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生时代 >免费论文 >正文

建设工作要在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坚持精致建设

  市委提出城市建设坚持经典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的新要求,体现科学发展观精神,切合现阶段淮安城市发展的实际,对于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淮安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城市特色,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

  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精致建设的重大意义

  精致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在我市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发展进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优质精品工程缺乏、粗制滥造现象依然存在,拆建未有效统一、重复建设仍然发生,统筹协调不力、“剖肠挖肚”等现象未能杜绝等,这些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大力实施惠民、利民、便民工程,使每座建筑都能最大限度满足市民需求,每个设施都能成为市民分享的精美资源,让城市建设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要着眼当前,满足现实的需要,又要顾及长远,留足发展的空间,坚决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坚持统筹兼顾,既处理好整体与局部、近期与远期关系,又处理好建设与管理、地上建设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关系。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打造优质精品工程。

  精致建设是我市城市建设理念的新提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市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但由于受传统建设理念的影响,城市还有低水平建设、粗放型发展现象,存在着“整体不衔接、配套未跟上、局部不细致”等突出问题。而精致建设要求我们摈弃粗放式的城市建设模式,提升建设理念,创新建设模式,提高建设水平,做到量的扩张、质的提高、品位提升三者并重,进一步塑造城市美好形象。始终坚持“一草一木都是精品,一砖一瓦都是艺术”的执著追求,做到精心打造、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力争把每个工程都建成精品、名品、艺术品。注重建筑之间的色彩、体量、式样的搭配组合,形成整体景观效果,打造城市整体风格,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让生活在城市里的市民由衷地感到幸福和自豪。

  精致建设是推进淮安特色城市化的客观要求。注重特色城市建设、不断赋予城市建设新的内涵,对于提升地区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至关重要。特色城市化,虽然规划要首先体现特色,但更需要以精致建设来展现城市的独特魅力。这就要求在城市建设中,在经典规划的基础上,通过精心组织勘察设计,将建筑的整体美感和单体特色有机统一,努力形成“合则和谐美,分则个性秀”的效果;通过精心组织施工,实施精细管理,确保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能体现精致建设的要求;通过实施质量监督,保证每项工程都符合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各项要求。通过坚持精致建设,确保每项工程都是精品工程,争取多出建筑艺术品,以进一步彰显淮安绿水、历史、文化等城市特色。

  二、注重实践,将精致建设理念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

  (一)着力提高勘察设计水平。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建设设计方案的优劣对最终形成的建筑(市政)工程品质至关重要,要以一流的建设设计来保证城市建设出精品。一是坚持名家设计。对城市建设的工程项目,要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高资质、高水平的勘察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借助名家的大手笔、神来之笔和精彩之笔为城市建设增色添彩,提高城市品位和内涵。二是注重方案配套衔接。加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之间的衔接,做到建筑设计方案与沿街、沿路市政设施和环境人文景观建设设计方案相协调,地面建筑设计方案与地下综合管网建设设计方案相协调,建筑单体设计与建筑节能设计方案相协调,小区建筑设计方案与小区内外基础设施建设设计方案相配套。三是加强方案审查。组织专家对高层建筑和重要市政工程的建设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尤其是加强市政综合管网施工图审查。四是提升行业能力。积极开展优秀设计方案评比活动,并将评比活动与资质管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全市整体勘察设计水平。

  (二)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精品工程要以一流的建设质量作保证。工程质量监管涉及建设各方主体,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精致建设要求贯彻落实到建设过程各个环节。一是强化全过程监管。坚持把高标准、严要求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建立质量监管闭合体系,以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为重点,切实加强对建设、施工、监理和检测等各方主体建设行为的监管。对重点项目和市政重点工程,通过市场竞争,选择高资质、高水平并创造过国优或省优工程的企业进行施工,同时坚持走富家开发之路。二是创新监管方式。组织开展建设工程质量巡查,大力推行关键环节预警提示制、监理质量适时报告制、重要环节现场监督制以及分户验收制,逐步建立差别化管理模式,积极探索质量监管长效机制,以不断提高质量监管效能。三是抓好市政工程监管。建立健全市政工程设计审查等各项制度,大小市政工程都要坚持科学设计、严格审查,做到建设程序规范、施工组织科学、工地标化文明、工程质量优良。

  (三)大力开展优质工程创建活动。强化行政推动,贯彻落实市政府《优质工程创建管理办法》,充分调动建设各方主体创优积极性,以建造更多优质精品工程。一是扩大创优范围。凡是建设体量达到相应标准的建筑工程、市政项目,都要通过建设相关职能部门引导和监督,以相关合同形式,一律按照国优、省优或市优标准明确创优目标,落实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等企业单位的创优责任,分别制定创优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落实。二是调动创优积极性。坚持实行优质优价制度,建设部门参与对创优资金的监管,让质量与价格挂钩。坚持实行招投标加分制度,凡是近三年在淮创建过国家、省和市级优质工程的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在招标投标综合评标时,适当加分,优先中标,让市场与现场挂钩。三是实行激励机制。设立优质工程奖励基金,每年提请市政府召开一次优质工程表彰大会,对获得国家“鲁班奖”、省“扬子杯”和市“翔宇杯”等优质工程的相关企业、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通过大力开展优质工程创建活动,不断提高我市优质工程比例,努力创造更多的功能完善、造型优美、特色鲜明的优质精品工程。

  (四)不断推动建设科技创新。广泛研发、利用“四新”成果,是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打造精品工程、实现精致建设的重要途径。一是扎实开展质量通病防治科技攻关。全面推行《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施工控制标准》,保证住宅工程质量,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继续发挥质量通病课题攻关小组的人才、技术优势,针对应用“四新”过程中产生的新的质量通病,集中力量开展技术攻关,不断修订完善质量通病控制标准。二是大力开展建筑节能技术创新工作。要认真总结我市自保温结构体系等国内领先技术研发经验,继续开展新建民用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绿色建筑等试点示范工程建设,扩大试点示范工程范围,争取多出省级建设科技示范工程,实现国家建设科技示范工程零的突破。三是不断提高企业科研能力。以20家产值超5亿元的建筑企业为重点,认真落实扶持建筑业发展的6项措施,加快企业科技研发平台建设,提高自主科技创新能力。继续深入开展群众性质量攻关,争创国家级、省级工法、QC成果及专利。

  三、创新举措,为精致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大力营造争创优质精品氛围。实现精致建设,不仅需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强力推动,更需要建设各方主体全力实施和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监督。一是加大宣教力度。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建设行业的精品意识,自觉地把精致建设理念落实到每一个建设工程中去。积极推行参建各方质量宣教培训制,引导建设各方主体能够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以足够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来保障优质精品工程创建,力争多给后人留下可赞叹的建筑艺术品。二是强化行政推动。集中优势资源,坚持重点突破,有选择、有重点地培育一批试点示范工程,加大技术支持和现场指导力度,以点带面,带动我市建筑(市政)工程整体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争创更多的国家“鲁班”奖、省“扬子杯”和“中国市政金杯示范”奖、省优市政工程。

  (二)切实增强工作合力。坚持经典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打造城市特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强化部门协作,做到整体联动,形成合力。一是要部门联动。加强与发改、规划、城管、房管、园林等部门的联系与联动,充分发挥精致建设承上启下的作用,努力实现经典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三者之间有机统一。二是要市、区联动。深入研究目前在新区、园区、开发区建设相对独立和投资建设主体多元化背景下,建设工程管理和质量监督的方式方法问题,切实履行赋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设工程综合管理职能,消除质量管理盲点,落实精致建设要求,全面提升建设工程质量和水平。三是要内部联动。建设系统内部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主动加强协调与配合。要完善部门之间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全力打造建设人才队伍。精致建设,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建设人才队伍。一是加强建设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加快培养专家型建设人才。拓宽人才渠道,加快引进专业型紧缺人才。聚集外部人才资源,充分发挥“柔性人才”的作用。二是加强建设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引导企业增加投入,采取教育、培训、引进等多种措施,加快企业领军人才培养和建造师及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加强建设工人的技能培训。充分发挥我市职业技术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开展建设工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动技能竞赛活动,努力造就数以万计的素质高、劳动技能强、能够承担建设精品工程任务的建设大军。(作者为市建设局局长、党委书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