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运动及其对巴东农业产业化的启示
- 学生时代
- 2009-04-26 20:45:47
三、启示
我们要充分借鉴一村一品运动中经验教训,坚定农业产业化发展信心,结合我县实际,围绕正确处理政府、专合组织、企业、农户四个方面的关系来抓发展。在稳定目前“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基础上,通过政府的扶持,逐步有序地向“企业 专合组织 基地 农户”的模式前进,到让农民合作组织牵头,联结并涵盖企业加工、农户生产,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管理的模式过渡,即“专合组织 企业 基地 农户”,以此来实现农户收入的最大化。当前阶段,迫切需要加强企业、专合组织与基地方面的培育,推动农业产业化组织以各种形式自由发展。为此,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快发展。
(一)转变政府职能,加大投入
各级政府,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服务职能,为农业产业化建设营造必备的良好环境。县一级政府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继续实施“六个一”机制,即“一个领导、一个专班、一块资金、主抓一个产业、扶持一家农合组织、负责一家龙头企业”,抓产业规划引导,抓农合组织建设,抓龙头企业重组与扶持,抓外部市场开发,抓内部环境营造,抓人才引进和培训;(乡)镇一级政府要积极向龙头企业靠拢,组织集中连片的基地发展和农合组织的培育;村一级要有能人带动,典型示范,大力开展“一品村”建设。另一方面,要围绕产业化加大投入。
一是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电力、通讯等设施建设力度,如结合通畅、通达工程,调整做好交通规划,优先发展能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交通建设。但要避免随意、过度滥建基础设施,影响自然生态现象的发生。
二是加大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方面的投入,结合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完善“以钱养事,促进发展,供需见面”的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服务中心人员的积极性,切实开展好农业科技指导与扶持。
三是进一步加大农业科研成果推广投入。充分发挥科技部门职能,加强与科研院所联合,激发全民创新热情。注重借助上级科研力量支持,不仅要着力改良品种,大力引进、培育、推广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如大分县的香菇,在世界上小有名气,就得益于该县成立的香菇研究指导中心,对新品种的开发及其培训、推广。还要加强对土特产品的研究试制,不断挖掘、创新,努力赋予传统土特产品以新的时代气息,推销出去,打开市场。市场本身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不要怕失败。当然,至少在初期发展,创新在相当程度上还有赖于政府鼓励的运转机制。
四是引导创新各种投入方式。如创新单位对口扶贫模式或提倡城市居民利用闲散资金,结对农户开展农业方面的投入,既能使富余资金寻求利润,又能扶持农户增收。
(二)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突出营销体系创新重点
一是要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功能的宣传,加强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诚信体系建设,增强农民市场、法规、契约、组织等方面的意识,提高组织中管理人员的文化技术和经营管理素质,推动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
二是通过对专业合作组织的规范以及职能的健全,帮助农户在生产、流通领域的各个方面实现利益诉求。不仅要切实提高分散农户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保护农业生产积极性,而且要逐步达到让农民获得其他环节增值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要以健全营销体系,创新营销模式为突破口,通过力争与大超市实现直接对接、组织营销队伍等多种方式畅通销售渠道。发展初期,特别要避免因规模化经营及市场问题带来“谷贱伤农”现象的发生。
(三)积极发展1.5次产业,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业
一是努力扩大简单加工品规模,将其作为商品扩大经营的基础。例如我县的土家人公司生产的原粮加工产品,进入武汉中百超市,一个月的销售业绩达到46万元,远高于其他精加工产品的销售额。
二是要通过1.5次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吸引以农为主的企业集中投资、办厂,关键是劳动密集型的龙头企业的进入,既增加就业,又有利于发展、带动、形成“小而专、小而联”的产业聚集,有利于追求聚集经济效益。在这个过程中,要针对实际发展情况,以实现节约成本,扩大效益为目标,可以农合组织自办简单加工制造,也可以现有企业联合重组等,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形式。
(四)发展与管理并重,加快产业基地建设,振兴农特产品资源
为此,工作重点应围绕充分调动、发挥农户自身创造性与生产积极性展开。
一是在摸清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在保障农户基本口粮自给条件下,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在更高层次区域中找准本地区优势资源应有的位置(如在国家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重点发展的10类114个品种中,巴东就有魔芋、天麻、绿茶、红小豆等列入其中),对有经济差别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坚决扶持壮大,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不仅要做到“一村一品”,更要“多村一品”,甚至“一乡一品”;对竞争激烈的产业和产品要改良品种,提高质量或改进工艺,增加产品功能,扩大市场占有率。
二是进行产权制度、金融信贷与保险等方面的改革。切实明确经济主体,完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运行机制,同步落实好对农业发展方面的政策性支持,以推动并强化对产业基地的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黄蕾.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基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比较[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2、(日)松平守彦著;王翊译.一村一品运动[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
3、牛若峰,夏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概论[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我们要充分借鉴一村一品运动中经验教训,坚定农业产业化发展信心,结合我县实际,围绕正确处理政府、专合组织、企业、农户四个方面的关系来抓发展。在稳定目前“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基础上,通过政府的扶持,逐步有序地向“企业 专合组织 基地 农户”的模式前进,到让农民合作组织牵头,联结并涵盖企业加工、农户生产,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管理的模式过渡,即“专合组织 企业 基地 农户”,以此来实现农户收入的最大化。当前阶段,迫切需要加强企业、专合组织与基地方面的培育,推动农业产业化组织以各种形式自由发展。为此,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快发展。
(一)转变政府职能,加大投入
各级政府,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服务职能,为农业产业化建设营造必备的良好环境。县一级政府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继续实施“六个一”机制,即“一个领导、一个专班、一块资金、主抓一个产业、扶持一家农合组织、负责一家龙头企业”,抓产业规划引导,抓农合组织建设,抓龙头企业重组与扶持,抓外部市场开发,抓内部环境营造,抓人才引进和培训;(乡)镇一级政府要积极向龙头企业靠拢,组织集中连片的基地发展和农合组织的培育;村一级要有能人带动,典型示范,大力开展“一品村”建设。另一方面,要围绕产业化加大投入。
一是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电力、通讯等设施建设力度,如结合通畅、通达工程,调整做好交通规划,优先发展能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交通建设。但要避免随意、过度滥建基础设施,影响自然生态现象的发生。
二是加大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方面的投入,结合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完善“以钱养事,促进发展,供需见面”的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服务中心人员的积极性,切实开展好农业科技指导与扶持。
三是进一步加大农业科研成果推广投入。充分发挥科技部门职能,加强与科研院所联合,激发全民创新热情。注重借助上级科研力量支持,不仅要着力改良品种,大力引进、培育、推广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如大分县的香菇,在世界上小有名气,就得益于该县成立的香菇研究指导中心,对新品种的开发及其培训、推广。还要加强对土特产品的研究试制,不断挖掘、创新,努力赋予传统土特产品以新的时代气息,推销出去,打开市场。市场本身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不要怕失败。当然,至少在初期发展,创新在相当程度上还有赖于政府鼓励的运转机制。
四是引导创新各种投入方式。如创新单位对口扶贫模式或提倡城市居民利用闲散资金,结对农户开展农业方面的投入,既能使富余资金寻求利润,又能扶持农户增收。
(二)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突出营销体系创新重点
一是要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功能的宣传,加强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诚信体系建设,增强农民市场、法规、契约、组织等方面的意识,提高组织中管理人员的文化技术和经营管理素质,推动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
二是通过对专业合作组织的规范以及职能的健全,帮助农户在生产、流通领域的各个方面实现利益诉求。不仅要切实提高分散农户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保护农业生产积极性,而且要逐步达到让农民获得其他环节增值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要以健全营销体系,创新营销模式为突破口,通过力争与大超市实现直接对接、组织营销队伍等多种方式畅通销售渠道。发展初期,特别要避免因规模化经营及市场问题带来“谷贱伤农”现象的发生。
(三)积极发展1.5次产业,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业
一是努力扩大简单加工品规模,将其作为商品扩大经营的基础。例如我县的土家人公司生产的原粮加工产品,进入武汉中百超市,一个月的销售业绩达到46万元,远高于其他精加工产品的销售额。
二是要通过1.5次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吸引以农为主的企业集中投资、办厂,关键是劳动密集型的龙头企业的进入,既增加就业,又有利于发展、带动、形成“小而专、小而联”的产业聚集,有利于追求聚集经济效益。在这个过程中,要针对实际发展情况,以实现节约成本,扩大效益为目标,可以农合组织自办简单加工制造,也可以现有企业联合重组等,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形式。
(四)发展与管理并重,加快产业基地建设,振兴农特产品资源
为此,工作重点应围绕充分调动、发挥农户自身创造性与生产积极性展开。
一是在摸清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在保障农户基本口粮自给条件下,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在更高层次区域中找准本地区优势资源应有的位置(如在国家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重点发展的10类114个品种中,巴东就有魔芋、天麻、绿茶、红小豆等列入其中),对有经济差别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坚决扶持壮大,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不仅要做到“一村一品”,更要“多村一品”,甚至“一乡一品”;对竞争激烈的产业和产品要改良品种,提高质量或改进工艺,增加产品功能,扩大市场占有率。
二是进行产权制度、金融信贷与保险等方面的改革。切实明确经济主体,完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运行机制,同步落实好对农业发展方面的政策性支持,以推动并强化对产业基地的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黄蕾.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基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比较[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2、(日)松平守彦著;王翊译.一村一品运动[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
3、牛若峰,夏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概论[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