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论情感在哲学中地地位与作用(0)-中国哲学
- 学生时代
- 2009-05-23 16:10:04
自儒家,但也融会了西方哲学的一些观念,当然他本人所做出的创造性的理论转换,确实独具匠心,发前人所未发,值得我们进一步发掘与探讨。?
?注释?
①②④⑦⑧⑨⑩(12)(13)(14)(17)(18)冯友兰:《三松堂学术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第436、436、559—560、438、438、438—439、617、610、614、614—615、136、137页。
③冯友兰:《冯友兰选集》上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33页。
⑤⑥[美]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中华书局,2005年,第505、525页。
(11)(15)(16)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五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30、431、431页。?
?注释?
①②④⑦⑧⑨⑩(12)(13)(14)(17)(18)冯友兰:《三松堂学术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第436、436、559—560、438、438、438—439、617、610、614、614—615、136、137页。
③冯友兰:《冯友兰选集》上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33页。
⑤⑥[美]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中华书局,2005年,第505、525页。
(11)(15)(16)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五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30、431、4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