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和谐统一辩证法地运用及启示(0)-中国哲学
- 学生时代
- 2009-05-23 16:12:29
?毛泽东要求在民主政权中工作的共产党员在工作作风上要尊重党外人士的 权利和自由,诚心诚意同他们合作?他说:“必须教育担任政权工作的党员,克服他们不愿 和不惯同党外人士合作的狭隘性,提倡民主作风,遇事先和党外人士商量,取得多数同意, 然后去做?同时,尽量地鼓励党外人士对各种问题提出意见,并倾听他们的意见?”?⑤“ 对参加我们政权的党外人士的生活习惯和言论行动,不能要求他们和共产党员一样,否则将 使他们感到不满和不安?”?⑥给党外人士生活习惯和言论行动的自由,是完全必要的?有 了这种大统一下的小自由,才能使党内外人士和睦相处,更好地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 第三,为了达到和谐统一,矛盾的一方必须自觉节制自己,实行某些必要的让步,主动放弃 某些利益和要求?
为了团结全国一切力量共同抗日,我党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主动的让步?“我们曾经在政治上 作过一些让步,那就是停止没收土地,改编红军,改变苏区制度,这是一种政 治上的让步?这是为了建立统一战线团结全民共同对敌的必要步骤?我们的友党也作了让步 ,那就是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等等?这种为了团结抗日,为了长期合作的互让政策是很好 的,很对的?”?⑦没有主动让步,统一战线不会建立?
在统一战线中即使发生了某些不可避免的斗争,这种斗争也必须有所节制,适可而止,决不 可无止境地斗下去?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必须维持统一战线,这是毛泽东在多种场合反复告 诫全党的?同顽固派进行必要的斗争是为了维护统一战线,因而这种斗争是相对的,是有条 件的,这个条件就是“有理?有利?有节”?这就是说,在一定时期(依一时说),统一是 绝对的,斗争是相对的?统一性与斗争性的相对绝对关系是可以转化的?
二?和谐统一的辩证法在国际统一战线中的运用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政策和方针?其根本指导思想是 维护世界和平,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和平良好的环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 发展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是一种崭新的?公正的国际关系准则?它的本质是反对 侵略扩张,维护世界和平,在世界范围内构建和谐统一体?其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与“平等互利”是矛盾双方互相“给予”,给予对方尊重和利益;“互不侵犯”与“互不 干涉内政”是矛盾各方对自己的克制或节制,最终达到“和平共处”,构建和谐统一体的目 标和结果?
新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关系,支持和促进发展中国家内部 的团结与合作,以使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和谐共处的统一体?中国一贯主张要以大局为重, 以共同利益为重,采取克制态度,本着互谅互让?求同存异的原则,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内部 问题和分歧,并为此做了许多工作?同样,第三世界各国也给予了中国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就是第三世界国家联合斗争的结果?中国作 为第三世界的一个成员,与其他各国互相支持,真正实现了合作与共赢?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也努力加强同美国之外的西方国家的联系与合作?当时毛泽东 分析这些西方国家同中国至少在两个方面具有共同点?同一性?即在政治上的互 需和经济上的互补?基于此,毛泽东亲自做工作,多次同西方国家领导人和政界人士谈话, 指出中国同这些国家合作的基础所在,最终促成了法国1964年与中国建交,这是中国加强同 西欧关系的重大突破?到20世纪70年代还实现了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都是双方互利共 赢的成功范例,不仅对双方有好处,而且对维护世界和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几点启示
1.虽然毛泽东没有明确提出和使用过和谐统一这一命题,但他的哲学著作和一系列论述中 却蕴含着和谐统一的辩证法思想?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透现出他高深的哲学素养和高超的政治智慧,我们应当珍惜这份宝贵的思想遗产?深入研 究阐发这一思想并将其作为指导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必定会有助于我们最广 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2.应当将“和谐统一”看作是一个广泛的哲学概念?它首先主要是指哲学上的统一性 或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相吸引?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互相联系的性质和趋 势?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和谐统一归结为某一种具体的统一形式,它并非单指政治或军事上的 “同盟”?“联盟”?“共同体”等;从社会生活实践来看,它可以涵盖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诸多领域的协调?协作?合作?联盟?联系?互补?互利?双赢?多赢等种种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统一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统一的内容?形式?方法?性质各不相同?所以 我们应从哲学?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各方面的结合中,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 去理解“和谐统一”这个概念?
3.毛泽东并不认为所有的矛盾都可以用协调的方式加以解决?社会领域里的对抗性矛盾? 敌我矛盾,只能用一方克服另一方的扬弃方式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特别强调矛盾 双方的对抗性与不可调和性,强调必须通过揭露矛盾双方的对立,促成事物的转化,达到革 命的目的? 4.和谐统一体内部矛盾各方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失去这种独立性,就不能构建真正的 和谐统一?毛泽东经常强调,事物内部
为了团结全国一切力量共同抗日,我党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主动的让步?“我们曾经在政治上 作过一些让步,那就是停止没收土地,改编红军,改变苏区制度,这是一种政 治上的让步?这是为了建立统一战线团结全民共同对敌的必要步骤?我们的友党也作了让步 ,那就是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等等?这种为了团结抗日,为了长期合作的互让政策是很好 的,很对的?”?⑦没有主动让步,统一战线不会建立?
在统一战线中即使发生了某些不可避免的斗争,这种斗争也必须有所节制,适可而止,决不 可无止境地斗下去?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必须维持统一战线,这是毛泽东在多种场合反复告 诫全党的?同顽固派进行必要的斗争是为了维护统一战线,因而这种斗争是相对的,是有条 件的,这个条件就是“有理?有利?有节”?这就是说,在一定时期(依一时说),统一是 绝对的,斗争是相对的?统一性与斗争性的相对绝对关系是可以转化的?
二?和谐统一的辩证法在国际统一战线中的运用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政策和方针?其根本指导思想是 维护世界和平,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和平良好的环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 发展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是一种崭新的?公正的国际关系准则?它的本质是反对 侵略扩张,维护世界和平,在世界范围内构建和谐统一体?其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与“平等互利”是矛盾双方互相“给予”,给予对方尊重和利益;“互不侵犯”与“互不 干涉内政”是矛盾各方对自己的克制或节制,最终达到“和平共处”,构建和谐统一体的目 标和结果?
新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关系,支持和促进发展中国家内部 的团结与合作,以使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和谐共处的统一体?中国一贯主张要以大局为重, 以共同利益为重,采取克制态度,本着互谅互让?求同存异的原则,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内部 问题和分歧,并为此做了许多工作?同样,第三世界各国也给予了中国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就是第三世界国家联合斗争的结果?中国作 为第三世界的一个成员,与其他各国互相支持,真正实现了合作与共赢?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也努力加强同美国之外的西方国家的联系与合作?当时毛泽东 分析这些西方国家同中国至少在两个方面具有共同点?同一性?即在政治上的互 需和经济上的互补?基于此,毛泽东亲自做工作,多次同西方国家领导人和政界人士谈话, 指出中国同这些国家合作的基础所在,最终促成了法国1964年与中国建交,这是中国加强同 西欧关系的重大突破?到20世纪70年代还实现了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都是双方互利共 赢的成功范例,不仅对双方有好处,而且对维护世界和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几点启示
1.虽然毛泽东没有明确提出和使用过和谐统一这一命题,但他的哲学著作和一系列论述中 却蕴含着和谐统一的辩证法思想?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透现出他高深的哲学素养和高超的政治智慧,我们应当珍惜这份宝贵的思想遗产?深入研 究阐发这一思想并将其作为指导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必定会有助于我们最广 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2.应当将“和谐统一”看作是一个广泛的哲学概念?它首先主要是指哲学上的统一性 或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相吸引?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互相联系的性质和趋 势?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和谐统一归结为某一种具体的统一形式,它并非单指政治或军事上的 “同盟”?“联盟”?“共同体”等;从社会生活实践来看,它可以涵盖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诸多领域的协调?协作?合作?联盟?联系?互补?互利?双赢?多赢等种种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统一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统一的内容?形式?方法?性质各不相同?所以 我们应从哲学?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各方面的结合中,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 去理解“和谐统一”这个概念?
3.毛泽东并不认为所有的矛盾都可以用协调的方式加以解决?社会领域里的对抗性矛盾? 敌我矛盾,只能用一方克服另一方的扬弃方式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特别强调矛盾 双方的对抗性与不可调和性,强调必须通过揭露矛盾双方的对立,促成事物的转化,达到革 命的目的? 4.和谐统一体内部矛盾各方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失去这种独立性,就不能构建真正的 和谐统一?毛泽东经常强调,事物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