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工学院
- 学生社区
- 2009-05-12 21:30:16
淮海工学院是江苏省委、省政府为了加快发展苏北、均衡全省高校布局,于1985年在连云港市创办的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1998年5月、2000年1月、2002年8月,江苏盐业学校、连云港水产学校和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并入淮海工学院。1993年6月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 8月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合格评价。学校1999年9月被中国教育工会评为全国教育系统“民主管理先进单位”,2003年9月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学校”,同年底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文明单位标兵”,2004年3月被全国绿化工作委员会表彰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经过二十多年建设和发展,淮海工学院已经成为江苏一所有水平、有实力、有特色、有地位的高等学校。
学校目前占地2166亩,固定资产总值6.5亿多元,校舍面积近50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16500多人,教职工1600人。设有机械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海洋学院、食品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测绘工程学院、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东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院等18个二级学院和体育部、大学外语部,设置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水产养殖学等50个本科专业,专业门类覆盖了工学、管理学、文学、理学、农学、法学、经济学七大学科。
学校拥有一支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现有942名专任教师,429位教师具有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5.5%,其中正高106人;630位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6.8%,其中博士132人,硕士498人。60多位教师被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国内外高校聘为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近几年,有1位教师荣获“全国百名‘两课’优秀教师”称号,1位教师被列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位教师荣获江苏省“教学名师”称号,2位教师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10位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5位教师享受连云港市政府特殊津贴,10人次被列为江苏省“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培养对象,8位教师被列为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新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38位教师被评为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8名教师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9人获得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资助,70人被列为连云港市“521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人选。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努力培养面向地方、面向基层、满足“上手快,后劲足”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成了包括数十门课程在内的数字化精品课程平台;按照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思路,积极探索教学考试方法,建成了网上考试平台,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程已经部分采用网络考试模式。2001年,“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获得教育部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服务区域经济,凝练海洋特色——地方院校涉海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训的研究与实践”、 “大学生机器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苏北高校机械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等8项教学成果获得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GPS定位与导航》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高等数学》、《VFP 程序设计》、《管理学原理》等15门课程入选省级精品课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水产养殖学”、“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与处理”等8个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近几年,我院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300多项。其中, 2004年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2个全国一等奖,在第四届江苏省大学生电脑网络大赛中夺得金奖; 2005年在中国机器人大赛上获得二等奖;2006年在江苏省机器人大赛中获得高校组冠军,2007年“百思科技创业团队”在江苏省第四届创业计划大赛获得一等奖;2008年在江苏省第六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的好成绩,一名学生获得江苏省索迪杯新锐软件大赛决赛季军。2003年以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左右。建校二十二年来,淮海工学院立足连云港,服务江苏,辐射全国,向社会输送了两万多名合格的本专科毕业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经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有的已经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已经成为国家级和省级青年学者,还有的自主创业,成为商海之中的弄潮儿。2003年团中央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2005年江苏团省委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以来,我校共有134名应届毕业生积极响应号召,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西部山川和苏北平原奉献青春,展示风采。1人荣获团中央颁发的2004年度“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2007年江苏省实行“村官”计划以来,我校共有 91 名同学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满怀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远大抱负,肩负着省委、省政府的殷切期望,到苏北经济薄弱村担任“村官”,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本领为农民群众服务,把现代知识传授给农民,把现代文明传播到农村,帮助贫困村早日改变面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校鼓励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加强学科建设。“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海洋生物学”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计算机应用技术”、“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等6个学科被列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近几年,全院教师在《美国化学会志》等国外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00多篇, 被SCI、EI、ISTP收录近300篇,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90余部;承担在研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近100项,其中“紫菜属海藻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等国家级项目15项,在研经费近千万元,一百多个科研项目通过鉴定和验收。“智能化水表工程网络系统技术转化应用”等4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无公害河蟹菌种生产技术产业化研究”获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基于电子商务的贸易信息化问题研究”获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企业核心能力形成机理及应用研究”获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另外,一大批成果获得连云港市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多年来,学校重视产学研合作,按照“密切联系,及时响应,超前储备,交叉融合”的工作思路,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长远战略,努力成为企业的“助推器”、农民的“财神爷”、政府的“智囊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学校重视基本办学条件建设,教学硬件设施不断改善。全院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1.2亿多元。“海洋生物技术实验室”被列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实验室,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和基础化学实验室被列为江苏省高校基础课实验室示范中心建设点。2006年学校与省海事局联合共建了江苏省海洋信息技术服务平台;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