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生时代 >高校介绍 >正文

江苏工业学院

    江苏工业学院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设有43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六大学科门类;拥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责任”为校训,弘扬“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校是江苏省为发展石化产业于1978年创办的全日制本科高校,初创时校名为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和常州分院。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江苏化工学院,定址常州。1984年,我校由江苏省与中国石化总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联合办学。1992年成为由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管理的部属院校,更名为江苏石油化工学院。2000年,全国部属院校管理体制调整,我校成为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2002年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
      学校现有武进和白云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600亩,教学行政用房3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亿元,纸质图书文献总量115万册。
      为适应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需要,建校初期开设了基本有机合成、化工机械等本科专业。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化工、机械、材料等学科逐渐发展成我校的优势学科。在此基础上,学校的学科门类和专业数量不断拓展,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院校。学校现有化学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数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部等 10个教学院系,另有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2个二级教学管理单位和独立设置的怀德学院。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2000多人(其中硕士研究生近900人,独立学院除外)。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以中外合作、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为先导,重点推进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取得了突出成效。学校与美国、英国、爱尔兰等17所国外科研院所、企业开展了广泛稳定的合作交流项目。并分别与加拿大圣西维尔大学开展本科双文凭合作办学项目,与爱尔兰国立大学梅努斯开展本科双文凭本硕联读合作办学项目。
      2006年月11月,学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了优秀的评价。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本科教学为中心,人才培养为根本,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拥有化学工艺、材料学、化工过程机械、油气储运工程4个省级重点学科,应用化学(精细化工)、化工过程机械2个部级重点学科,精细化工、化学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3个省级优秀学科梯队,精细石油化工、油气储运技术 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油气井口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中心,化学化工基础实验中心、机械技术基础实验中心、物理实验中心等3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基础化工实验中心、电子信息技术实验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中心等3个省级基础课实验室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油品储运与化工主体工艺设计等6个国家级、省级设计资质,化学工程与工艺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2个省级品牌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油气储运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制药工程4个省级特色专业。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在近两次教学成果评选中,学校获得省级表彰9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团队入选“2008年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
      学校具有较强的科研力量,2006年获“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称号。五年来,学校共承担“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 30多项,省部级项目100多项。年均科研经费稳定在4000万元左右,教师人均科研经费在全省高校中处于较高水平。五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2项,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6项。2008年学校8项科研成果在全国化工科学技术大会上获奖。学校专利申请量进入全国高校百强。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在江苏高校排名15位左右。根据江苏省教育厅苏教办科〔2008〕2号文件公布的2007年江苏省高校科技工作为江苏服务情况统计结果显示,在47所本科院校中,我校“科技项目及团队”排名第12位;“科技经费”排名第16位;“科研基地”排名第2位;“四技经费”排名15位;“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项目验收鉴定”排名第13位;“专利情况”排名第7位;“科技成果获奖”排名第11 位。三大索引排名在全国高校150名到200名之间;出版著作150多部。
      建校初期,我校教师大多来自全国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理论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工程实践能力强。在这批教师的带领和影响下,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随着学校事业的发展,我们积极加强教师的引进和培养,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不断增加。现有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700多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者4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者110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55人,硕士学位者400人。在职教师中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人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5人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学术带头人,其中 2人为首批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7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25人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学校在 2006、2008年连续两次获“江苏省师资工作先进高校”称号。
      学校以“大工程观”为指导,着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实践能力、综合知识、系统思维、协作品质和创新精神,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高。学生在学科竞赛、社会实践以及文体活动等比赛中多次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并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008年在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获一等奖。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毕业就业率一直稳定在全省高校前10名。
      学校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学校是江苏省校风建设优秀单位和江苏省文明学校,连续十二年被评为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多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表彰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社会实践小分队多次被评为江苏省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
      在30年的办学历程中,我们大力弘扬“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我校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建校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