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造和谐心得经验
- 学生时代
- 2009-08-01 14:44:00
一、选好班子,配强队伍,发挥能人作用。
创建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关键是如何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好农民增收致富的问题。青桐村辖区村小组,总面积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10亩,山林面积6054亩,总人口1031人,支部有党员22人,近年来,**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深入分析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明确提出以“经济强村”为突破口,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实现富民强村,达到创建和谐平安新农村,通过前几任村委班子的不断实践,**村逐浙把目光锁定在“大棚蔬菜”、“白莲生产”、“烤烟生产”三大支柱产业,全村有1/3上村民以种植大棚蔬菜为主,通过种植反季节大棚蔬菜,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收入,青桐村生产的反季节蔬菜几乎占了全县蔬菜供应的1/2以上,光种植大棚蔬菜一项,全村农民人均收入就达1000元以上。至目前为止,全村电话、电视普及率达100%,人均住房面积及26平方米,76%的农户住上了钢筋水泥楼,100%的村民饮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这些成绩的取得,保益于以下几点做法:一是选好班长,发挥经济能人的带头作用。“农村要致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关键在于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组织和一支高素质和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而选好这个支部的“班长”又是关键的关键。青桐村在选拔农村基层干部时,坚持“靠得住、有本事、群众公认”的原则,把政治坚定,思维活跃,能带领群众致富的经济能人选拔到村级基层组织中来,着力打造一个“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村集体领导班子。现任青桐村支部书谢克强就是群众推选上来的一个党员致富带头人。近年来,他不但自己搞大规模大棚蔬菜反季节种植,还和村班子达成共识,利用青桐村离县城近的优势,发动村民大量种植大棚反季节蔬菜,引导村民走上致富之路。二是先准载体,强化村级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2004年乘着村级“两委”班子换届的契机,在“两推一选”和村民直选工作中,把“双带”党员和致富能人选入“两委”班子,使他们真正成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领头雁”。并抓住“选、育、促、管”四个环节加强培养。即“选”就是用率民致富的标准选好班长,配好班子;“育”就是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党支部班子的素质;“促”就是对农村党支部实行目标管理,使其感到有压力;“管”就是建立科学规范的村级干部管理监督机制。从而提高“两委班子工作的凝聚力战斗力。三是理清思路,创机发展模式。青桐村“两委班子”清醒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扬长避短,力求做到“三点”,即“年初有要点,年内有重点,年末有亮点”。村“两委”班子通过调查研究,决定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写好两篇文章:一是写好“山的”文章,抓好村集体6054亩山林的发包,通过招标,收入达2万多元。充分利用荒山发展南丰蜜桔的种植。二是写好“田”的文章,在村里发展600多亩无公害大棚蔬菜基地。另外,青桐村原来在港仔背有100多亩水田因无电而没有人愿意承包,村委会利用各种渠道让其通化后,100多亩水田增值6万余元。
二、村务公开、依靠群众、强化民主管理。
**村在组织建设上一直是全县民主选举的示范点,第四届村委会选举就是县委组织部选举干部的试点工程,村委会书记、主任及所有村委委员全部通过村民民主选举产生,从根本上保证了村“两委”能切实维护全村人的利益。村“两委”在管理工作中一律实行阳光作业,充分发扬民主。一是强化民主决策。村里重大事务的决策,各项工作的安排,村“两委”都通过农民代表大会和党员代表大会,在最基层做到了不多数人认可的事务不拍板,总体受益不现体的不实施。二是实行民主管理。青桐村委“两委”在村务管理方面,始终坚持群众事务群众参与、群众管理的原则,成立了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民事村办中心、村民议事组等机构,在全村选出二十多名村民代表,先后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财务管理制度等,还专门成了民主理财小组和制定了村委会财务管理办法。每月最后一天召开村干部会议,集体审核财务开支,每半年召开一次村民代表大会,每年年终召开一次全体村民大会,公开村“两委”财务支出。三是加强民主监督。实行村务、组务公开,对群众关注的征用土地、宅基地审批、山林水库发包、计生指标发放、救济救实款物的发放,村、组干部工资奖金等群众关注的敏感性问题,村“两委”坚持每季度向全村村民公布一次,村级财务每季度向群众公开一次,村小组财务每年向群众公布一次,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年终召开总结表彰大会,通过村委会全年的工作及财务收支结算情况,真正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三、依法治村,群防群治,营造和谐氛围。
**自改革开放以来创下了连续二十多年无刑事案件、无犯罪人员、无群体性事件、无群众性纠纷械斗、无民转刑案件、无集体上访事件。村里村外人们深切地感受到这里干群关系互信融洽、家庭邻里和睦相处、社会环境安定祥和、村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浓厚氛围。这个局的出现,关键在于村里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一是健全了服务网络机构,积极履行职责,青桐村先后成立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红白喜事理事会”、“禁赌禁偷理事会”、“村民纠纷调解理事会”等群防群治组织,建立了综治网络,设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制宣传、爱国卫生等工作小组,选任了信息员、巡防员、护林员等,每半个月定期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会议。二是村两委坚持引导村民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巩固农村文化阵地,以农民夜校为平台,每年定期邀行各行技术骨干为农民上好大棚蔬菜载培技术、白莲载培技术、播放各类电教片。为了树立“文明、健康、进步”的村风民风,青桐村还坚持在全村开展了评选“和谐平安家庭”和“搞好村容村貌、美化农村环境”等活动,引导村民正确处理家庭邻里关系,要求村民做到建房优化、房前屋后绿化、环境卫生净化;三是建立应急预警机制,及时化解矛盾和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青桐村“两委”班子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行责任到人、层层分解,实行村“两委”干部包小组、村小组长包联防十长、联防十长包户,村委会干部坚持24小时有人值班,遇有矛盾纠纷、打架、森林火情等,村干部及时赶到现场调解、处理。始终坚持做到矛盾纠纷调处不过夜、不出村、不上交。 [Page]
四、以人为本,心系群众,提升服务意识。
**村“两委”工作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心系群众”的执政理念,改革开放以来,青桐村历届班子始终坚持思想教育先行的原则:一是坚持以细致入微的思想政治工作来推动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每一项中心工作在实施前,青桐村党支部都要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会、群众代表大会,村民大会,将政策精神明明白白告诉群众,取得群众支持和理解,对外出务工人员,利用节假日回乡团聚的机会,村干部坚持上门谈心了解掌握情况,防止不良习气带入村里,保护“净土净化”,不受外来污染。二是拓展村民诉求表达机制的畅通,让村民在有事时有渠道可表达。村“两委”利用每次会议后设立专门机构,倾听群众意见,并做好详细记录,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记录在案,待时机成熟后再解决。同时,每年年终总结会上邀请原村委会干部、老党员举行一次恳情交流座谈会,要求这些老党员、老干部对村“两委”一年来的工作进行点评,提出批评和建设,对新一年工作提出要求,这样既发挥了老干部、老党员的作用,又避免了村“两委”走错路、走弯路的机率。三是始终坚持把工作做到村民家,村干部与综治干部主动深入村民家中,了解民情,处理纠纷,同时,村民需要村干部办理证明、户口等事情,村干部从不拒绝。四是真情关爱困难群众。在集体经济仅1万多元的情况下,每年仍要拿出资金2000-3000元用于救助孤寡老人、困难家庭,每年对困难户名单进行张榜公布,发放各类救济及低保时坚持做到不遗漏一户,对所有困难户、特困户不需要他们找上村委会来,而是村委会干部主动上门征求意见,办好低保。从未发生因发放低保,困难补助引起的矛盾,干群关系的和谐使群众与党和政府同心同“曲”,和谐平安建设在青桐村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创建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关键是如何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好农民增收致富的问题。青桐村辖区村小组,总面积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10亩,山林面积6054亩,总人口1031人,支部有党员22人,近年来,**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深入分析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明确提出以“经济强村”为突破口,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实现富民强村,达到创建和谐平安新农村,通过前几任村委班子的不断实践,**村逐浙把目光锁定在“大棚蔬菜”、“白莲生产”、“烤烟生产”三大支柱产业,全村有1/3上村民以种植大棚蔬菜为主,通过种植反季节大棚蔬菜,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收入,青桐村生产的反季节蔬菜几乎占了全县蔬菜供应的1/2以上,光种植大棚蔬菜一项,全村农民人均收入就达1000元以上。至目前为止,全村电话、电视普及率达100%,人均住房面积及26平方米,76%的农户住上了钢筋水泥楼,100%的村民饮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这些成绩的取得,保益于以下几点做法:一是选好班长,发挥经济能人的带头作用。“农村要致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关键在于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组织和一支高素质和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而选好这个支部的“班长”又是关键的关键。青桐村在选拔农村基层干部时,坚持“靠得住、有本事、群众公认”的原则,把政治坚定,思维活跃,能带领群众致富的经济能人选拔到村级基层组织中来,着力打造一个“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村集体领导班子。现任青桐村支部书谢克强就是群众推选上来的一个党员致富带头人。近年来,他不但自己搞大规模大棚蔬菜反季节种植,还和村班子达成共识,利用青桐村离县城近的优势,发动村民大量种植大棚反季节蔬菜,引导村民走上致富之路。二是先准载体,强化村级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2004年乘着村级“两委”班子换届的契机,在“两推一选”和村民直选工作中,把“双带”党员和致富能人选入“两委”班子,使他们真正成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领头雁”。并抓住“选、育、促、管”四个环节加强培养。即“选”就是用率民致富的标准选好班长,配好班子;“育”就是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党支部班子的素质;“促”就是对农村党支部实行目标管理,使其感到有压力;“管”就是建立科学规范的村级干部管理监督机制。从而提高“两委班子工作的凝聚力战斗力。三是理清思路,创机发展模式。青桐村“两委班子”清醒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扬长避短,力求做到“三点”,即“年初有要点,年内有重点,年末有亮点”。村“两委”班子通过调查研究,决定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写好两篇文章:一是写好“山的”文章,抓好村集体6054亩山林的发包,通过招标,收入达2万多元。充分利用荒山发展南丰蜜桔的种植。二是写好“田”的文章,在村里发展600多亩无公害大棚蔬菜基地。另外,青桐村原来在港仔背有100多亩水田因无电而没有人愿意承包,村委会利用各种渠道让其通化后,100多亩水田增值6万余元。
二、村务公开、依靠群众、强化民主管理。
**村在组织建设上一直是全县民主选举的示范点,第四届村委会选举就是县委组织部选举干部的试点工程,村委会书记、主任及所有村委委员全部通过村民民主选举产生,从根本上保证了村“两委”能切实维护全村人的利益。村“两委”在管理工作中一律实行阳光作业,充分发扬民主。一是强化民主决策。村里重大事务的决策,各项工作的安排,村“两委”都通过农民代表大会和党员代表大会,在最基层做到了不多数人认可的事务不拍板,总体受益不现体的不实施。二是实行民主管理。青桐村委“两委”在村务管理方面,始终坚持群众事务群众参与、群众管理的原则,成立了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民事村办中心、村民议事组等机构,在全村选出二十多名村民代表,先后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财务管理制度等,还专门成了民主理财小组和制定了村委会财务管理办法。每月最后一天召开村干部会议,集体审核财务开支,每半年召开一次村民代表大会,每年年终召开一次全体村民大会,公开村“两委”财务支出。三是加强民主监督。实行村务、组务公开,对群众关注的征用土地、宅基地审批、山林水库发包、计生指标发放、救济救实款物的发放,村、组干部工资奖金等群众关注的敏感性问题,村“两委”坚持每季度向全村村民公布一次,村级财务每季度向群众公开一次,村小组财务每年向群众公布一次,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年终召开总结表彰大会,通过村委会全年的工作及财务收支结算情况,真正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三、依法治村,群防群治,营造和谐氛围。
**自改革开放以来创下了连续二十多年无刑事案件、无犯罪人员、无群体性事件、无群众性纠纷械斗、无民转刑案件、无集体上访事件。村里村外人们深切地感受到这里干群关系互信融洽、家庭邻里和睦相处、社会环境安定祥和、村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浓厚氛围。这个局的出现,关键在于村里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一是健全了服务网络机构,积极履行职责,青桐村先后成立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红白喜事理事会”、“禁赌禁偷理事会”、“村民纠纷调解理事会”等群防群治组织,建立了综治网络,设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制宣传、爱国卫生等工作小组,选任了信息员、巡防员、护林员等,每半个月定期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会议。二是村两委坚持引导村民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巩固农村文化阵地,以农民夜校为平台,每年定期邀行各行技术骨干为农民上好大棚蔬菜载培技术、白莲载培技术、播放各类电教片。为了树立“文明、健康、进步”的村风民风,青桐村还坚持在全村开展了评选“和谐平安家庭”和“搞好村容村貌、美化农村环境”等活动,引导村民正确处理家庭邻里关系,要求村民做到建房优化、房前屋后绿化、环境卫生净化;三是建立应急预警机制,及时化解矛盾和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青桐村“两委”班子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行责任到人、层层分解,实行村“两委”干部包小组、村小组长包联防十长、联防十长包户,村委会干部坚持24小时有人值班,遇有矛盾纠纷、打架、森林火情等,村干部及时赶到现场调解、处理。始终坚持做到矛盾纠纷调处不过夜、不出村、不上交。 [Page]
四、以人为本,心系群众,提升服务意识。
**村“两委”工作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心系群众”的执政理念,改革开放以来,青桐村历届班子始终坚持思想教育先行的原则:一是坚持以细致入微的思想政治工作来推动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每一项中心工作在实施前,青桐村党支部都要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会、群众代表大会,村民大会,将政策精神明明白白告诉群众,取得群众支持和理解,对外出务工人员,利用节假日回乡团聚的机会,村干部坚持上门谈心了解掌握情况,防止不良习气带入村里,保护“净土净化”,不受外来污染。二是拓展村民诉求表达机制的畅通,让村民在有事时有渠道可表达。村“两委”利用每次会议后设立专门机构,倾听群众意见,并做好详细记录,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记录在案,待时机成熟后再解决。同时,每年年终总结会上邀请原村委会干部、老党员举行一次恳情交流座谈会,要求这些老党员、老干部对村“两委”一年来的工作进行点评,提出批评和建设,对新一年工作提出要求,这样既发挥了老干部、老党员的作用,又避免了村“两委”走错路、走弯路的机率。三是始终坚持把工作做到村民家,村干部与综治干部主动深入村民家中,了解民情,处理纠纷,同时,村民需要村干部办理证明、户口等事情,村干部从不拒绝。四是真情关爱困难群众。在集体经济仅1万多元的情况下,每年仍要拿出资金2000-3000元用于救助孤寡老人、困难家庭,每年对困难户名单进行张榜公布,发放各类救济及低保时坚持做到不遗漏一户,对所有困难户、特困户不需要他们找上村委会来,而是村委会干部主动上门征求意见,办好低保。从未发生因发放低保,困难补助引起的矛盾,干群关系的和谐使群众与党和政府同心同“曲”,和谐平安建设在青桐村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