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科技学院
- 学生时代
- 2009-05-23 12:30:59
黑龙江科技学院坐落在哈尔滨市松花江畔,原名黑龙江矿业学院,是原国家煤炭工业部所属的院校。1998年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隶属关系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黑龙江省管理为主,是黑龙江省唯一一所具有矿业特色的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始建于1947年,1978年复建,1997年通过国家教学合格评价,并作为两所典型高校之一在全国做了经验介绍。经过60余年的“自强不息、创业创新”,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以矿业工程为特色,理、工、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在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固定资产14.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71亿元;设有16个教学单位、36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管、文、经、法6个学科门类。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拥有4个省重点学科、7个省重点专业、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培训中心、1个国家煤矿安全培训基地。2005年建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瓦斯固化储运实验室,成为国家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基础研究中心9个实验室之一。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39人,生师比15.5:1,教授151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为56.34%。有省教学名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优秀教师5人,省模范教师3人,省劳动模范2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省重点学科带头人、后备带头人16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9人。
学校以“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理念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实践,把德育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强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着力培养思想道德素质高,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十五”以来,本科生共有3097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在全国、全省大学生各类竞赛中获奖1154项,获奖数量和层次均为省内高校领先水平。近年来,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2%以上,连续五年保持省内高校前列。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8篇,获得国家专利5项。
学校坚持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1978年率先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学导式”教学法,得到教育界的普遍认同,并予推广。“十五”以来,学校承担“省新世纪教改工程”等教研课题296项;获省优秀教学成果奖21项,省级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98项,省部级优秀教材奖2项;建成省精品课9门,国家精品课1门。1999年,学校教务处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
学校坚持“以作为求地位、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思想,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围绕国家煤炭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近几年承担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省重大科技项目等12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67项,每年为地方经济创效益数亿元。还每年为区域煤炭行业定向培养400名本科生,得到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充分认可,并向其他省份推广。
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先后与俄罗斯、加拿大等国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办学和科技交流,不断引进、吸收、消化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国际合作办学的新经验,受到省教育厅的肯定和推广。利用奥地利政府贷款从欧洲引进了先进设备和技术,建成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现代制造工程中心。
学校坚持特色办学,在历史中形成传统,在发展中弘扬特色,以特色提升办学活力,铸就了反映办学传统和时代特征的“厚德博学、强吾兴邦”的校训和“求真求实、创业创新”的校风,突显了“一高一强”(思想道德素质高、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形成了“自强不息、创业创新,三重”(重德育、重工程、重实践)的办学特色,为煤炭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4万余名优秀人才。
学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显著成绩,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是省内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高校)等4项国家级荣誉,“省文明单位标兵”、省教育系统“师德建设十佳单位”、“省五一劳动奖状”(是省内五所高校之一)等42项省级荣誉。2000年以来,学校党委连续七年被黑龙江省委、省委高校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2005年作为三所典型高校之一在省教育厅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做了专题报告。
今天,黑龙江科技学院正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搞好一个科学定位,遵循‘两大’规律,实施‘三条线’管理,推进‘四个’转变”的办学方略,全面落实“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的教育理念,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着力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创建新型科技大学而努力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