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生时代 >趣闻怪事 >正文

    旋

    平和晴都是小村女子,从小两人就是好朋友,特别说得来。

    小村很偏僻,在大山深处,山清水秀,空气都是甜丝丝的。山里人民风淳朴,而且有个好习惯,凡事都往好处想,遇人都往好里夸。不知是不是上述两个原因,那里的人都长寿。

    晴幼时跟姑姑去过一趟县城,为姑姑家将盖的房子买砖瓦。那时村里还没有通公路,她们坐牛车走了大半天,在嫁到县城的姨妈家住了一晚上,第二天办完正事后逛了县城的百货公司看了电影吃了面包才意犹未尽地回家。

    到家后,两人各自向自己的圈里人描述着县城,说的鲜活生香。姑姑说的是城里的劳动布(象如今的牛仔布的一种布料。)五毛钱一尺,城里的柏油马路城里的汽车。晴呢,反复说着城里的电影,“人是活的,会动。”到最后,两人都总结说:“做人要到那种地方才有味道。”

    “象我们这样,只能算活着,象他们城里人,才叫生活。”晴刚从课堂上学了“生活”一词,活用上了。

    两个好朋友相约着好好学习,去城里过“生活”。

    一晃十年过去了。

    高考结束,工夫不负有心人,平考上的是一所中医学校,而晴上了炙手可热的金融专业。

    青春迫人的平十分美丽,清贫的生活更给她添了几分质朴和纯情,她有着众多的追求者,但却不把自己的美丽当多大的事。她牢记着妈妈的话:“年轻无丑陋。”经常对周围女孩子说:“好看?能好看一辈子?老了怎么办?”

    同寝室的女生都烫起了时髦的短发,只有她,还是两条长辫子,一副村姑装扮,当然,是个美丽的村姑。她依然惦记着家乡青梅竹马的男友,刻苦地学着中医理论,几个寒暑假都争取到了到附属医院做护工的工作,努力扩大自己的实践经验。几年下来,草头药方记了几大本。

    毕业后,平在县城中医院工作了几年,攒了一笔钱,回乡和男友结婚并开了个小诊所,日子过得波澜不惊。平时来看病的都是乡里乡亲的,一时半会给不了钱就赊帐,赊帐时间长了实在给不起也就那样算了,平从不登门讨要。

    再说晴,晴毕业后下海去了特区,在一家外贸公司当起了业务员。晴头脑灵活反映快,加上肯学肯干,很快便拿到了报关证。因她有本科文凭,一路上去不费劲,不几年部门经理移民出国了,论资历排能力,不出众人所料的当上了部门经理。

    但特区的贸易公司渐渐的多了起来,竞争也日渐激烈,眼看就到年底了,任务还是完不成。晴心里有点着急,在总经理的暗示下,招聘了几个笑靥如花的女子做业务员。有些事是潜规则,完不完得成任务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晴知道有的业务员是坚守底线的,能完成任务只能说明确实是本领高超;有的业务员因完不成业务走人了,有的后来嫁人了,有的被包养了...而有的,成了晴的“武器”----消灭竞争对手的制胜法宝。

    晴心里也有点数,但她拿出了适者生存作为各人造化的理由,不是也有坚守底线的吗?这么一解释,心也就安了,于是,接着替她们排班。

    任务终于完成,晴也完成了自己的一次人生晋级,“商场如战场”,能生存下来的本就不多,付出了多少也只有各人心里自知。

    又是十年过去了。

    晴在特区扎下了根,贷款买了房,买了车,结了婚,生了子,也渐渐适应了特区高节奏的生活。衣着高雅了起来,上班时穿的正装是“宝姿”,休息在家穿的是“jessica”,“Espirit”,谈吐中开始夹杂英文字眼,就差在家喊“darling”了。只是每天工作都在十三,四个小时,休息天也常常被占用。

    每年过年回老家的时候,晴都请平一家在镇上最好的饭店吃饭,但已不象小时侯有那么多的话好讲了。平的女儿到是和晴的儿子很玩得来,晴的儿子给她看MP4,还把换下来的MP3送给了她,又告诉她他暑假到澳洲游学的事。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晴的腰也酸了,背也疼了,晚上还常常失眠,精力记忆力大不如前。这样过了几年,晴也慢慢地近四十了,一年体检时,被查出了肠里有息肉。

    联系了医院开刀,做手术,休养了几个月,七七八八地花了十来万。原来公司是回不去了,只在一家小公司做人事管理。

    新工作钱虽不多,却十分清闲,以她的能力应付是绰绰有余的。

    一日,在报上偶然看到,她的家乡,那个大山深处的偏僻乡里,被记者发现有百岁以上老人十几人,九十岁以上几十人,惊动了日本人都来考察长寿秘诀。据说各界知名人士蜂拥着前来买房做别墅,隔三岔五地小住一阵,以期长寿。

    晴晚上又失眠了,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烙饼”,怎么也睡不着。她想到了平,想到了三十年前跟着姑姑去县城,想到了她的病,渐渐开始醒悟:再高档的房,再高档的车,再高档的时装,也换不回来她的健康。生活在家乡的平哪怕是比她多活一天,也是对她现在的这种生活方式的嘲弄。

    一夜无眠之后,晴做出了一个决定,第二天晚饭时,晴平静地向老公提议:“我们回我家乡吧。”晴说了报上关于“长寿之乡”的新闻。

    老公也是从乡村走出来的人,只问了一句:“孩子怎么办?孩子的教育?”

    晴早有了打算,说:“我们还不是从乡里考出来的,实在不行,让他跟着平学中医。”

    两人于是将特区的家产卖了一百三十万,又花八十万在家乡买了一座带庭院的二层楼房。要是搁以前当然用不了那么多,但现在地方涨了,房价也跟着涨。

    平和晴,这两个童年的小伙伴又在一起了,平打趣晴说:“钟南山说‘四十岁以前拿命买钱,四十岁以后拿钱买命。’你谨遵不违啊。”平家里有电脑可以上网,信息并不闭塞,以前晴忙着赚钱,有点话不投机。

    平的诊所现在已是乡中医院了。由于外来人员的增多,并且都是奔着长寿的,平现在门庭若市很有权威了,招聘了人员添了人手,这不,晴两口子来了正好帮他们分担。

    转了一个大圈的晴又回到了起点。她觉得自己象是一个武林中人,一级一级地练上去,离最高一级只有一步之遥了,却被玻璃天花板打得几乎丧命。而平,虽不起眼,却好象一直占据着“一”的位置,不急不躁地,却让人有蓦然回首的意境,是自己的方向错了吗?

最新文章