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
- 学生社区
- 2009-05-12 21:37:56
南京农业大学是一所直属教育部领导的,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法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现任党委书记管恒禄教授,校长郑小波教授。
南京农业大学起源于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农业博物科,前身是私立金陵大学农学院和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1952年院系调整时,上述两院以及浙江大学农学院部分系科合并,成立南京农学院。1963年被确定为全国两所重点农业高校之一。1972年搬迁至扬州,与当时的苏北农学院合并成立江苏农学院,1979 年搬回南京,恢复为南京农学院。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南京农业大学。1999年4月首批通过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2000年6月建立研究生院。2007年4月再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还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人才培养 目前,全校各类在校生共有30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6000余人,研究生7000人。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先后培养和造就了48位两院院士。近年来,有6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教学机构 全校现有生命科学学院、农学院、植物保护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园艺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含渔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动物医学院、食品科学技术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含土地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含乡镇企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6个学院和体育工作部。另设有金陵研究院、成人教育学院、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南农大分院等机构。
——学科专业设置 现有13个博士后流动站、12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7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65个博士学科专业、106个硕士学科专业、59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和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7个),以及兽医博士和兽医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工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MPA)、风景园林硕士等六种专业学位授予权,形成了博士、硕士、学士以及包括成人教育与干部培训在内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师资队伍 现有在职教职工268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博士生导师268人,硕士生导师 573人,国家、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9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专家8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7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8人。
——科学研究 现有14个(含1个培育点)国家级重点学科,2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建有“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大豆改良中心,40多个省部级重点开放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研究所。“十五”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教育部、农业部等各级、各类项目立项2000余项,获资助经费10亿多元,纵向到位科研经费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年度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超过2000万元,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获国家、部省级科技成果奖1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7项。李显春博士的一篇论文 2002年10月在《Nature》上发表,是我国农业高校在《Nature》上发表的第二篇论文。近年来,SCI收录论文快速增长,2007年SCI收录及引用篇次在全国高校排名均进入前50名行列,CSTPCD(学术榜)收录论文1643篇,连续两年跃居农林类高校第二。《南京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版)2008年度影响因子上升至0.693,连续六年获得“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称号,并入选“2008年度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度影响因子上升至0.514,入选“省直重点社科理论期刊”,并入选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来源期刊。学校充分发挥自身学科及人才优势,主动为社会发展服务、为“三农”服务,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次被评为国家和江苏省科教兴农、科技扶贫工作先进单位。
——国际交流与合作 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十分活跃,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不断探索多形式、多层次的国际合作模式,先后与美国农业部Clay研究中心建立“中美食品安全与质量联合研究中心”、与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建立“中荷地籍发展和规划中心”、与日本东京大学建立“中日植物分子生态学联合实验室”等联合研究机构。坚持“多渠道招生、多元化投入、多层次培养”的留学生教育发展模式,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被教育部确定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2008年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首批 “教育援外基地”。
——办学条件 校区面积560公顷,各类实验场、站面积440公顷,学校建筑面积52.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亿多元。现有校内外教学科研基地200余个,实验教学中心23个(其中国家和省级教学示范中心8个)。图书资料收藏量200余万册(部),拥有中外文全文期刊1万余种,中文电子图书40余万种,中文电子期刊近1万种,还拥有大量的数字资源和先进的网络检索查询系统。学校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配套齐全,校园环境优美,是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苏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
——精神文明建设 近几年来,先后通过了江苏省党建工作优秀评估和校风建设优秀单位评估,先后荣获“江苏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等称号。
——学校建设目标 学校的发展定位是: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经、管、工、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教学质量、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都得到明显提高,整体实力达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先进水平,主要办学指标居于我国同类高校的前列,主干重点学科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以农业与生命科学为特色的知识创新与扩散基地,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