子其他成员素质的提高,简单依赖其个人的素养来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远远不够的。班子成员之间既要有明确的分工,又要做到分工不分家,分工不分心,通过合作促进和谐。二是带队伍,目前我县审计队伍人员年龄严重老化,知识结构失衡,专业背景缺乏,思想观念陈旧,这是致命的弱点,而这些弱点中也有其优项,那就是老同志作风扎实,责任心强,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职业使命感。充分调动老同志的积极性,关心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思想,关爱他们的家庭,就可以弥补一些损失,或许会增添一点战斗力,还能创造出审计成果甚至审计精品来。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如何学习实践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审计事业发展,成为审计人的新课题。我个人认为,应在审计工作指导思想上换思维:从以往单纯的审计监督转变为经济发展服务,从过去单一的微观认识转变为大局意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在审计项目计划安排上定重点:优先授权审计,突出经济责任审计,深化预算执行审计,加强专项资金审计,抓好民生民利审计,扩大审计调查覆盖面,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在审计资源配置上调结构:结合现有人员状况,打破各科室管辖范围,重新调整分管职责,确保审计任务完成;在审计工作方式方法上变角度: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试行绩效审计转变,从重点查处收缴向督促整改转变,从单纯的完成审计任务向多出审计成果、多出审计精品转变,抓好服务,推进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胡锦涛同志强调:“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有续发展”。通过学习胡锦涛同志的的重要论述,再结合我县审计工作实际,我认为审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做到如下二点:
第一,加强人事协调。应与县人事编制部门协调审计编制紧缺问题,不能退休一个,减编一个,使审计队伍编制缩减,年龄老化;而应退休一个,保编一个,为队伍的年轻化留出空余,增加新鲜血液,让审计干部队伍告别老龄,告别黄昏。
第二,加强知识培训。结合年龄老化的队伍状况特点,采用集中灌输的方式加强知识培训,仍是一种有效的办法。老龄人不爱学习是一种惰性,得过且过是一种惯性,等待退休是一种心性。面对这样的干部队伍结构,放任自流不是办法,严管也不是唯一办法,根本的出路在哪里?我觉得还是用民主的方法、教育的方法、关爱的方法让他们感知自己的责任、自己的权力、自己的义务、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使命。使每个审计干部的自觉性成为审计事业发展的推动力。
二、“免疫系统”功能观点和“跟进”要求是审计工作的科学理念
根据本人的初步学习,我肤浅的认为,刘家义审计长2008年12月29日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再次阐述的“免疫系统”功能的观点是审计工作的科学理念。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现代国家审计的政治定位。即:现代国家审计是国家政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民主法治的产物和推进民主法治的手段,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工具。二是现代国家审计的重要内容。它由审计工作指导思想、审计工作根本目标、审计工作首要任务、审计工作基本方针、审计工作作用方式、审计工作重要原则等6项组成。“免疫系统”功能的观点,揭示了国家审计的本质;指出了国家审计所具有的预防功能、揭露功能和抵御功能;强调了维护人民利益、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终极目的。
温总理在2009年3月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落实到哪里,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的要求,是对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精辟解读,是新时期人民的重托,是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需要,是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必然,是党和国家对审计的信赖,是对审计工作的又一次明确和强化。审计“跟进”的要求与“免疫系统”功能的观点在精神上是一致的,只有及时“跟进”才能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只有认真“跟进”才能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审计“跟进”的要求反映了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体现了审计“跟进”的要求。如何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和做好审计“跟进”工作,体现审计科学理念,我认为应首先做好以下四件事:
第一件,强化经济责任审计。权力的设立和运行要建立在法治、规范、透明和全面监督的基础上。不受法律约束的权力,必然是私欲恶性膨胀的结果,也是人性沉沦的结局,更是政治生命的结尾。作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接受审计监督是法治中之事,任期中常事。通过审计监督,还领导干部一个清白,给人民群众一个明白,充分发挥审计的预防性和抵御性功能,使监督成为一种惯例,成为一种制度,成为一种法制,成为一种体制。
第二件,强化财政资金审计。审计“跟进”是全过程的审计监督和“实时”的审计监督。无论是税收性财政资金还是非税收性财政资金,特别是财政拨付的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和效益情况都与地方经济密切相关,影响或主导着地方经济总量。因此,审计作为人民的受托人,必须对财政资金实行全程跟踪审计,发挥审计的批判性和建设性作用,这既是宪法赋予的的神圣使命,又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意。
第三件,强化项目建设审计。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非常时期,审计机关担负着非常使命,那就是对中央逐次下拨的4万亿扩大内需的民生民利项目资金实行审计,要重点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在组织领导上深入开展调研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强化工作作风,提高审计效能;二是在跟踪服务上审计关口前移,及时发现问题,减少损失浪费;三是在审计内容上,力争突出六个重点,即:重点规范项目建设程序,重点规范项目资金到位、使用及流转程序,重点规范项目内部监督程序,重点关注项目运行质量,重点关注项目建设社会经济效益,重点关注项目问题整改达到的目的,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实现审计“跟进”的殷切期望,让审计科学理念绽放绚丽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第四件,强化管理控制审计。我们在审计实践中会发现同一单位或不同单位重复发生同样性质的问题,在这样的问题背后,很可能就存在着体制性障碍,机制性僵化,制度性缺陷等深层次问题。如果发现这些问题,我们要面对现实,敢于承认,勇于改进,善于提高。为了避免发生类似的问题,我们就应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切入点,以管理控制审计为重点,查找经营管理和决策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如同体检大夫一样,针对不同“受检者”提出增强免疫力、不断产生抗体、抵御病毒侵袭、保证健康体魄的建设性意见,为“受检者”提供最佳决策时机和最佳决策依据,从根本上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
(作者单位:吉林省永吉县审计局)
参考文献:
1、《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中央宣传部编,学习出版社2008年10月第一次印刷
2、《中国审计2009年第7期卷首语
3、《中国审计》2009年第8期卷首语
4、《中国审计》2009年第8期第9页(审计署2008年大事记)
5、《中国审计》2009年第8期14页(本刊编辑部“非常时期非常使命—做好审计“跟进”大文章)
6、《中国审计》2009年第7期15页转56页(杨肃昌《制约行政权力运行,监督财政资金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