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学生社区
- 2009-05-15 16:42:45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教育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资助的大学;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拥有地质学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教、哲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美丽的东湖之畔,苍翠的南望山下,毗邻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中国光谷”,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逸夫科技博物馆,是湖北省唯一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高校。学校占地面积1132505平方米,建筑面积755634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258956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252886平方米。长约380米的“地大隧道”贯通学校西、北校区,记载着上亿年历史的化石林与现代化的教学楼宇交相辉映,勾画了东校区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井然有序的现代化教学楼群、窗明几净的学生公寓、设施先进的实验大楼、宽阔的林荫大道,为莘莘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环境。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人才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学校顺应时代潮流,坚持突出办学特色,完善学科体系,提升办学水平,完成了从单科性大学向多科性大学的战略转变。全校师生已达成共识,把“建设地球科学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大学”确立为办学的阶段性目标,把“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确立为办学的长远目标。正是在这个远大目标的指引下,学校的各项事业正全面推进,学校的发展空间广阔而深远。
学校拥有一支研教并重、实力雄厚的优秀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100人,专任教师1583人,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博士生导师173人,教授375人,副教授435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4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7人,“楚天学者计划”入选教授3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02人。近5年来,学校新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湖北省教学名师3人。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学校现有各类科研机构、实验室、各类研究院(所、中心)89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开放)实验室、工程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1个。学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形成了以科技文献为主体、地球科学类文献为特色的馆藏体系。目前学校收藏各类图书资料共计200余万册,其中纸质图书资料139.69万册,中文电子图书80万册。从上世纪50年代起,学校相继在周口店、北戴河、三峡等地建立了6个教学实习基地,成千上万的学生通过实习基地得到系统的专业训练。其中周口店野外实习基地被誉为“地质工程师的摇篮”;依托三峡秭归实习基地,正在建设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其影响辐射全国。
学校大力构建以地球系统科学为主导的学科体系,在确保地学优势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应用科学、前沿科学,与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信息、纳米、材料、生物、能源、环保等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地质学、地矿类新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等四个专业全国排名第一,被列为自然科学、理学A级以上学校。学校现有10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1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其中,“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与“矿产普查勘探”2个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一;有17个学院(课部)、58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地质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土资源部地质工科人才培养基地;拥有硕士学位授予点120个,博士学位授予点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有16个工程硕士专业和20个高校教师专业;拥有MBA、MPA学位授予权。学校历来十分重视科技工作。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主持、参与各类科学研究2000余项,2007年学校科研合同经费达2.18亿元。近年来,科研经费平均以40%的年速度增长。
2003-2007年,学校主持“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国家级项目200余项。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50余项。殷鸿福院士主持完成的确定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金钉子”(国际标准)的科技成果荣获“2001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进展”,“200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2001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的殊荣;2004年,我校作为唯一的高校参加了被称为“深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的国家级高科技工程——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科学研究。在“神舟”飞船的7次顺利飞行中,我校中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独立研发的MAP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飞船的“返回搜救系统”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我校师生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杂志Nature上发表论文4篇。
学校拥有10项国家甲级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地质灾害评估、设计和监理甲级资质证书,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甲级资质证书和全国土地利用规划机构甲级资质证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科技服务平台。
学校主办的《地球科学》中文版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EI光盘版收录,英文版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SCIE收录;《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进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系统(CSSCI)。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各类学生41055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7817人、硕士研究生3464人、专业学位研究生1864人,博士研究生1046人,各类留学生473人。
学校积极推进学务指导制度,不断完善学分制,充分发挥教师育人的主体作用。在不断加强教学基本设施、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加大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的力度,创新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的机制,建立了创新人才和特殊人才的培养制度。全面实施了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在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评估,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学校已建成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有数十部教材入选“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选题,已建成电子电工、计算机、大学化学、大学物理、地质工程等多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周口店和秦皇岛实习站被批准为“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能力(野外实践)基地”。2004年我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湖北省研究生培养条件评估。
为激励学生学习,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设立了丰富的奖助学金,制订了完善的奖助制度。学校通过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每年为学生贷款达到2600万元,国家、学校、社会每年为我校学生提供的奖励资助金额近3200万元。学校除设立近半数学生享有的普通奖学金外,还设立了地质之光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