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 学生时代
- 2009-08-25 12:48:16
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重要决定,就是要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中央关于在厦门大学等一批部属高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示精神和要求,厦门大学党委决定在3月至8月在全校深入开展此项活动,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亲身参与了学习的整个过程,无论是学校党委、学院党委和团委,对此都给予了十分的关注,精心制定了详细计划安排,通过一系列读书会,听院领导讲座、专家辅导报告等形式,使每一位党员在理论修养水平方面都从不同程度得到了提高,下面就我个人在这段时间的学习心得体会做一个详细阐述。
首先从两本书说起,为了使大家对科学发展观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党委为每一名党员都订购了2本教材,分别是《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是学习科学发展观必备的资料,各党支部都至少举行一次读书会,把大家集中起来具体学习,一次交流会,把各人的心得体会拿出来交流分享,使大家能得到更为深刻的认识体会。这两本书,分别收入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科学发展的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外发展和改革开放,是我国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个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要深刻理解第一要义是发展。强调第一意义是发展,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基于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望,基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基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履行党的执政使命作出的重要结论。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人类社会发展要逐步消灭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使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邓小平在总结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强调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们必须牢记,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其次是在听讲座、辅导班上面的总结,为了使同学更好的学习科学发展观,学院特意邀请了厦门大学马列主义方面的专家,原厦门大学党校副校长洪成得教授给我们做了专场辅导,洪教授从背景,紧迫性极其深远意义等方面给我们做了精彩的阐述,一个“逼”字道出了学习的紧迫性,我们国家虽然在经历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也突现了很多的问题,如果不着手解决这些问题,将会制约社会的进步,甚至可能会葬送了社会主义进程和葬送了党的执政地位。
我们国家现在的综合国力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但在世界财富的分配上仅占6%,我们的人口占世界1/5,人均拥有量很低,资源消耗惊人,环境污染严重,耕地面积锐减,发展模式粗放等等,食品安全、生产安全、药品安全等一直在刺激着国民的神经。法制不健全,群体性事件,大面积腐败等等不和谐因素一直在困扰着社会的发展,如果我们不赶紧改变这种现状,那么用不了几年,我们将面临着无粮食可吃,无纯净水可喝,无资源可用,更谈不上发展的前途了!
洪教授最后用三句话概括了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党员干部受教育,理论上水平上台阶,人民群众得实惠,真是一语中的!
作为一名在校学生党员,我深感形势的紧迫和知识的重要性,我们是国家科研生产的主力军,是代表国家未来二十几年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把科学发展观学好,理解透,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发挥好,运用好!我们应充分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和能观主动性、创造性,与时俱进,为人民的美好明天奉献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